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对世界格局的判断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021-12-28王怀信
◎刘 勇,王怀信
1.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2.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710049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这一无产阶级运动的纲领性文件诞生于19世纪中叶,此时世界历史正处于变革的过程中。新兴资产阶级基于获取生产资料以及开拓产品市场的内在需求,加大对世界市场的开发与占领,凭借产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以及由扩散所导致的新的阶级压迫使得欧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并在全球以不同样态存在和加深。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世界历史现象,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以及全人类的最终解放是世界历史的必然演进趋势,并通过《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阐明了这一科学判断和变革主张。立足国内外两个百年大局,重读和阐释《宣言》中的这些重要论述及其蕴含的思想价值,可以为变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启示。
一、《宣言》时代的世界格局
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以英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权得以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不断壮大。到19世纪中叶前后,欧洲原有的封建国际格局随着欧洲革命的爆发被打破。与此同时,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世界其他区域遭受来自欧洲资产阶级势力和封建势力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的侵略。此时的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对抗以及新兴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阶段,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格局初具样态,伴随这一进程的是欧洲无产阶级运动与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的蓬勃兴起。
新兴资本主义开始挑战欧洲封建势力主导下的国际关系格局,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与各地封建势力展开合作与竞争。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基本完成,法、德等主要欧洲国家和美国仍在进行中,这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西欧一些国家中占了统治地位”[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城市已经大范围地取代了封建生产方式,伴随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是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之间斗争的不断尖锐,这一矛盾最终导致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这场革命的目的“不仅在于反对一些国家内部的反动势力,而且也在于反对维也纳会议以来确立的君主制欧洲的国际体系”[2]。在世界其他区域,新兴资产阶级基于资本增殖的内在驱动与各地的封建势力展开更大范围的合作。此时的英国积极主张维持欧洲1815年所建构起来的均势格局,防止任何一个大国独霸欧洲大陆,以保证其殖民扩张运动的自由。在这样的世界格局下,新兴资产阶级“不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一步攫取了大片的新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且把殖民地变成了它们的机器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农业原料附庸”[3]。这个过程充满了暴力、屠杀、不平等条约等,“欧洲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用恐怖的方法来改造整个世界,把东方一切民族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漩涡”[4]176。在亚洲地区,很多封建国家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扶植傀儡政权或者与封建主合作,不断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压迫与剥削,当地政权官员和封建主们的利益与新兴资产阶级殖民者的利益相互勾结,使得他们成为殖民统治的属地支柱。于是,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世界其他区域,新兴资产阶级攫取了大量权益,并试图建构起以自身为主导的世界格局。原有的君主制世界格局不断受到冲击,封建阶级的权益空间不断被压缩。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二者之间的合作逐渐为竞争所取代,而一种符合殖民扩张和资本快速增殖需求的新型世界格局正在被建构。
在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进行合作与斗争的同时,欧洲无产阶级运动以及世界其他区域的民族民主运动不断兴起,促使新兴资产阶级不断调整对外政策,世界格局的变动显得更为复杂。伴随工业革命不断深化的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开展,以及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君主制国家、被侵略国家间的矛盾不断加大,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也进一步尖锐起来。正是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极其清楚地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社会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5]。资产阶级虽然一路高歌,但在其背后则是日益涌动的革命浪潮。到19世纪中叶,东西欧的工人阶级中间逐渐形成了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意识[6]480。这种意识的兴起一方面是因为无产阶级本身队伍的壮大及其自身遭受的剥削和压迫更为严重;另一方面,是因为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无产阶级之间能够更为便利地取得联系。与之前的侵略行为不同,这时的帝国主义侵略已不是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而是“迫使被征服国家发生彻底的改变……欧洲的工业资本主义太复杂、太富于扩张性,不能说它与殖民地是一种简单的贡物关系”[7]。于是殖民地人民与欧洲工人阶级在同样支持发动能够引起根本变革运动的同时,二者有着一个明显的区别:在外来侵略者和本民族的雇主之间,殖民地人民宁可不反对本民族的雇主,而反抗外国统治者的侵略。可见,在19世纪中叶,无产阶级国际运动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同区域和国家的表现与诉求存在差别。如果说欧洲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那么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则还是民族主义的性质。这时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它们与欧洲君主制国家之间虽然存在斗争,但这“不妨碍它们在一定的场合即在对付发展着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方面表现出阶级的一致性”[6]483。同时,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使得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加大对世界其他区域的新侵略行径,这些都在事实上改变着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为支持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消除资本主义对无产者残酷和野蛮的剥削与压迫,开始着手“确定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路线和政策”[4]185。《宣言》是他们提供给无产阶级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他们向全世界所有的无产阶级呼吁:联合起来,共同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宣言》开启了世界无产阶级用科学共产主义来指导革命的时代。
