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香型晚粳稻品种当育粳0717的特征特性及机插秧技术

2021-12-28羊华林任功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7期
关键词:病指无纺布秧田

羊华林 任功平

(1.芜湖市鸠江区二坝镇农业服务中心 安徽芜湖238311;2.马鞍山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当涂243100)

当育粳0717是马鞍山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春以武运粳7号作母本,与父本镇稻99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的单、双晚兼用的高产香型粳稻品种。经多年、多点示范推广,表现出产量高、米质较优、适口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江淮及沿江地区作单季晚粳和双季晚粳种植。该品种2016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稻2016050)。当育粳0717自审定后一经推广,深受芜湖、当涂、含山、和县、巢湖、枞阳、庐江等市县欢迎,2017-2020年已累计推广50余万亩。

1 选育过程

2003年春(海南)种植武运粳7号/镇稻99,2003年正季(当涂)种植F1,2004年春(海南)F2栽种3000株,入选90个单株;2004年正季(当涂)F3栽种112个株行,经米质筛选30个株行入选;2005年春(海南)F4栽种30个株系,经测定6个株系中选,从中选出50个单株;2005年正季(当涂)F5栽种50个株行,从中保留17个株行;2006年春(海南)F6栽种17个小区,经产量测定17号小区中选;2006年正季(当涂)栽种大区进一步提纯,2007年产量鉴定,定名为当育粳0717。2008-2012年正季多点试验、示范,表现出高产、米质优、抗性强等特点。2013-2015年参加安徽省双季晚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2 产量表现

2013年参加安徽省双季晚粳区域试验,产量为912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7.61%(显著);2014年区域试验产量为804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3.08%(不显著);2015年生产试验,产量为7858.5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0.28%。2017-2020年在安徽省芜湖市作单晚种植,产量为9000 kg/hm2左右;在安徽省当涂县、庐江、芜湖、宣城、枞阳、和县、含山、巢湖等沿江地区作双晚种植,产量为7500~9000 kg/hm2。

3 特征特性

作双晚种植平均株高86.4 cm,有效穗328.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11.8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9.1 g。抗低温冷害性1级(空秕率12.6%)。全生育期132 d左右,比对照品种(M1148)早熟4 d。作单晚种植株高90~95 cm,有效穗33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32粒,结实率90%,千粒重28.5g,全生育期150 d左右。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中等,成穗率较高,生长清秀,抽穗整齐,剑叶挺直,后期熟相好,易脱粒。

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米质达部标3级,有香味,米饭柔软,适口性好。

2013年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抗稻瘟病(综合抗指1.50)、稻曲病(病指1.3),感纹枯病(病指53)、白叶枯病(病指21);2014年鉴定,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28)、白叶枯病(病指39),抗稻曲病(病指2.1),感纹枯病(病指52)。

4 机插秧技术

4.1 硬盘育秧

4.1.1 硬盘育秧标准 密度适宜(3株/cm2以上),苗高适中(苗高15 cm左右),整齐均匀,叶龄3~4叶,根系发达,盘根良好,栽后活棵快、发根能力强。

4.1.2 育秧材料准备 ①塑料硬盘:规格为58 cm×28 cm,大田需准备塑料硬盘,单晚为375张/hm2、双晚为450张/hm2。②营养土:用育秧基质或者自备营养土,要求细、松、肥、无草籽,菜园地松土和稻田表土都可作营养土。稻田取土需冬前翻耕,播种前一个月粉碎过筛,每亩地需备营养土100 kg。也可选择经检测合格的水稻机插育秧基质。③无纺布:用无纺布覆盖。

4.1.3 秧田制备 ①秧田选地:选择地形平整、地势较高、排灌方便、便于运输的田块;②秧田、大田比为1∶(80~100);③秧田整地:播种前15 d上水耖平;④规格:厢宽1.5 m、沟宽0.3~0.4 m、沟深0.2 m、围沟深0.25 m以上,以保证水灌得上、排得出。

4.1.4 播种 用播种机播种或人工播种。①摆盘:以厢一边两端拉线,秧盘以线为准绳,2张秧盘横向排列,然后依次纵向紧密排列;②铺土:盘内底土要铺平,厚1.5 cm以上;③播种:一般大田用种量单晚为60 kg/hm2、双晚为75 kg/hm2;④盖籽:盖土层0.5 cm左右,以做到不露籽为宜;⑤盖无纺布时四周用土块压实。

