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椎间盘切除联合激素治疗L5S1椎间盘脱出症

2021-12-31徐用亿陈晓钢王守国费昊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24期
关键词:空白对照椎间盘硬膜外

刘 欢,徐用亿,陈晓钢,王守国,费昊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骨科,江苏淮安 223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 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95%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L4/5、L5S1间隙[1]。其产生腰腿痛的主要机制尚存争议,看法比较一致的结论主要包括机械压迫和炎症反应。LDH可分为: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和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其中脱出型(prolaps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PLDH)是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常需要手术治疗[2]。目前,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已成为LDH手术的金标准[3]。手术可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但神经根周围炎症反应还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因此术后患者常伴随轻微下肢神经根症状。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消肿和镇痛作用[4-6]。短期口服GC虽可缓解LHD引起的急性神经疼痛症状,但无法改善患者功能评分[7]。单纯硬膜外注射GC是治疗LDH的一种方法,通常仅需1次或2次即可缓解急性神经根性疼痛症状[8],而对于远期功能评分影响的研究较少[9]。目前单纯硬膜外注射G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有待继续提高[10]。本研究为探究PELD结合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LDH的疗效,对本院2015年6月—2019年1月采取PELD治疗L5S1LDH患者共计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硬膜外、静脉应用GC,与不使用GC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有典型的下肢神经根性损害表现,伴或不伴腰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影像学确诊的L5S1椎间盘突出,包括中央型、后外侧型(图1a~1c);(3)影像学检查与症状、体征一致;(4)经正规保守治疗至少3个月无效;

排除标准:(1)多节段 LDH;(2)复发性LDH;(3)极外侧型LDH;(4)腰椎动力位X线片提示伴有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5)伴有广泛的腰椎管狭窄、黄韧带和椎间盘钙化或脊柱肿瘤占位性病变者;(6)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7)曾经或正在接受GC治疗者。

1.2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1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PLDH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6例符合上述标准,纳入本研究。其中男69例,女47例,年龄17~59岁,平均(39.77±9.96)岁,病程 5个月~3年,平均(9.56±1.23)个月。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硬膜外组、静脉组和空白对照组。三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和突出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表1 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与比较

1.3 手术方法与用药

由同一医师团队完成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手术系统由德国Joimax公司提供。

患者全身麻醉后,调整俯卧体位满意后透视下定位穿刺点,在穿刺点做7mm横切口,放置工作套管。寻找到脱出髓核并将其摘除(图1d,1e),并进行纤维环成型。最后探查神经根及硬膜囊无明显压迫,可见其随心跳搏动。术野止血满意后,术毕撤出工作套管前,各组给予如下处理:

硬膜外组:于硬膜外注射复方倍他米松1 ml(得宝松,默沙东公司)+4 ml生理盐水(图1f)。术后未再给予激素类药物。

静脉组:硬膜外注射5 ml生理盐水。术后予以静脉滴注一次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甲强龙,辉瑞公司)+100 ml生理盐水。

空白对照组:硬膜外注射5 ml生理盐水,术后未给予激素类药物。

术后预防性使用一次抗生素。术后1 d腰围保护适当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行腰背肌锻炼。嘱患者术后1个月内腰围保护定期门诊随诊。

图1 患者,女,50岁,腰椎间盘脱出症,行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 1a~lc:术前腰椎CT及核磁共振T2WI显示术前L5S1椎间盘呈右侧旁中央型脱出 1d:术中镜下见髓核突入椎管 1e:摘除脱出髓核后,见神经根松弛,无明显受压 1f:术毕硬膜外注射1 ml得宝松+4 ml生理盐水 1g,1h: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核磁共振T2WI显示突入椎管内的髓核被彻底清除,椎管无占位

1.4 评价指标

记录围手术期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估疗效。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分级标准评价总体优良率[7]。行影像学检查,测量椎管面积和椎间隙高度。行MRI扫描,按Pfirrmann分级评估椎间盘退变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情况

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及硬脊膜损伤。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见表2。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 NRS评分由低至高依次为:硬膜外组<静脉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 JOA评分由高至低依次为:硬膜外组>静脉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s)与比较

