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教师文化特质的生态体验视角 ①
2022-01-01郑涵悦刘惊铎
◎郑涵悦 刘惊铎
在多元文化交互碰撞、多变生成的时代,外来文化、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良莠并存且相互激荡,教师的思想道德观念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时代性大冲击。为此,快速培育出一大批富有中国文化新特质的教师群,就成为重要且迫切的战略任务。那么,怎样找到中国教师价值皈依的文化特质之路呢?这就要求新时代教师在积极投身一线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保持文化和道德上的觉醒态,直面来自生活和职场的双重考验,以勇立潮头的姿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培育生态行为习惯,陶养圆熟品格,不断优化教师的生存状态和事业发展格局与境界。
一、新时代教师应具备优秀文化特质
升维鸟瞰,优秀中国文化特质是武装新时代教师精神世界的内置文化精神芯片。它让教师超越忙于应付日常工作的俗常状态,葆有优质生命样态,全身心投入到伟大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教育改革发展事业当中,放飞人生梦想,悦享职场和人生双重幸福。我们在钱穆先生对文化特质的阐述中看到,“中国文化则屡仆屡起,故能绵延数千年不断。这可说,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此下世界文化之归趋,恐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1]。
从中华优秀文化内核中深入考证,我们日益深切感悟到,“天地和合”是一大生命,道是生命进程。在其进程中演化出人类的小生命。在人类生命中,又演化出中国人,故是中国一人,天下一家。先有“大家”,而后是“小我”。当儒释道文化深度融合之后,中华优秀文化中一直倡导血亲人伦、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并离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人格修养德目,并把“仁”上升为立德立身之本体。这些文化特质受到了历代治国理政的推崇,在其传承发展中对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维系作用,而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张载四句乃是中国文化特质的核心要义,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然近世学者们对文化特质有不同的分类和考究,但其共性内核都是中华优秀的文化特质,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都以能够浸润这样的文化底色而为荣。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教师道德建设中,孕育出许多优秀文化生态因子,鼓舞着历代教师百折不挠、奋发向上,怀抱着一颗虚静之心、一个开放胸怀、一种崇高品格,在新时代多元文化选择面前,自觉回归自然之境、生活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生命之中。辩证地看,优秀传统文化从深层影响着中国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但新时代的教师既要纯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底色,也要不断创造新文化、新道德,承载着教育和社会变革的新使命,把历史文化沉淀与新文化探索创新过程有机结合,实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新时代教师不再把单方面的知识传递、技能训练作为职业发展的唯一价值,也不再把对学生的灌输、束缚当成师德践行的唯一方向,而是应不断陶养其生命新样态,造成师生互动之势。
新时代教师是具有多重角色身份的社会责任主体,是学生最佳的学习榜样,亦是新文化新道德最佳的“形象代言人”。因此,新时代教师必须以劳动体验为立德立身的基核,以道德体验为师德师风发展的肌理,以自身的独特教育教学风格为基站,以可持续的理路陶养教师健康润泽靓丽的生命样态,全面和谐地葆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精神。这样一来,新时代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以身示范,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道德、品格和精神世界,如此循环往复,必能在教育领域渐次实现“吐哺”+“反哺”的教育新文化、新道德,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反过来促进教师自身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新时代中国教师文化特质的生态体验视角
中国教师文化特质不是一般性的概念演绎,而是在不断摄受丰富生命内涵的时代体验中积淀与重塑职场生涯的生态体验过程及结果。《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生态体验已成为德育现代化的时代新方位。王建军在《中小学德育》发表文章揭示,“当我们依照人本主义教育观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改造我们的教育的时候,会欣然发现,生态体验理论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路”[2]。生态体验自觉关注、研究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体验式的干预设计,创设富有意义生成和经验开悟的生态体验之境,从根本上解构枯燥说教模式,从而显现出德育文化的原生态人本吸引力和感染力。而生态文明的最高境界是三重生态圆融互摄优化生命生态系统、优化生命样态的生态之境。学术前沿发现,生态体验理论的“三重生态观”揭示,元生态是指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圈;类生态是人与人、人与族群、人与文化的关系圈;内生态即人与其身、心、灵的关系圈。当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时候,包括教师在内的一切生命才能处在健康、舒心、润泽靓丽、灵动、可持续的生态体验状态。只有厚植新时代教师的生态底色,才能共享绿色润泽福祉。
生态体验的深层思想意蕴和实践意蕴是,人置身于一定的生态关系及生态情境之中,在生态互摄的状态下全息感受、理解和领悟三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生灭之道,经历内心感动,诱发和生成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的一种过程和境界。[3]在生态体验中,教师群落及其个体在生态阅历的基础上,不断领悟和发展其生命潜能,唤醒生命感动,领略到其内部世界及外部世界之间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关系,深层领悟到在三重生态关系圈中保持生命文化特质的内在生态之道,从而自觉调整和优化生存态度与方式,以求得心灵生态和谐,达到新的职场和人生境界。
(一)新时代中国教师的元生态文化特质
