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1-12-30张超
张超
(宜兴市官林医院,江苏 宜兴 214200)
0 引言
脑梗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是因脑动脉粥硬化、血管内膜损伤引起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该病发生率较高,并逐渐呈上升趋势及年轻化趋势,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已不容小觑[1]。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出现眩晕、肢体功能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瘫痪、休克甚至是死亡等症状,危害性巨大,必须尽早提供有效治疗。目前,临床针对脑梗死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其中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脑梗死的常用方式,其在改善患者病情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方面有重要价值[2]。而硫酸氢氯吡格雷属于ADP 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将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但对于两种药物的应用效果临床上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性[3]。本文以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患者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分析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8 例脑梗死患者,时间为2018 年12 月-2019年11 月,签署知情同意书。依照摸球法分组,各29例。研究组男15 例,女14 例;年龄在35~85 岁,平均(41.47±2.46)岁。对照组男13 例,女16 例;年龄在35~85 岁,平均为年龄(41.18±3.22)岁。两组患者资料保持均衡,P >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②明确头颅CT、TCD 诊断;③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不超过72h。排除准则:①合并严重心肺等器官疾病患者;②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③无法配合护理人员工作的患者;④处于哺育期或妊娠期的妇女;⑤对阿司匹林或硫酸氢氯吡格雷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参加本次研究前,近1 个月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 个疗程(8 周)。
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口服阿司匹林(生产厂家:云南铭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 020956;规格:0.125g),0.5g/次,6~8h/次,一日使用剂量不能超过4g。
研究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患者在服用帅泰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生产厂家: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123115;规格:25mg×7 片)的基础上,2 片/次,1 次/d,饭后服用阿司匹林片(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 171021;规格:0.1g),0.3~0.6g(1~2 片)/次,每日服用3 次,根据患者情况分析,必要的时候,患者可每4h 服用一次药物。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NIHSS 指数,用NIHSS 量表评定,分数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严重。
(2)观察两组患者黑便、皮肤过敏、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出血以及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3)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以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等指标改善状态。
(4)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如下。显效:患者意识恢复正常,肌肉在Ⅳ级以上,并且能够实现生活自理,无病灶;有效:患者意识基本正常,肌肉在Ⅱ级以上,生活方面无法自理,具有轻度病灶;无效:患者的意识为改变,症状无改善。以显效、有效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表示,前者、后者分别予以t检验、χ2检验;统计学软件SPSS 26.0,以0.05 为比较参数,当组间数据相比较0.05 小,即:P <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NIHSS指数对比
研究组治疗前NIHSS(16.98±2.36)分,治疗后(5.12±0.65)分。对照组治疗前NIHSS 指数为(16.52±2.83)分,治疗后(9.45±0.59)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IHSS 指数无改善,差异不明显(P >0.05);研究组NIHSS 指数在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 <0.05)。
2.2 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即: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4%,即:黑便、皮肤过敏、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出血以及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头痛各1 例。研究组患者黑便、皮肤过敏、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出血以及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2.3 指标改善状态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指标无改善,差异不明显(P >0.05);研究组TC、CRP、TG 以 及HDL-C、LDL-C 等指标改善状态在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4 治疗有效率对比
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 <0.05),见表2。
表2 治疗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为中老年人常见疾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发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患者常会出现呕吐、头晕以及半身不遂等问题,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临床研究显示脑梗死是我国致死率排名第二的疾病,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而逐渐呈现上升趋势[4]。且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其病情较为复杂,严重时甚至可能会造成患者昏迷[5]。因此,临床上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及时开展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患者患有脑梗死的一项主要原因,便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其与CRP 有着直接关系,CRP 的水平过高时,患者血液之中便会出现不稳定斑块。当前治疗脑梗死时,主要选择使用抗血栓疗法,但并未取得较好效果[6]。由此可见,临床仍需探求一种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方式。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药物,阿司匹林能够对患者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抑制,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以及抗炎的效果。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抑制乙酰化幻化氧化酶的活性,并且可以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于一级以及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其能够阻碍花生四烯酸和其活性位点的结合,从而达到阻断血小板的释放以及聚集[7]。虽然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广泛,但是如果单独选择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较差,产生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例如过敏、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问题,可能会使患者疾病加重,甚至出现药物依赖性,因此在临床上选择使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8]。
硫酸氢氯吡格雷为抑制血小板聚集制剂,可以对患者血小板受体以及ADP 结合起到抑制作用,从而给实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9]。另外,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还能够使患者得到扩展,或者其产生被抑制,从而改善患者肌体血流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10]。因此将两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抑制患者血小板的聚集,使患者动脉血流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实现血循环的改善,达到治愈患者的效果,将患者粥样斑块进行消除。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其治疗有效例数为28 例(96.55%),远高于对照组有效例数30 例(68.97%)。因此可知联合使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较于常规用药治疗,使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其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临床指标恢复正常,从而给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较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