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与数学学习心理研究
2021-12-30牛秀花
牛秀花
【摘要】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对他们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就会导致他们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习效率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探究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学习心理问题,分析成因,寻找对策,并认真落实。文章分析了低年级学习知识特点及数学学习心理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低年级;认知特点;数学学习心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1—0145—02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厌学、恐惧、依赖、焦虑等心理障碍。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没有及时疏导,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面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主动在数学乐园里快乐徜徉呢?
一、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数学学习心理的调查分析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低年级学生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就导致他们有效听课时间短[1],上课容易开小差。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必须时刻提醒学生认真听课。此外,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应用多元教学手段,搭建抽象知识与形象思维之间的桥梁,使得所教数学知识具象化。同时,还要组织有趣的各种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可见,面对低年级学生,教师不仅要维持课堂纪律,还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搭建形象思维与抽象知识之间的桥梁,助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2.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几种心理。
一是依赖心理。传统教学中,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各种能力受限的原因,教师长期选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2]。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习惯性“等待”教师“喂食”,逐渐形成了依赖心理。
二是厌烦心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面对以抽象性、概括性以及逻辑性为主要特点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感觉枯燥乏味,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数学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负担,并逐渐产生了厌烦心理。
三是焦虑心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还不会主动疏导不良情绪。而当他们的主观意愿和客观事实发生了矛盾,且长期得不到疏导,就会形成焦虑心理。而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思维、年龄和认知特点,就“教材”教“教材”,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厌烦情绪。面对每天无法逃避的数学课,已有的厌烦情绪就会使学生逐渐变得焦虑,进而产生焦虑心理。
四是恐惧心理。造成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恐惧心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特别难学,二是来自教师或家长的压力。由于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有时会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而学生能力有限达不到时,就会对他们百般指责,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心理[3]。
二、对症下药,寻求有效对策
1.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通过一题多练、一题多变等方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4]。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一講”活动,重视学生思维的发散,点燃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火花。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逐渐学会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到多个角度思考,进而能探索出多种解题策略,从而选择出最佳策略。最重要的是,长期以往,学生逐渐形成了主动思维的意识,逐渐克服了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2.克服学习上的厌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
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就会自觉地去学、去研究,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克服厌学心理最有效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能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低年级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5]。
3.克服学习上的焦虑心理。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各不相同,所以策略也要因人而异。有些学生自尊心强、基础差,但好面子,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不敢请教老师,又怕老师批评,更怕同学笑话和家长生气。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无法解决。长此以往,便形成了焦虑心理。面对这类学生,教师应先认清他们现有的基础,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勤反馈”的策略,克服学生的焦虑心理;对那些基础好、因争强好胜总不能如愿而逐渐形成焦虑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分析没有明显进步的原因,对症下药。
4.克服学习上的恐惧心理。消除学生对某些数学知识恐惧心理的有效方法是加强专项训练,由易到难地帮助学生进入数学领域,增强学习信心,进而由怕学向乐学转变,从而逐渐克服恐惧心理。克服因外来因素而产生的恐惧心理的有效方法,是通过多种方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以真挚的爱,帮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聪明活泼、好学上进,但也会淘气耍赖、调皮捣蛋,教师除了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他们、接受他们外,更重要的是去爱他们。教师只有做到真爱、会爱学生,并让学生读懂对他们的爱,教学才能爱有所得、爱有所获。要能爱、会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学生,并平等地对待学生,尤其要关爱学困生。其次要对学困生分类,分析他们的“困困”。面对机灵聪明、不爱学习的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做思想工作,还要刻意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增强自信;面对学习刻苦、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困生,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分析,寻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以成绩的提升增强自信;面对智力水平低下的学困生,要发掘他们其他方面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不因成绩差而自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通过个别谈话树立自信心。心理问题是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教师要通过观察每个学生的听课习惯和学习特点,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和他面谈,从不同的切入点引入到学习上。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关心生活、询问学习习惯,捕捉其优点并及时肯定、赞扬。同时,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学习中的不足和缺点,并和他一起确定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有梯度地实现。此外,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具体、细化到学习任务,使其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三是巧用“戴高帽”法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所谓学困生只是在学习方面或品行方面暂时比别人差,但其他方面并不亚于优等生,甚至会超越优等生。如果暂时没有捕捉到学困生的“闪光点”,只是一味地拿其弱点与别人比,并扣上大帽——不可救药、朽木不可雕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自己与那些词划上等号,并逐渐失去上进的自信。此时,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善于利用赏识教育,让学困生找回失去的自信。但教师的赏识不是随意和盲目的,要真正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寻找时机大肆赞扬,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也能行”,也能获得教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认可,进而产生学习信心。
总之,要使低年级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小学数学教师就应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并分析他们存在的数学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障碍,寻找针对性的策略,让学生能积极阳光地对待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清媚.小学生学习数学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
[2]朱建海.论如何利用心理知识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师版),2010.
[3]朱家林.小学生常见数学审题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5.
[4]张辉辉.小学生数学审题心理障碍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人文之友,2018.
[5]郑艺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与数学学习心理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868)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