生态体验理论揭示:“元生态是人类与大自然的生态关系,是人类生命的物质滋养,是生态智慧的源头,是生命回归的故乡,是人生存的终极边界。元生态体验侧重于对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领悟。”[4]由此可见,人必须与大自然友好和谐相处,臻于美善和谐的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将天和人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认识。《易传》中有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人与天地共同构成了一个自然整体,在人类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力不强,生态环境能遵循规律,不断进行自我修复,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但当工业文明时代到来,人类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生活的极大改善,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与掠夺也愈演愈烈,当我们的破坏力超过生态环境可负荷的能力时,自然生态遭到的破坏将无法修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5]。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不仅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更要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鲜明地提出生态文明要引导人走向持续、和谐发展的道路。生态文明即是指在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反思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去遵循自然、遵循人的生命、遵循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自从人类文明开始,教育就对推动文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当代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中,教育应当而且完全可以承担起传播生态文明的重任,以生态文明教育为重点,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危机应对能力。教师把元生态因子引入学校和教育教学过程,可以开展生态研学之旅,带领着学生从作为自然个体和社会个体的视角来看待所处的生态环境,提倡自觉爱护、感恩大自然,爱护动、植物,树立含有“生态因子”的思想观念,为保持整个生态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做出共同努力。
(二)新时代中国教师的类生态文化特质
对于新时代教师来说,找回价值皈依的文化特质,自觉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是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每个时代都需要不断产生新理念、新思路,以满足该时代的需要,但一些经典文化主题却是常思常新,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值得恒久讨论,譬如新道德的构成不仅由“意识”和精神构成,而且“德力”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6]。道德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人格、生命、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它是整个教育的灵魂,统摄并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之中,当代教育思想家朱小蔓深刻指出:道德和道德教育是人的一种独特的极其复杂的文化活动,是人的精神实践方式,是人经历道德学习、引发精神发育和成长的生命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通过体验探究实现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其实质就是在于优化师生、亲子以及社会之间的类生态关系。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就明确要求: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时有所创新,探索出丰富多彩的课堂形态和体验活动,诱发德育体验者和导引者的生命感动,唤醒生命中的美善因子。师生在共同的教育情境中,以生命感动之魅共享“半亩方塘一鉴开”的生命成长效应,以实现学校教育中以德育为灵魂之诉求,响应立德树人的时代号召。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一致认为,必须是既有人文情怀,又能践行人文关怀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有道德影响力的教师,是“道德教师”。唯有成为“道德教师”,才能为学生带去全新的更加美善和谐的类生态体验、生态复苏、生活情调,在创设各种各样的教育情境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放飞人生梦想的机会,藉此从根本上提升新时代教师的类生态文化特质。
(三)新时代中国教师的内生态文化特质
生态体验理论揭示:“内生态是人与其身、心、灵的生态关系。它是人生命存在(寄居)的载体、生命安顿的身心居所、放飞梦想的无限时空、生命安宁的精神家园。内生态体验是人关于自己身心灵世界之存在状态及存在境界的体验、感受和领悟。”[7]高频变化发展的时代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强师计划”推动着新时代教师队伍从“多”到“强”的转变,但这一过程同时也给新时代教师带来了新挑战,不仅是指专业成长,也指个体的内生态体验。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事务,教师常常忽略了自身的需要,放弃寻找内在的身、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生态平衡与和谐,所以才会出现逐渐失去职业幸福感、产生困顿抑郁之态的情况。但是,在矛盾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新时代教师需要学着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这是一种可以涵育的能力,也是应具备内生态文化特质。马克思说,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正如《金刚经》中谈及的“自性即佛”,自性是自己所具足,佛性亦为自己所具足。自性是本身具足之物,而非是向外能求得到,向外求之物,不能替代自己本身。对于新时代教师来说,积极调动起“自性”,才能唤醒生命的自觉,使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主体自我提升的过程。
只有当教师学会维系自我内生态平和,以爱惜、珍我的态度对待自己时,他才会用平和、爱惜的方式对待他人。自我的内生态即是滋养个体发展的主要能量来源。从这个角度上看,内生态体验是元生态体验和类生态体验的前提与基石。新时代教师唯有拥有健康润泽靓丽的生命样态,让心理保持阳光、舒畅、充满正能量,生命中流淌着爱的基因,才会爱他人、爱世界,更会爱自己,这样的教师才会拥有高品质的内生态文化特质。
