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方式处理胫腓骨开放骨折创面的初期结果

2021-12-31武豪杰张明辉洪成智李智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24期
关键词:植皮腓骨换药

武豪杰,张明辉,洪成智,李智慧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骨科,河南开封 475000)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在国内临床上,由于工业工作和交通导致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发生率越发增高,由于下肢解剖学结构的特点,导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的患者较易发生皮肤软组织的缺损创面,且由于血供的相对不足,导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创面感染较易出现,且创面感染一旦出现,会极大地影响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1]。在传统的临床治疗中,清创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并定期换药是应对该病的常用方法,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多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又称负压创面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此类疾患。VSD技术是一种将无菌垫料覆盖于创面,再以薄膜封闭创面,外接一定压力的负压装置来处理皮肤软组织创面的新型技术,可临时处理较大皮肤缺损创面或感染创面,促进创面的恢复,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3~5]。本次研究中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创面发生感染的患者中采用VSD治疗,并与传统治疗进行比较,旨在寻求临床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创面感染治疗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取符合研究需求者106例。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56例接受VSD治疗,50例接受常规换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手术方法

VSD组:所有患者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体位,观察损伤情况(图1a)。行清创术,清除异物与污染组织,外固定架固定骨折。依据清创后创面大小及形状,修剪无菌敷料予以覆盖,用透明粘贴薄膜密封敷料,为保证密封效果,薄膜应超过敷料边缘3 cm。连接行负压引流(图1b)。常规7 d更换VSD敷料及薄膜。术后常规联合抗生素控制感染。

图1 患者,男,46岁,因重物砸伤左小腿4 h收治入院,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创面外露 1a:初步清创前所见 1b:清创后外固定支架固定,放置VSD处理 1c:10 d后拆除VSD,见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好1d:再次植皮后,创面愈合效果好

常规组:所有患者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体位。行清创术,清除异物与污染组织,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创面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术后每2 d换药一次,渗液较多渗透纱布者应及时换药,术后常规联合抗生素控制感染。

两组患者待创面稳定,再次手术,直接缝合,植皮或皮瓣移植闭合创面。

1.3 评价指标

记录早期临床资料,包括初次手术创面面积、植皮间隔时间、植皮时创面面积、植皮前换药次数、闭合创面手术时间、闭合创面术中失血量、闭合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行血液检测,包括血常规和炎症标志物等[6,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资料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时间点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资料呈非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级资料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结果

两组均完成创面闭合的二次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围手术期资料见表1,两组在初次手术创面面积、植皮时创面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植皮间隔时间、植皮前换药次数、二次闭合创面手术时间、二次闭合创面术中失血量、二次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s)与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s)与比较

指标初次手术创面面积(c m 2)植皮间隔时间(d)植皮时创面面积(c m 2)植皮前换药次数(次)二次手术时间(m i n)二次术中失血量(m l)闭合创面愈合时间(d)二次术后住院时间(d)V S D组(n=5 6)4 2.2 2±5.3 4 8.9 6±1.3 6 4 0.3 4±5.7 6 2.2 5±1.3 2 6 4.2 4±6.2 4 1 2 2.4 7±1 5.2 6 7.7 0±1.2 7 1 4.8 9±2.3 2常规组(n=5 0)4 3.2 7±5.6 3 1 7.5 6±2.8 5 4 2.2 7±5.6 5 1 0.9 7±5.7 9 8 7.2 7±7.6 5 2 4 7.4 2±3 0.2 3 1 5.5 9±2.4 7 2 8.9 7±4.7 9 P值0.3 5 2<0.0 0 1 0.3 6 5<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

2.2 辅助检查指标

两组患者血液检验结果见表2,与初次术前相比,出院时两组患者WBC、N%、ESR和TNF-α均显著下降(P<0.05)。初次术前两组间各项血液检测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出院时,VSD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临床开始应用VSD技术治疗创面感染[6,7]。VSD是结合创面保护和外科引流的新型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VSD系统在创面维持低于大气压的压力,利用压力差及时清除引流区域的各类渗出,使得局部环境得到改善,新鲜肉芽易于生长存活,继而促进创面愈合[8,9]。

本研究结果显示,VSD组植皮间隔时间、植皮前换药次数、二次闭合创面手术时间、二次闭合创面术中失血量、二次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分析原因在于VSD技术有效促进了患者创面的愈合,客观上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进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这与文献报道一致[10,11]。辅助检查方面,术后VSD组血常规、炎症标志物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分析原因在于VSD技术比传统的换药和敷料对创面的保护作用更强,在局部可以形成一个无菌的密闭空间,且可以及时去除创面的渗出物,使得炎症反应减轻、局部和全身的状况得到改善,创面新鲜肉芽的生长更加迅速[12]。

表2 两组患者辅助检查结果(±s)与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辅助检查结果(±s)与比较

V S D组(n=5 6)常规组(n=5 0)P值0.2 6 1<0.0 0 1 1 6.8 1±1 1.3 8 7.1 9±5.5 8<0.0 0 1 1 5.8 4±1 2.7 4 9.6 4±5.4 9<0.0 0 1 0.1 9 0<0.0 0 1 7 5.5 9±8.5 3 6 0.5 6±7.6 3<0.0 0 1 7 5.8 6±8.6 2 6 7.5 4±7.3 9<0.0 0 1 0.2 2 5<0.0 0 1 6 5.7 6±7.5 3 1 5.8 4±6.4 8<0.0 0 1 6 5.5 2±8.2 1 2 9.0 2±6.4 2<0.0 0 1 0.2 1 4<0.0 0 1指标W B C(1 0 9/L)初次术前出院时P值N(%)初次术前出院时P值E S R(m m/h)初次术前出院时P值T N F-α (n g/m l)初次术前出院时P值5.5 3±1.5 3 1.1 5±0.2 1<0.0 0 1 5.2 2±1.2 1 2.0 1±0.5 0<0.0 0 1

本研究仍存在部分有待完善的问题,包括:(1)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量不大,可能存在选择偏倚;(2)本次研究仅为初期结果,未对更远期预后水平进行随访评价,有待于后续改进研究方法,进行更长时程、大样本量的研究。

综上所述,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发生创面感染的患者中采用VSD治疗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的应用优势,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尽可能规避手术创伤对康复的影响。因此,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发生创面感染的患者中优先采用VSD治疗,其更多优点有待更长时程、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揭示。

猜你喜欢

植皮腓骨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中药透皮技术对植皮术后坏死的临床应用
对接受烧伤植皮手术患者的植皮区进行术后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研究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
腓骨皮瓣加外固定器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
重度烧伤患者植皮术后应用烧伤专用翻身床与悬浮床对比效果分析
早期切削痂植皮应用于手部深度烧伤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