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增进文化认同的新疆内高班语文阅读校本选修课设计初探
——以北师大(珠海)附中“家国情怀”主题阅读为例

2021-12-30

科学咨询 2021年37期
关键词:内高班家国情怀家国

陈 锐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 广东珠海 519080)

新疆内高班的文化适应与认同直接制约着学生的个体发展及内高班办学质量。学生初到广东,面临着生活环境变化、学习角色转换、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较弱、文化中断等文化不适,为帮助学生尽快度过文化适应期,学校决定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为高一新疆班学生创新开设语文阅读课校本选修课程。笔者认为,该选修课的设计,除了考虑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外,更要考虑贯彻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从而为培养立志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新疆内高班学生打牢基础。基于此,笔者与2019级新疆籍新生一起开始了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语文阅读校本选修课探索之旅。

一、“家国情怀”主题阅读的设计初衷

(一)提升新疆内高班学生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是增进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对于异地求学的新疆学生而言,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是他们出色完成学业,将来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重要保障。主题阅读课通过活动设计,为其创设了真实的语言语用情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能力,从而实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自觉主动融入、传承中华文化的目标。

(二)“家国情怀”主题阅读是对国家必修课程的补充,更是对高一新生初到珠海后出现文化不适应乃至中断的弥补,阅读和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过程,而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就是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理解与认同的过程。简而言之,丰富的语言运用真实情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新疆籍学生文化认同的具体情境。

二、分主题模块说明、选文举例及活动设计

(一)模块一:可爱家乡

模块说明:新疆籍学生初次离疆,便是到千里之外的广东珠海,难免将陌生的南粤海滨城市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新疆做比较,为避免学生因环境不适而长久地陷入对家乡的怀念而排斥融入新环境,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家乡”一词,本模块编入相关对家乡作感性描述和理性思考的文章,试图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对“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展开思辨活动,一方面打开学生派遣积压情绪的“窗口”,一方面增进其对传统的“故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实现增进其文化认同的目的。

选文举例:《渡荆门送别》表达的是李白初离蜀地,开始漫游中原,对家乡的不舍;《今生今世的证据》是新疆作家刘亮程看到故乡的沧海桑田,继而生出眷念,引发哲思。

活动设计:结合选文,谈一谈你对“家乡”的理解;如果学校将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月”开展一次“让我为你介绍美丽新疆”演讲活动,请作为参赛者拟写一篇演讲稿;按所在新疆地区分小组,梳理最近十年家乡的变化,说一说变化的原因,以及给自己或家人带来的生活变化。

(二)模块二:孝悌之心

模块说明:“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新疆籍学生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身而离开父母异地求学,突然缺少了父母的唠叨与护佑,在异乡珠海再重新审视 “孝”字,应该有一另番感触。孝道是中国优秀文化的核心之一,体悟选文对孝的表达,并结合对自身的心理活动的体察,达到能理解孝,能行孝,并能把对父母的感恩上升为对办班学校及其教职工的感恩,对国家、社会的感恩与回馈,完成从“爱小家”到“爱大家”的转变,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这个“大家”的一切利益,是这个模块的学习目的。

选文举例:《岁末到家》中,蒋士铨语言质朴,描写生动细腻,对母子见面时的场景刻画真挚自然;《我的母亲》中,老舍的母亲勤劳、热心、疼爱儿女,语言质朴,字里行间是化不开的深情,感人至深。

活动设计:选一位印象深刻的长辈,写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小组利用空余时间,在学校图书馆查找关于“孝道”文化的议论文章,并结合当下青少年学生与父母的代沟现象,讨论古代的“孝”与当下的“孝”有什么异同。

(三)模块三:湾区速度

模块说明:从新疆来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广东,又恰逢国家做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这一重要战略决策,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分析文章,增进对沿海城市深化改革开放的认识与了解,理解国家做出这一重要部署的深谋远虑,达到增进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感、自豪感的阅读目的。

选文举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四大重点和八大亮点》对大湾区规划的历史背景、战略意义和湾区未来定位等作了详细说明,向全国乃至世界描绘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蓝图,有助于学生们树立民族自信心,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是针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而选的,学生通过阅读大湾区人才需求与培养理论分析,可以更好地设计自己的未来三年的学业规划和个人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活动设计:假设现在需要填写高考志愿,根据拟选大学、专业、城市,说一说这样选择的原因;小组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国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目的与意义,假设你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广东,谈一谈你能为大湾区建设做哪方面的贡献,现在我还要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四)模块四:佳节传情

模块说明:传统佳节是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是增进文化认同的又一重要途径。中国历代文学长河中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关于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的诗文名篇,新疆籍学生品读佳作,认识传统佳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亲身参与、浸润,接受并认同,在涵养家国情怀的同时,增进文化认同。