二、《宣言》对世界格局的科学判断
立足欧洲阶级斗争的现实境况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与反殖民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明确提出19世纪中叶的世界是动荡不安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正在通过产业扩张、殖民侵略等方式不断拓展自身的国际活动空间。世界不再呈现为相互间缺乏交往的不同区域,伴随新兴资产阶级全球扩张的是广大殖民地从属于西方的基本格局,新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指出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必然性。这是因为,随着世界市场的建立与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在世界更大范围内凸显和加大,使得新兴资产阶级所力图建构的世界格局呈现出更大的压迫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斗争及其产业发展进行考察后,从开拓世界市场以实现资本增殖的视角对《宣言》时代的世界格局进行了生动阐发。他们认为,自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以来,资产阶级就在实行代议制的国家夺得了政治统治地位,使得“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8]33。而资产阶级,无论是商业资产阶级还是工业资产阶级,其目的均在于扩大世界市场以实现资本的增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不断推动原有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原有社会结构的改变,导致一切社会状况处于不停的动荡之中,这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8]34。同样是因为资本增殖的内在要求,资产阶级开始采取更为主动的方式奔走于全球各地,去不断扩大其生产资料来源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8]35。对于资产阶级而言,原地踏步就意味着死亡。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准确把握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指明了世界格局演变背后的阶级动因。在他们看来,世界格局的演变是资产阶级在全球范围内逐利的结果,而世界格局的未来演变则取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由于逐利本性而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有的彼此处于相对封闭的世界格局状态被打破,一种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地从属于宗主国的世界格局开始形成。他们认为,资产阶级由于采用了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并造成社会物质文明过度,生活资料过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的局面。生产力提高的后果已显示“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8]37。为了克服这种危机,资产阶级要么消灭大量的社会生产力,要么更加彻底地利用旧市场,要么夺取新市场。第一种方式虽然能够暂时性地解决这一危机,但终究与资产阶级的资本增殖诉求相违背;第二种方式难以较快地克服危机,同时更为彻底地利用旧市场本身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本,这也有违资产阶级资本增殖的初衷;第三种方式由于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产品成本的低廉,成为资产阶级克服危机的主要手段,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于是,资产阶级通过种种血腥的暴力方式在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建立起自己的新市场,并迫使这些区域成为自己的殖民地,成为自己的原料供给地和产品倾销地。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8]35这样就改变了原有的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状态,代之以各民族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使得“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8]36。在他们看来,这种从属型的世界格局是不合理的,它是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掠夺和阶级剥削与压迫的现实反映,是一种资本至上的剥削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资产阶级成为资本增殖的人格化身,无产阶级成为资本增殖的现实工具,活生生的人已经消失了,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附属于资本的无灵魂的躯体。欧洲无产阶级的悲惨生活通过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已成为全球性的了,资产阶级主导下的这一世界格局就是全球无产者受剥削和压迫的世界格局。
三、《宣言》对世界格局的变革主张
在对各阶级和阶级斗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明确提出变革这一世界格局必须是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代表的革命阶级来完成,其目的就在于推翻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地对无产者所实行的剥削和压迫,以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他们提出,无产阶级应首先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发挥自身革命作用,在此基础上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国际联合,以彻底变革资本主义主导下具有剥削和压迫性质的世界格局。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变革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格局的主体力量必须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广大受压迫阶级。他们认为,社会已无法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继续生存了,二者已不再相容[8]43。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统治已经给无产阶级和殖民地人民的生存带来了深重威胁,使他们的生存状态处于极其恶劣的环境之下;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加剧,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了对社会稳定的极大冲击和破坏,社会生产力下降,社会秩序失灵,一切都已无法正常运转。曾经作为革命的资产阶级在成为统治阶级后,开始转变为反动势力并采取种种方式压迫原有的同盟者——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8]41无产阶级悲惨的生存境况是资产阶级进行压迫和剥削的结果,面对这一结果,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反对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8]43。要想取得这一斗争的胜利,无产阶级还必须组建自身的革命型政党——共产党。这一政党应由无产阶级中最坚定、阶级自觉最高的人来组成,并在各种工人政党中扮演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同时,共产党人应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并公开表明自身的革命意图,那就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8]44。他们进而指出,在夺取政权争得民主之后,无产阶级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8]52。只有在增加社会物质力量的基础上才能巩固自身的统治,进而为改善自身的生存状态以及处理与其他阶级的关系奠定物质前提。
