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目标改革探究
——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

2021-12-30吴婷婷戴彬婷屈文欢王伟平邵雪辉李俊杰

科学咨询 2021年37期
关键词:师范类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者

吴婷婷 戴彬婷 田 野 屈文欢 王伟平 邵雪辉 冯 浩 李俊杰

(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2017年10月《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提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三大核心理念“1.学生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2.产出导向。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养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3.持续改进。强调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是检验三大核心理念落实的依据,有必要重新规范改革现有的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

一、当前师范类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设置的现状

(一)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定位不一致

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分析了解到,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定位不一致的问题。比如师范类实习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是“要实现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自主专业发展能力’的教师”,但实习课程的教学目标还是从提高教师教学语言技能、组织技能、评价技能方面进行表述,完全没有提到或体现“具有自主专业发展能力”。

(二)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不统一

综合归纳众多研究学者思想,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满足整体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变通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分析了解到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不统一的问题。师范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相互兼顾,互为补充,违背了整体性原则;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设置没有体现教学的群体性、全面性和难度适中性,违背了可行性教学原则;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设置没有依据学习者的教学环境、气候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变化不断调整教学目标,违背了变通性原则;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设置没有考虑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违背了发展性原则。

(三)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表述形式不规范

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分析了解到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表述形式不规范的问题。①行为主体不明确。多数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存在没有行为主体或者行为主体不明确的情况,出现“提高板书书写能力”“使学生热爱教师行业”等表述。②行为动词不具体,出现“提高师范技能”中“提高”的程度不明。③行为环境条件基本不限定。如下表述“理解中学物理核心素养目标”没有限定学习者完成行为动作时所处的环境,没有明确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

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对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定位相互一致《现代教育技术》是物理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教育技术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养。依据当前本门课程的定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了四个维度:课程观念维度、课程思维维度、课程技能维度、课程责任和价值观维度。每一个维度的具体目标如下:

1.课程观念维度

(1)学习者能够知道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2)学习者能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内涵和规律。

2.课程思维维度

(1)学习者能够辩证分析当前技术手段对教学的影响。

(2)学习者能够明确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3.课程技能维度

(1)学习者能够熟悉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

(2)学习者能够掌握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3)学习者能够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相融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数字媒体辅助教学的基本技能。

4.课程责任和价值观维度

(1)学习者能够具备新时代教师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的准备和精神。

(2)学习者能够具备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技能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研的能力。

(四)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相互统一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类专业的课程之一,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满足整体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变通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课程教学目标满足整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目标与其他师范类课程相互兼顾、互为补充,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这四个方面做了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目标也应该与教育学基础、教师专业发展、物理教学论等课程相互兼顾,互为补充,共同支撑这四个方面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满足可行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目标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全面性和难度适中性。《现代教育技术》对不同的学校开设年级不同,学生个人学习基础、能力不同,会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目标。每个学校师范生群体层次不同,教学目标针对行为程度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提出较高的行为要求,对基础薄弱、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适当降低标准。除此之外,还要从学生各方面能力做出综合测评,针对学生的能力特点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满足变通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目标设置依据学生的教学环境、时代背景和个体差异等变化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在教学实施前预定的,当然不是凭空虚构,而来自科学的前期分析和教学实践,但教学过程具有丰富的生命力,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成性特征。因此,教学目标不是僵化的、束缚教学的,而是不断调整、完善、优化,以使教学目标获得生成性。 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没有预设也无所谓生成,要力求使二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使教学设计的实践在计划性与生成性、全面性与个体性、有序性与灵活性之间获得前进的动力。

课程目标满足发展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目标设置要考虑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如“学习者能够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相融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学生下一阶段要为从事教学职业,因此,现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注意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备新时代信息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五)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表述形式规范

课程教学目标表述形式规范就要求明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明确、限定行为环境条件。行为主体明确是教学目标表述中最重要的一点。学生是教学目标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在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应该区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避免进入教学目标表述误区,要制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而不是教师个人的教学任务。行为表现可操作、可测量是解决目标行为表述不明的重要方法。由于目标行为表述不明,大多目标行为设定过于笼统、抽象,形成了行为表现难以量化的局面。因此,教学目标行为表现必须可操作、可测量,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合理评价,也方便学生对自身能力形成一个综合认知,也有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进行有效反思和提高。行为条件一定要明确、具体,切忌笼统模糊,最好细化到某一方面内容的某一个具体知识点。对某部分重点学习任务更要明确标注,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实施指南。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为学生指明学习路径而不是学习方向,不断推动学生的学习行为,明确具体的行为条件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下表述:“学习者能够在当堂课清楚列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学生通过自我查找资料,学习者能够辩证分析当前技术手段对教学对影响”“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习者能够掌握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在这些教学目标的表述中,首先,教学目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制定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生的学习重点是什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目标主体的清晰界定有利于落实教学任务,更好地获取教学效果的反馈,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行为表现是可操作、可量化的。可操作、可量化的行为动词对学生学习情况具有确切的指导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最后,限定的行为条件是明确、具体的。行为条件明确、具体,有利于对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做出精准的评价。另外,在教学目标的表述过程中,明确具体的行为条件还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积跬步以至千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师范类课程的应用价值。

二、结束语

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认证理念,指导着师范类课程教学目标改革的全过程。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发展更新。

猜你喜欢

师范类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者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