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剧在社区中的传承与发展

2021-12-31郭晓莺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赣剧戏曲社区

郭晓莺,乐 玫

(南昌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国家许多大、中、小城市户籍政策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集中于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文化认同问题、环境问题、娱乐休闲问题等。开展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是改善、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当下,全国各地都在尽力挖掘本地区、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保护、发展我省赣剧文化,是当今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趋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戏曲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土壤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何让社区的老百姓了解、接受、喜欢赣剧,使我们的赣剧能在社区老百姓的心中生根发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赣剧的文化内涵

我国地方戏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秦汉有乐舞、俳优和百戏,唐有参军戏,两宋有院本和戏文,金元有杂剧,明清有传奇剧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剧目数以万计。扎根于赣鄱大地的赣剧,源于中国古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赣剧的唱腔有文南词、秦腔、浙调、高拔子和浦江调,但仍以二黄、西皮为主,而文南词腔调因优美动听也广受欢迎。在剧目演出中,经过艺术家们不断改良、创新,赣剧被誉为“美、秀、娇、甜”。弋阳腔(赣剧)的发展对京剧、秦腔、湘剧、川剧等四十多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赣剧剧目众多,传统戏有:《百花赠剑》《珍珠记》《装疯骂殿》《白蛇传》《孟姜女》等数百出,现代戏有《红色宣传员》《一群穆桂英》《铁肩红心》等上百出。表演行当有“九角头”,即小生、老生、正生、正旦、老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口白则以中州韵为基础。经过赣剧艺术家们的努力,赣剧中的“唱、念、做、打”、舞台美术、服装道具、音乐唱腔、表演绝活等都独树一帜,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戏曲有着娱乐、审美、教化等特殊的功能,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人类特有的群居方式基础上,而社区居民正是人类群居方式特有的产物。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建立关系,并从中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精神、物质、社会等各方资源。戏曲的形成与发展是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戏曲专业工作者),千百年来不断创作、创新而取得的,它是社区居民共同价值观与精神需求的集中反映,具有浓厚的文化积淀与历史记忆。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提倡社区文化建设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深刻认识戏曲文化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社区百姓对优秀戏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赣剧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人类文化财富,承载着人类文化的精神与血脉。

一方面,在创建社区文明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戏曲文化遗产来增强社区居民的集体凝聚力、认同感,加强社区的和谐度和亲和力;另外,戏曲文化遗产作为代表着人类普遍集体意识的精神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区民众共同的价值观与精神需求。因此,在建设文明社区的过程中,可利用一些优秀的戏曲文化,比如赣剧进社区。倡导优秀的社区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提高居民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程度。同时也可以丰富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增强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总之,树立戏曲文化保护的新观念,深入挖掘我国优秀戏曲文化资源、提倡保护优秀戏曲文化,对发展社区文化、繁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构建和谐社区,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社区的社会功能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全国大中小城市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每一个住宅小区就是一个微型社会,社区组织起着管理、服务这些微型社会的职责。社区的地域划分,往往是由社区服务的有效服务地区而形成的。一个社区往往具备以下特征:(一)地域的相对固定,有一定数量的社区居民、居民共同的区域身份、有相关的利益和较密切的交往、居民有共同的看法;(二)社区是一个特定区域内的人口集团;(三)居民之间有共同语言、风俗和文化,由此而产生共同的结合感和归属感;(四)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组织和制度;(五)每个社区都有共同的活动场所和活动中心;(六)每个社区都有特有的自然条件或生态环境。一个成熟的社区有管理、服务、保障、教育、安全稳定五大功能。社区建设有社区组织建设、服务建设、卫生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治安建设六个方面。作为社区建设主要内容的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戏曲的文化属性与社区社会功能、文化建设相吻合,所以为戏曲——赣剧进入社区提供了天然的便利。