三、在三重生态体验中陶养新时代教师的文化特质
放眼世界,新时代的教师赶上了从教育大国迈进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因此便赋有了史无前例的使命和担当。新时代教师唯有在三重生态体验中提升生态大我之境界,促进人格发育、专业成长,才能在元生态、类生态、内生态之三重圆融互摄中达到健康、润泽、靓丽的生态体验境界。
(一)拓宽生命生态圈,大时空涵养新时代教师文化特质
元生态体验所包含的场域不受局限,它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概念。在元生态体验中,教师感受多种层次的生命之美,无论是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之中,还是置身于不同生活情调和风格的人群之中,甚至自己独身一人去探险,都可以体验到一种来自周围环境的、自然世界的生命涌动。生活如诗,只要当你开始克服生存实践上的分裂状态和德行修养上的片面性时,无论身处何地、何时,都会体验到三重生态的和谐存在感、领悟到生命活动的美感,生态体验就在身边,就在人们交互的生存实践之中。教师亦如是,只要你进入生态体验之境,便会拥有一个虚静、开放、平和、包容的心境,你会因自身的存在丰富了人生体验、大自然生物多样性而产生幸福感、安宁感、和谐感、满足感。
随着教师逐渐到达生态体验新境界,元生态因子得到充分激活,教师开始挖掘校内外的元生态资源,带动着学生悦享生命、感受自然。只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才能为未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现有的国民教育体系中,生态文明教育虽然也是重要内容,但从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生态文明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需要不断创新,自觉适应一带一路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立德树人教育生态圈建设的内在诉求。
研究发现,因成长环境和经历所限,现有教师队伍无论知识结构还是思维方式都存在一定不足,当前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因此,新时代中国教师亟待提升教师体能、审美素养、劳动品质,扩展生存实践领地、专业成长场域,涵养“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底蕴,做真善美的传播者;坚持以德立学,创新“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做真善美的创新者;坚持以德施教,让生命教育润物无声,紧握理想信念的“方向盘”,打牢思想道德的“压舱石”,做真善美的领航者。在大时空背景下,不断创新生态素养的涵育,这样才能更好适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二)创立多样化生态联结,深层丰富新时代教师文化特质
新时代社会中的有机体都是相互影响、环环相扣、难以分割的,若是只关注于“自我”,那必会囿于藩篱、止步不前。道德正是在个体与个体的交往之中,在相互的磨合之中,在心灵的领悟之中交互生成出来的。生态体验论即是从元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的视界重新类分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开启道德智慧,澄明日常生活。生态体验强调不同体验者之间产生联结、相互诱发和唤醒道德体验,生成新的德性,在感受多主体间道德境界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过程中,由封闭走向开放。据此,教师要敢于与多态生命群创立联结,只有触动心灵,引发感动,引领精神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有魅力的教育。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不再苛责与自己不一样的生命样态,不狭隘于人才的定义,不怕与他人认识、交流、换心,也不惧与他人建立请求、帮助、合作的关系。在不断增长见识和增加体验的过程中,着力培育学生知行合一的精神,培养学生未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能力,同时也调动学生家长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积极性,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变成生活习惯。
新时代,相互制约的关系网络世界引领着教师体认关系网络世界背后所蕴含的“关系体验”、“大我体验”,感受全生态的生命之境,从而拓展教师的生态圈。新时代教师唯有不断领悟自身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感受不同生命体验者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价值,才会对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永葆真挚和激情,从而让新时代教育抱持更高的价值追求,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三)刷新职场生涯内涵,结构性优化新时代教师文化特质
21世纪,教师与学生生活场域的不同和变化,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学习生活都发生了重大转变,科技的发展助推教育技术现代化,学生能从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和资源,这也迫切要求新时代教师转型和嬗变。因此,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还要以人格魅力浸润学生心灵,不断涌现出生命的新能量,涵养德行,润己泽人,形成师生互动共生之势。面对学生时,应持有科学的学生观,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领悟学生的巨大生命动力、无穷发展潜能。在关怀学生生命世界的过程中,实现师生生命相互滋养,焕发出彼此的生机与活力,形成良性循环,结出健康润泽靓丽的生命之果。同时,新时代中国教师也应唤醒生态阅历等内生态资源,悬置既往。在内生态体验中,提升教师身心素养和境界,优化生命样态,体验职场幸福,提升生命存在质量,以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迎接教育新未来。
生态体验理念中的元生态体验、类生态体验与内生态体验互为条件,在相互制约中动态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新时代教师逐渐打破人与人、人与族群、人与文化、文化与文化、族群与族群之间的隔阂和壁垒,逐步确立诸生态因子之间流演互育、互惠共生的相互依赖关系,当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地亲近自然,逐步臻于生态体验之境时,教育教学就将上升到诱发生命感动、溢流美善生命情怀的生态境界,实现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精神引领精神、以生命温暖生命,促发润泽靓丽人格境界的伟大壮丽事业。如此,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领地将焕发出熠熠生辉的时代光彩和生命滋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