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建设实践 ①
——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

2022-01-01黄长新

中小学德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化区共同体心理健康

◎黄长新

广州市从化区地处西北部山区,经济和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区内约有中小学100所,分布分散且彼此距离较远,长期面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短缺、专业知识与技术欠缺且校际分布不平衡,其他学科教师和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有效机制的困境。在日常实践中,常见心理课让位其他课程或由班会课代替,学生心理问题凸显却难以被及时发现与解决的现象普遍存在。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从化区走出这一困境提供了契机和技术支持。立足山区实际,从化区着力建设信息化心理健康管理平台,基于教育局数据中心、各学校子平台及其前台,整合全区骨干心理教师资源,通过区绿芽心理辅导中心微信端口,为全区师生、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以数字化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建设,提高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整合筛查多源头动态数据,健全心理预警流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工作在于预建、预防、干预,其关键前提在于通过多源头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发展动态,从而形成有效的心理预警机制。从化区在预建、预防、干预的落实和执行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家长和班主任一般不具备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难以及时了解、觉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趋势;同时囿于师资和技术手段,传统的心检筛查项目较少、手段单一[1][2][3]。这些导致了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孤岛化”,难以实现动态监测与提前预测。

研究表明,心理危机通常是由心理、社会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其干预一般具有三个特征,一是阶段划分技术,将干预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与策略;二是整合倾向,将不同的干预模式支持资源加以整合,使干预效果达到最佳水平;三是特异性发展,即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应激情境作深度拓展,发挥干预的特异性效果。各阶段有不同的干预方式,可以做到危机前有充分应对的心理准备,危机中有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法,危机后有充分的总结。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预警不仅要分级别,更要分阶段。数据的动态收集不能依赖于单一的心理健康量表,而需要实现多维数据有机整合。

基于此,区教师发展中心心理教研团队充分征求平台方和外部专家的意见,着手为学生建立数字化心理健康档案,并确定了初次建档需要获取的数据,以及获取数据的来源和测评工具。如在初中阶段,请学生使用自评量表评估自身当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质,特别是易损特质[4];邀请家长评估学生及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家庭亲密度、自我分化等情况;教师则根据最近的观察,对学生进行简要的结构化行为评估。如此,从三方获取丰富的数据,汇总形成心理档案,并根据设定的风险模型计算学生短期的心理危机风险和相对长期的风险,健全心理预警流程。其中,特别注重通过易损特质,如社会决定完美主义、冲动性、问题解决能力、未解决的归属感,加上家庭风险因素,如家庭结构风险、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冲突、亲密度等,做出早期预测。

在日常数据收集中,注重通过生活化、场景化的测评,如学习力、学习策略诊断、学科兴趣、友谊、爱情、职业兴趣等,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测试[5];鼓励家长和学生注重观测日常行为和情绪,学科教师注重课堂观察,以及心理老师以周为单位,实现课程嵌入式测评等。这些数据最终自动汇总到学生的心理档案和预警中心,从而实现自动跟踪监测数据,从波动变化模式中及时发现风险。如此,整合学生、家长、教师、同伴等多来源数据,基于事件、状态、支持体系、易损特质等多级别预警指标的联合筛查[6],实现提前预测风险。

实践表明,多来源多角度的评估方式可有效预测6个月以内的心理危机事件。例如,我们在测评项目中整合了常规的心理健康量表(常规心理筛查的做法),日常观测表明,量表的总分和各个指标均比较正常,但是,综合风险模型提示预警20例左右。区心理教研团队据此跟踪发现,在这20例中有9例在4~6个月后出现了不同症状(情绪低落、轻度自我伤害)或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教师帮助的情况。这有助于更加主动、早期地为学生提供帮助,避免让常见的困惑演变成心理问题,提高预建、预防、干预质量。

二、创设数字化家校共育场景,合力实施心理干预

家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体,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需要实现高质量的家校共育。区信息化心理健康管理平台通过区绿芽心理辅导中心微信端口,为家长提供多元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鼓励区内各学校立足校本子平台开发数据的育人价值。借此,创设数字化的家校共育场景,合力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

区信息化心理健康管理平台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特殊生活事件等项目,整合提供专业的测量与调查工具,供学校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不同场合使用。学校可在平台上主动向家长推送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括丰富的测评、在线课程资源等,引导家长自主学习,提升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更好地了解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

例如,在一次高考前3个月,区内一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组织了毕业班学生考前焦虑评估,不仅了解了学生当前的焦虑水平,还分析了其焦虑的深层原因。分析发现,学生担心考试不理想而形象受损、评价受损,总感觉准备不足等是其焦虑的主要原因。经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研判,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了一场毕业班家长会。家长会前一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心理健康管理平台,请各班主任将《家长考前心理焦虑测评》链接发送给家长,请家长在会前完成测试。家长完成测试后,平台为每个班级生成了一份家长考前焦虑报告,并自动将家长信息和学生信息进行匹配,对比呈现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水平,帮助班主任全面了解班级学生和家长的总体焦虑状况。

家长会上,班主任通过平台数据管理中心向家长展示数据。许多家长发现自身的焦虑高于孩子,而且他们在焦虑状态下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焦虑。数据化的家长会让家长都表示获益匪浅,认识到了在这一特殊阶段,要学会调节自身心理的重要性,避免向学生施加压力。班主任就此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家长积极进入平台展开学习。

在日常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可随时通过手机登录平台,浏览学生的心理档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亦可借助平台主动向家长有针对性地推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协商制定心理干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针对学生的家庭与生活环境,结合其心理特点,定期向家长提供综合性的心理健康与发展分析报告,为家长改善家庭教育质量,发挥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提供重要依据。如此,实现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的数字化、常态化。

三、开发在线共同体研训方式,持续提升教育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预建、预防、干预质量的提升和数字化家校共育的实践,极大提升了教师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能力,更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信心和支持。心理健康管理平台基于互联网和云服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为区教育局统筹下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供有力抓手。立足平台的已有实践,从化区着力开发多元在线共同体研训方式,助力各方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实现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项目在线分享。通过平台预约、远程咨询等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师跨校服务。平台除自带的测评和在线课程资源,还支持自主上传视频素材、编制问卷,并组合形成在线课程项目。如“开学第一课——新学期修行录”“激发大脑潜能、塑造创意大脑”“如何成为内心强大的人——自我认识”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项目的数字化、在线化分享,提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覆盖率,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稀缺和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另一方面,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同体在线学习。依托平台的强大资源与互动性,从化区将全区学校划为6个片区,组成“跨校分片包干”“师徒结对”“片-区-市联动”等研训模式,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三年成长计划,凭借共同愿景,以同质、同源、混合的方式组成学习共同体。同一地域距离近,学习交流方便,可构成良好的同源性学习共同体;年龄层次、心理特征相似,具有共同的成长需求和学习目标,可组成同质性学习共同体;同时,鼓励不同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联盟,从而形成相容性更高、张力更强和级别更高、信息量更大的同源和同质混合的学习共同体。以此鼓励教师在学习共同体内部建立完善的自我学习机制,将学习与工作有效结合,实现个人、学校和团体的共同发展,更实现资源共享、教学共长和教育均衡。

在线多元共享和共同体学习有效提升了区内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各学校积极开发相关资源和工具,并在心理健康管理平台共享。如今,平台提供超百项自研测量工具,这些测评具有场景化、生活化特点,提供的测评报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指导性。除了面向学生的测评,更有面向教师和家长的专门测评,并提供与之配套的在线学习资源。借此,实现共同提升、教学共长,共同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化区共同体心理健康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职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及分析——以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广东省广州市名教师
广东省广州市名教师——李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