三、赣剧进入社区的思考

随着当今科技、媒体、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以前传统的娱乐方式,如:看电影、看戏、打扑克、打麻将、玩游戏等,都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进行。传统的戏曲,包括江西最具代表性的赣剧,其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瓶颈期”,其娱乐功能几乎消失。许多剧目都因资金投入不足、观众受众太少、演员青黄不接、剧目单一陈旧等原因,无法登台演出。所以让赣剧进入社区这个最接地气的、人群相对密集、社会功能成熟的“微型社会”,使得老百姓接受、了解、喜欢,从而达到传承与发展的目的。

关于赣剧进入社区,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于组织机构

赣剧进入社区,首先要成立组织及策划机构。机构人员可由文化主管部门(文旅局、厅)、赣剧团(或其他文艺团体和学校)、社区、小区业委会、小区物管组成。文化主管部门(文旅局、厅)的领导作总协调,其他部门人员各负其责。赣剧团(或其它文艺团体和学校)负责策划、演员、道具、音响灯光、服装、剧目、赣剧知识资料等。社区负责联系演出小区、协调演出时间、协调演出时的安全保卫工作等。小区则负责宣传、具体演出地点和时间、组织观众、演出时维护秩序、协助装台卸台等。

(二)关于观众

在传统的戏曲演出中,观众多寡、掌声多少,似乎是演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赣剧入社区,也许存在受众太少,掌声不多等问题。即使观众不多,但其潜移默化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一个社区、一个小区所住居民,各行各业、三教九流、男女老少都有,其中不乏在职或已退休的文艺工作者、戏曲爱好者、学习艺术者,如果宣传到位、组织到位、演出到位,他们绝对是观众中的中坚观众。

(三)关于演出形式

传统的戏曲演出大多在剧院、礼堂、剧场、音乐厅等地进行,里面一般都有开阔的观众席、标准的舞台、固定的灯光音响、便捷的候场区等,而在社区、小区,这种场所都极少存在。所以我们在赣剧进入社区时,就要开拓思路、改变观念。赣剧进入社区时,就不一定要整场都演一出戏,也可以和其他表演艺术进行结合。比如在表演赣剧选段时,就可以和小品、相声、舞蹈相结合。也可以和观众互动,利用摸题答题、提问答题、图片展示、现场演示等形式,穿插一些诸如赣剧剧目、服饰、道具、脸谱、文武场的伴奏、乐器、唱腔、音乐、行当、舞台美术等知识;也可以当众表演一些赣剧水袖功、扇子功、抓钉子、钻火圈、五子超生、翻高台、高台套圈、哭笑眼、帐顶飞天、吊辫子、抓火、桌上翻凳、火彩、变衣、担水等绝活,也可以表演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文武戏。这样观众在观赏赣剧绝活及精选剧目选段的同时,又学到了许多关于赣剧的常识。

(四)关于演出经费

赣剧进社区,首先应该是一种公益活动,而不是盈利的商业演出活动。演员及舞台工作人员、维持秩序的保安等的劳务费,可以由文化主管部门(文旅局、厅)、社区、小区等协商解决。文化主管部门(文化厅、局)及赣剧团(或其它文艺团体和学校)最好每年都向政府部门申请由财政部门拨一些赣剧下社区的专款,用于赣剧下社区专用。在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传统戏曲的今天,相信政府还是会满足的。

四、结语

赣剧是江西省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剧种,也是江西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传承、发展赣剧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赣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持。赣剧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离不开社区,需要全社会、全民众的共同努力。在赣剧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强调“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不同”(费孝通语)的理念,在社区这个最接地气的“小社会”中生根发芽;同时发扬赣剧的教育人民、引领社会,推动发展的功效,以优秀赣剧文化的精粹结合社区文化的社会特征,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社区乃至全社会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质量。从而到达满足老百姓精神生活的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民文化自信以及幸福指数的目的。

猜你喜欢

赣剧戏曲社区
戏曲从哪里来
社区大作战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地方戏曲进江西中小学校园的探索
3D打印社区
时代更迭下的赣剧的发展和传播探究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