吴家山第二中学:“心德育”实践探新
2022-01-01柯善智
◎柯善智 刘 潞
柯善智,武汉市吴家山第二中学,湖北武汉,430040;刘潞,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9。
武汉市吴家山第二中学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国家试点区的沃土上,大力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本着系统设计、立足实践、回归生活、注重体验的原则,逐步推进基于学生“心理成长”和“素养培育”的德育创新实践,并将之命名为新时代“心德育”品牌。
一、心智养成:“心德育”品牌的核心意涵
新时代“心德育”品牌是在东西湖区“砺·新”区域德育的引领下提出的吴家山二中专属德育品牌。新时代“心德育”品牌基于智慧教育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将德育工作的目标定位于心智养成:“心”代表人是本心、初心、本性,与“内求说”对应,是道德良心的起源和基础;“智”代表启智、启蒙、发蒙,与“外铄说”对应,是后天教育和环境的作用。“心理成长”聚焦于提升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崇善、尚智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和人格健全;“素养培育”则着力于让前者的心理品质得以“眼见”的现实层面,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将内在心理品质外显化,在校园活动中形成一套既符合社会规范,又符合自身个性特质的行为方式,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素养。
“砺·新”德育为学校“心德育”品牌提供了基础。“砺·新”含有在磨砺中创新、逆境成才的特定内涵,不但照应到东西湖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也意味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同伴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磨炼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新时代“心德育”品牌旨在通过心育主题的校本课程、班主任工作室、家庭教育指导、朋辈互助的四维融合路径,使得学生能够自信自理、自尊自强、自省自律,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传统文化观照:“心德育”生成溯源
“心德育”基于中国传统德育思想和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炼而成。首先,源于对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探求。古代思想家在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上大致有两种看法: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即人生来具有道德良心的基础,而非外部因素所干涉。宋明理学、心学承袭了该观点,提出“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等观点,进一步表达了道德发展是个体内求的结果。与此相异,荀子认为,道德的发展需靠外部条件的影响,“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内求学习不足以产生道德,强调环境对品德的“外铄”作用。明代王廷相提出“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认为只有在事物上经历才能成就道德发展。“内求说”和“外铄说”并非尖锐对立,只是在各自的解释领域各有侧重,而且都与东方文化下的道德观念深度契合,应当兼收并蓄。
其次,基于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学校乃至东西湖区的学生虽然较为踏实质朴,但也存在畏惧困难、逃避责任的不足,在人格方面表现出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等问题。当独自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逆境时,易被困难所击垮,经常出现成绩滑坡、行为习惯变差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奋斗者,敢于树立高远理想,勇于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提升。在物质丰裕的时代境遇下,学生人格和精神易陷入享乐主义之中,需要接受逆境的磨砺才能健康成长。创新型社会也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创新观念、意识和能力,能够敢于创新,勇于突破。
三、四维融合:“心德育”实施路径
(一)维度一:开发心育校本课程
课程一直以来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学校依据国家课程计划要求、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情感需求以及学校课程教学实际,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活动为主的课程设置,小切口深挖掘,重在学生的自主体验,以此作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深受师生欢迎的心育课程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创新德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学校积极推广心育班会课程。自2016年3月起,学校“智泉班主任工作室”专门对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会课中的运用作了跨情境的讨论和尝试,并邀请心育专职老师分享经验、研磨并展示了“我是怒火消防员”“别让逆反走得太远”“人生的苦味”等心育主题班会。以心育为内核,以班会为窗口,以智慧教育为底色的心育主题班会为支点的“心德育”迅速形成规模效应。这一创新探索从心育角度讲:使心育服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理念逐步落实;从德育上讲:德育真正实现从听道理到体验道理的渗透教化,最大程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维度二:实施班主任心育培训
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学校以“民主互助、分享智慧、引领成长、幸福家园”为宗旨,由武汉市功勋班主任李震亚老师牵头,成立了“智泉班主任工作室”,为班主任搭建了专业化成长平台。除本校老师外还吸引周边兄弟学校的班主任慕名而来。
随着学校心育工作不断发展,班主任开始研究将心育渗透在班主任工作中,讨论了心育内涵的班级建设、量化管理、动机维持等议题。班主任积极开展“优点轰炸”“考前心理动员”等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受到学生欢迎。
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心德育”品牌还体现在个性化辅导上。学校借助心理辅导室与沙盘室,一方面积极组织班主任集中学习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技能等课程;一方面立体构建心育服务体系,请学校心育专职教师就实际问题提出较为全面的参考意见,帮助班主任迅速成长。自此学校班主任和学生的谈话变得更加科学、有针对性,更“暖人”、更“走心”。
(三)维度三: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在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制度的基础上,为了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合力,学校倡导以心育为主题的家长会建设,通过形式多样、寓意丰富的主题家长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进一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同时,将班级QQ群打造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支撑。教师和家长不仅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沟通,而且注重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携手对学生青春期的各种心理困扰进行正确的疏导。这种家校结合的模式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维度四:开通朋辈互助通道
首先,学校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着力形成“政教德育——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心育老师——班级心理委员”的四级心理服务网络并成立心理工作室。
其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朋辈心理活动体系,开展校园心理剧表演、心理素质拓展、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以朋辈互助为主要功能的学生心理社团——心桥社。其成员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心桥使者”,以每月一次的社团活动为载体,以每年的心理健康周为引爆点,在“教师引导,朋辈引领,助人自助,助人自责”的理念下,搭建朋辈互助系统,汇聚个体的力量形成群体,通过群体的力量帮助个体。
最后,青春论坛以“凝聚青年力量,增进思想认同”为目标,从每班选出5名优秀团员和班干部,根据主题自主设计,轮流策划和组织活动。学生在实现自我教育的同时也激发了参与活动的热情。这些同学会将所学带回班级,发扬榜样的力量,在互动中实现互助,让心育的光芒持续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