在确定变革主体力量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无产阶级应在取得国内统治的同时,实现全球联合行动,共同应对来自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就明确指出:“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9]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明无产阶级应首先推翻本国的资产阶级统治,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联合行动。“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8]50。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行动更多的是指“文明国家”无产阶级间的国际联合。世界其他区域的人民尤其是广大的殖民地人民在这场国际联合行动中暂时还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他们认为,殖民地人民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同样来自欧洲资产阶级。因此欧洲无产阶级的联合行动在推翻资产阶级在欧洲国家内部统治地位的同时,将使殖民地人民摆脱来自欧洲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减小其进行民族解放的现实阻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8]50在这一过程中,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行动,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他们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这一目的,即:“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8]66当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在国家内部和世界范围内的剥削和压迫统治的时候,无产阶级将创造一个属于自身的全新社会,并在实现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自由联合体。
四、《宣言》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当代启示
作为集中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中叶世界格局判断和变革主张的经典文献,《宣言》蕴含着变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思想资源。面对21世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必须重新思考和把脉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的科学论断与变革主张,在新的时代境遇下考量变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主体力量、理念依据以及变革方式。
变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主体力量应是以主权国家为代表的多元力量,变革所依据的价值理念能够反映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是在二战后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建构的,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以及国际关系理念的变化,这一体系的变革已成为国际共识。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主张由无产阶级等革命阶级共同行动以反对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变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主体力量也应是多元的,其中,既包括主权国家,也包括各类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不同于《宣言》时代的暴力革命方式,变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其依据就在于现有全球治理体系仍有其存续的现实必要性。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与《宣言》时代的世界格局一样仍然是资本逻辑运行下的产物,是造成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受限、国际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关键原因[1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倡导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其实质就是反对资本逻辑,倡导和践行恩格斯在《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所主张的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8]26。要反对资本逻辑,首先需揭示出现有全球治理体系背后的虚假价值理念真相。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看来,它所统治的世界自然是最美好的世界。”[8]61尽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赞同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进行变革,但其范围和程度相当有限。在西方国家看来,这一体系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依旧能够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并促进国际社会的发展,蕴含着符合人类利益的“普世价值”,然而这种“普世价值”只不过是以资本为中心的虚假价值理念的“逻辑外推”。要在批判虚假价值理念基础上加强对全球共同价值理念的阐释并提高其国际认同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深刻把脉现有世界格局的基础上,提出富有包容性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理念。这一价值理念在客观看待和分析不同国际行为体权益诉求的基础上,主张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强化命运与共的关系意识,是以人民为中心、攸关全人类前途命运的“事实外推”。
变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方式是国际行为体的联合行动,再也不能为少数几个国际行为体所完全主导,这就需要客观看待各个国际行为体所扮演的国际角色。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越来越多的全球性挑战和问题是少数几个国际行为体所不能单独应对的,需要国际社会的齐心协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深刻把脉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以和平的方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只要它以规则为基础,以公平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就不能随意被舍弃,更容不得推倒重来。”[11]中国作为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维护者,反对任何形式的片面化的否定言行。中国的变革主张主要针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不合理的部分,即理念层面上的零和博弈与实践层面上的话语权失衡等。中国坚守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政党,并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12]。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共产党人应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身的观点和目的,以表明立场并反驳关于共产主义的错误认知。面对21世纪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阐明自己的意图,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13]。任何违背这一意图的言行,中国都将坚决反对。中国现阶段不谋求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而是积极加强与所有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的”[8]51-52,这就说明在仍然存在阶级对立的世界,国际上意识形态的斗争和价值观的碰撞将是漫长的全球图像,但不同民族国家的价值观念之间存在共通的部分,这是各个国际行为体能够达成共识并共同采取正向行动的依据所在。在立足共同价值的基础上,各个国际行为体应坚持国家权益与人类利益并重的理念,不应把一己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努力实现以和平的方式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人类社会的整体福祉作出当代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