选文举例:刘绍堂先生的《本命年的回想》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晚辈对长辈的尊重与孝顺,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爱护,尊老爱幼,其乐融融,洋溢着浓浓温情、亲情。《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思考》系统阐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强调了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通过阅读,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将理性认识融入到具体可感的节日活动中,在“家国情怀”的熏染下,增进文化认同。

活动设计:学习“对联”创作方法,为中华传统文化佳节拟写对联,并开展评选、推荐会;学校拟与姊妹校澳洲伊曼纽尔学院开展一次传统佳节推介会,请你作为推介人,选择一种节日拟写一份推介词。

(五)模块五:山河之娇

模块说明: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文字里总是饱含着赤子之情,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祖国那么美,让同学们不仅行万里求学路,更读祖国山河之万卷书,在字里行间欣赏祖国四季河山,何其美妙,何其壮哉!以山河之美而骄,燃起内心对家国的热爱之情,增进中华文化的认同,正是本模块的设计初衷。

选文举例:南北朝吴钧《与朱元思书》描写景物画意清丽,让人对祖国秀美景色心驰神往。刘白羽《长江三日(节选)》对瞿塘峡的险峻、巫峡的秀美和西陵峡的凶恶的描写都动人心魄,“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活动设计:学校拟举办一次“美丽新疆”摄影大赛,假设邀请你拍摄一张照片参展,请用文字描述取景原因、角度,并为照片配一副对联加以自荐;根据亲身实践或阅读了解,选取你印象深刻的一个景点,写一首小诗;选取一首你喜欢的描写祖国大好山河的古诗词,并将它改写成一首当代诗歌。

(六)模块六:国家英雄

模块说明:国家英雄是国家和社会奋进向前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每一位年轻学子心底应该都珍藏着一份英雄情节。在国家英雄的指引下,踏着英雄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步伐,认同英雄,礼敬英雄,既是认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又能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选文举例:《恭诵左公西行甘棠(节选)》“万里长驱,每营仅发四个月盐菜,无却步者,忠哉我军”,荡气回肠,正是晚清名臣左宗棠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而收复被沙俄侵略的新疆土地的真实写照。传记作品《程开甲: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核司令”》,再次为学生展现了这位曾经隐姓埋名40年,“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做出卓越贡献,一生投身中国核试验事业呕心沥血付出”的伟大科学家的无私奉献。

活动设计:选取一位你感兴趣的国家英雄,收集其传记材料,如果是古代英雄,则将文言传记改写为白话散文,如果是现当代英雄,则将白话散文改写为文言文;请以“偶像”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或散文,或谈谈对“偶像”的看法,或描述一位心目中的偶像。

(七)模块七:青年之责

模块说明: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在新时代,作为国家精心培养的新疆内高班学生,现阶段就应该树立为建设美丽新疆和立志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理想抱负,把小我融入大我,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水平,锤炼个人品德,将来响应国家的号召,建设新疆,建设祖国。

选文举例: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历久弥新,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对青年的勇担使命的热烈期望。《化作春泥为护“脱贫之花”》让学生们走近优秀大学生黄文秀,感受新时代青年甘于奉献、勇担责任的事迹。

活动设计:学校拟于“五四”青年节举办一次主题为“青年与责任”的演讲活动,请你写一篇演讲稿;查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系列寄语,谈一谈青年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

(八)模块八:报国之志

模块说明:他们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在案牍埋头著书立说,在三尺讲台默默无闻化育英才,在村野探测山川,不论职业、学历和地位,他们都怀揣报国之志,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立报国之志,尽国人之责。该模块与笔者所在学校校训“读书修己,兼济天下”对学生的要求是一致的,希望其通过内高班的培养,最终成为能够时刻将国家和人民放在心底,将祖国和社会的需要放在心底,将来为民族团结和祖国进步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优秀高中生。

选文举例:《史记·屈原列传》中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报国之志和伟大人格激励着我们。《唱响新时代的英雄赞歌——读<本色英雄张富清>有感》刻画了一名坚守初心、甘于无闻的老英雄张富清,不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他心里装的总是国家与人民。

活动设计:模仿濮存昕话剧《屈原》,小组先学习话剧创作基本范式,再合作创作“屈原题材”独幕剧,并组织学生排练、展示;分小组开展“报国之志”古典诗词分享会,制作分享课件,再推荐一位组员向全班同学分享;写一篇短文谈一谈对“报国”一词的理解。

三、结束语

基于增进文化认同的语文阅读选修课是学校为提高新疆内高班学生培养质量,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创新举措之一。设计“家国情怀”这一主题,旨在给学生语言实践切实可行的抓手,使得学生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上,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从而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美丽新疆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猜你喜欢

内高班家国情怀家国
家国两相依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目标的新疆“内高班”音乐教学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准备好了,我要出发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运用“掌握学习”理论,提高新疆内高班学生地理素养
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