4.1.5 秧田管理 ①管水:晴天平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不积水,1叶1心前保持盘面湿润、表面不发白,2叶后勤灌跑马水。机插前视天气5~7 d停水炼苗,以利盘根。②揭无纺布:播后7 d,齐苗后揭除无纺布四周土块,播后8~9 d揭无纺布,一般选择下午4:00后揭布。③病虫害防治:揭布当天施50%吡蚜酮300 g+240 g/L噻呋酰胺750 mL/hm2、机插前3 d送嫁药施康宽300 g/hm2+50%吡蚜酮300 g/hm2+32.5%苯甲·醚菌酯600 mL/hm2防治病虫害。④追肥:无纺布揭后施断奶肥勇壮15 kg/hm2对水浇施,5~7 d再浇1次。或者施75~120 kg/hm2尿素,随后用水浇施。

4.2 机插秧

4.2.1 整地 施底肥后及时旋耕,上水沤田。机插前1~2 d耙田,做到全田高低误差不超过10 cm,待泥浆沉实后机插。

4.2.2 机插 调整插秧机,根据密度要求调节株距、取秧量,根据大田水浆沉降程度调节机插深浅,达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机插密度:单晚14 cm×30 cm,双晚13 cm×30 cm,每穴4~5株。根据机插时间确定机插密度,一般单晚基本苗90万~120万/hm2,双晚基本苗100.0万~127.5万/hm2。

4.3 大田水浆管理

4.3.1 活棵至分蘖期 由于机插秧苗个体小,在此期间温度高,应及时上水护苗以防日晒伤苗。大田上水后7~10 d秸秆大量腐烂,30 d后才能完全腐烂,田间积水会导致土壤缺氧且秸秆发酵产生的有毒气体硫化氢影响根系生长,导致僵苗坐蔸。应建立水层保持1~2 d,排水通气2~3 d。

4.3.2 分蘖盛期 烤田原则为“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一般倒4叶抽出前后断水为宜。烤田要先轻后重,分次进行,既控制无效分蘖又不伤苗,而且可使水稻根系深扎,防止倒伏。

4.3.3 拔节孕穗期 做到“前水不见后水”。

4.3.4 抽穗扬花期 建立浅水层,高温时灌深水。

4.3.5 乳熟期至完熟期 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收割前7 d断水。

4.4 大田施肥

施肥原则为“前控、中稳、后补”,确保前期秧苗早发、快发,中期稳长,后期不脱力。

4.4.1 基肥 施45%三元复合肥300 kg/hm2+腐熟剂。

4.4.2 分蘖肥 栽后7 d施尿素150 kg/hm2,15 d再施尿素150 kg/hm2。由于秸秆发酵过程与秧苗争氮,为确保秧苗早发、快发、不脱力,应重施氮肥。

4.4.3 孕穗肥 烤田回水后,施N、P、K为20∶12∶14的撒可富水稻专用肥300~375 kg/hm2。

4.5 化学除草

①耙田时选择水田直播封闭药丁草胺、丙草胺,安全性丙草胺比丁草胺好;②机插后7 d随尿素二次封闭除草,选择抛秧田除草剂+稻将;③经过2次封闭除草基本可控制杂草,但漏水田及水田局部高处仍会出现杂草为害,可选用苗后茎叶除草剂进行点喷。

4.6 病虫防治

①分蘖盛期用药:选用烯啶虫胺+甲维盐+噻呋酰胺+生长调节剂+叶面肥。②机插后50 d左右用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丙环·咪鲜胺。③破口前15 d预防稻曲病,施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碱式硫酸铜(咪鲜胺、氟环唑)。④破口前2~3 d预防穗颈瘟,选用三环唑+苯甲·醚菌酯+吡蚜酮+叶面肥。⑤抽穗扬花期如遇低温连阴雨,易感品种可能暴发稻瘟病,应主动预防,在始穗期、齐穗期各预防1次。

猜你喜欢

病指无纺布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聚丙烯熔喷无纺布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
感怀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空心病
论无纺布染色生产线设备研发
无纺布在油菜育苗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