表2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s)与比较

images/BZ_36_205_666_620_732.pngimages/BZ_36_620_666_885_732.pngimages/BZ_36_885_666_1223_732.pngimages/BZ_36_1223_666_1639_732.pngimages/BZ_36_1639_666_2059_732.pngimages/BZ_36_2059_666_2276_732.pngimages/BZ_36_205_799_620_865.pngimages/BZ_36_620_799_885_865.pngimages/BZ_36_885_799_1223_865.pngimages/BZ_36_1223_799_1639_865.pngimages/BZ_36_1639_799_2059_865.pngimages/BZ_36_2059_799_2276_865.pngimages/BZ_36_205_932_620_998.png手术时间(min)术中失血量(ml)images/BZ_36_620_932_885_998.pngimages/BZ_36_885_932_1223_998.pngimages/BZ_36_1223_932_1639_998.pngimages/BZ_36_1639_932_2059_998.pngimages/BZ_36_2059_932_2276_998.pngimages/BZ_36_885_1064_1223_1131.pngimages/BZ_36_1223_1064_1639_1131.pngimages/BZ_36_205_1064_620_1131.pngimages/BZ_36_620_1064_885_1131.pngimages/BZ_36_1639_1064_2059_1131.png术后7 d术后1 d P值images/BZ_36_2059_1064_2276_1131.pngimages/BZ_36_1223_1197_1639_1264.pngJOA评分(分)images/BZ_36_205_1197_620_1264.pngimages/BZ_36_620_1197_885_1264.pngimages/BZ_36_885_1197_1223_1264.png51.85±5.36 19.38±4.41 1.68±0.47 26.88±1.06 0.125 50.79±6.08 21.98±4.64 2.19±0.80*25.38±1.12 0.098images/BZ_36_1639_1197_2059_1264.png48.88±5.59 20.47±5.44 2.38±0.65 24.85±0.89 0.717 0.084 0.053<0.001images/BZ_36_2059_1197_2276_1264.png<0.001

切口愈合方面,硬膜外组40例中,甲级愈合39例,乙级愈合1例;静脉组42例中,甲级愈合40例,乙级愈合2例;空白对照组34例中,甲级愈合33例,乙级愈合1例;三组间切口愈合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9)。

早期并发症方面,三组均无应激性溃疡、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以及症状性血栓等并发症。

2.2 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 12~15个月,平均(13.12±2.86)个月。随访过程中,1例术后出现肌力及感觉下降,术后3个月恢复;7例术后3~5 d出现一过性疼痛症状加重,经对症治疗后缓解;1例术后11个月出现复发,予以再次行PELD手术治疗。

三组患者随访结果见表3。三组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活动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三组患者NR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三组的NRS、ODI和JOA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三组间NRS、O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分级,临床结果优良率分别为,硬膜外组96.00%,静脉组92.86%,空白对照97.06,三组间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6)。

表3 三组患者随访结果(±s)与比较

表3 三组患者随访结果(±s)与比较

images/BZ_36_205_1466_632_1532.pngimages/BZ_36_632_1466_904_1532.pngimages/BZ_36_904_1466_1226_1532.pngimages/BZ_36_1226_1466_1640_1532.pngimages/BZ_36_1640_1466_2078_1532.pngimages/BZ_36_2078_1466_2276_1532.pngimages/BZ_36_205_1599_632_1665.png完全负重时间(周)images/BZ_36_632_1599_904_1665.pngimages/BZ_36_904_1599_1226_1665.pngimages/BZ_36_1226_1599_1640_1665.pngimages/BZ_36_1640_1599_2078_1665.pngimages/BZ_36_2078_1599_2276_1665.pngimages/BZ_36_205_1731_632_1798.pngimages/BZ_36_632_1731_904_1798.pngimages/BZ_36_904_1731_1226_1798.pngimages/BZ_36_1226_1731_1640_1798.pngimages/BZ_36_1640_1731_2078_1798.pngimages/BZ_36_2078_1731_2276_1798.pngimages/BZ_36_632_1864_904_1931.pngimages/BZ_36_205_1864_632_1931.pngimages/BZ_36_904_1864_1226_1931.pngimages/BZ_36_1226_1864_1640_1931.pngimages/BZ_36_1640_1864_2078_1931.pngimages/BZ_36_2078_1864_2276_1931.pngimages/BZ_36_1226_1997_1640_2063.pngimages/BZ_36_632_1997_904_2063.pngimages/BZ_36_205_1997_632_2063.pngimages/BZ_36_904_1997_1226_2063.pngimages/BZ_36_1640_1997_2078_2063.pngimages/BZ_36_2078_1997_2276_2063.pngimages/BZ_36_205_2130_632_2196.pngimages/BZ_36_904_2130_1226_2196.pngimages/BZ_36_1226_2130_1640_2196.pngimages/BZ_36_632_2130_904_2196.pngimages/BZ_36_1640_2130_2078_2196.pngimages/BZ_36_2078_2130_2276_2196.pngimages/BZ_36_1226_2262_1640_2329.pngimages/BZ_36_205_2262_632_2329.png术后3个月P值术后3个月P值术后3个月P值images/BZ_36_904_2262_1226_2329.png4.60±1.08 1.98±0.86<0.001 19.67±3.64<0.001 26.12±1.40<0.001 4.20±0.96 1.80±0.68<0.001 18.30±3.55<0.001 26.18±1.43<0.001images/BZ_36_1640_2262_2078_2329.pngimages/BZ_36_632_2262_904_2329.png4.71±0.79 2.06±0.85<0.001 19.59±3.74<0.001 25.97±1.11<0.001 0.059 0.365 0.177images/BZ_36_2078_2262_2276_2329.png0.798

2.3 影像评估

三组患者影像测量结果见表4。与术前相比较,末次随访时三组患者椎管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但是椎间隙高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三组间椎管面积和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三组患者手术间盘的Pfirrmann评级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三组间Pfirrmann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典型病例影像见图1。

表4 三组组患者影像测量结果与比较

3 讨论

LDH常可导致较为严重的腰腿痛,其机制主要包括机械性压迫、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反应[5]。脱出的髓核组织难以自行回纳或者被吸收,保守治疗往往无效,因此对于LDH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由于PELD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其在临床使用广泛。多篇报道表明PELD治疗PLDH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显著缓解[6,11]。本研究发现PELD术后所有患者的NRS评分较术前迅速下降、JOA评分较术前迅速增加,与前述研究一致。PELD可有效解除脱出的椎间盘组织对神经的机械性压迫,但是髓核组织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并未即刻消失。同时,PELD手术中需要对神经根进行保护性牵拉,术中减压及止血操作对脊髓神经根周围组织的损伤,均会加重神经根的炎症反应及水肿。

GC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炎消肿镇痛药物。本研究结果发现,PELD术后结合硬膜外注射GC治疗及术后静脉应用GC治疗,在术后即刻可改善患者的神经根性症状及功能评分,随着时间延长至术后7 d硬膜外注射GC可进一步改善神经根性症状及功能评分。作者分析可能是由于PELD术后出血很少,未置引流,硬膜外GC注射后可留存于硬膜外,且为长效激素,仍然在发挥其抗炎消肿镇痛作用,而静脉滴注的GC已被完全代谢。范东伟等[12]通过对大鼠硬膜外腔注射研究,发现GC可显著缓解坐骨神经痛。Hu等[16]发现在短期内硬膜外应用GC对控制PELD术后疼痛具有更好的效果。Shin等[17]也证实PELD联合硬膜外应用GC可起到改善术后症状的作用。Owlia等[18]研究发现在硬膜外注射40 mg的甲强龙和80 mg的甲强龙同样有效。在本研究中硬膜外局部注射的1 ml得宝松相当于35 mg的甲强龙,作者认为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长效、小剂量GC。单纯硬膜外注射GC治疗神经根性疼痛的疗效可能不佳[19],该技术的一个主要缺点是无法将足够浓度的GC输送到神经根刺激部位,并且可能在多达40%的病例中并未到达神经根刺激部位[20]。相反,PELD联合硬膜外应用GC不仅解除了脊髓神经机械压迫,而且有效地将GC送至受压的脊髓神经周围。然而,PELD联合硬膜外应用GC或静脉应用GC并不改变最终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GC可诱发或加重感染、延缓伤口愈合而增加复发风险等不良反应[21,22]。Yang等[23]发现在行腰椎减压术后进行硬膜外GC注射,感染率为0.8%~1.7%,他们认为硬膜外GC的注射可能与术后感染率增加有关。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术前硬膜外注射GC和腰椎术后感染并无相关性[24]。Pan 等[25]发现持续冲洗、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减小损伤和缩短手术时间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在本研究中,硬膜外注射GC并没有增加切口感染率及延迟伤口愈合等情况。作者分析原因可能是PELD手术创伤小,在术中持续生理盐水冲洗,同时GC使用量较小、时间较短,并且术后预防性使用了一次抗生素。

综上所述,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L5S1PLDH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术后硬膜外局部注射GC可早期进一步提升疗效。

猜你喜欢

空白对照椎间盘硬膜外
例析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过表达H3K9me3去甲基化酶对猪克隆胚胎体外发育效率的影响(内文第 96 ~ 101 页)图版
镜像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8 种外源激素对当归抽薹及产量的影响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肥胖妇女剖宫产中的应用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