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非遗保护视角探究中韩砚台发展方向

2021-12-27汪冰清

东方收藏 2021年12期
关键词:端砚发展方向发展现状

摘要: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历史悠久,因其优良的品质、精美的雕刻手法驰名于世。南浦砚是韩国名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因其不输于端砚的品质在韩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遗憾的是,中韩砚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停滞现象。本文分析其停滞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端砚;南浦砚;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一、砚台的历史背景

1.端砚的起源与发展

传说在唐初,有一年京城会考,时值冬月,大雪纷飞。考生们砚中的墨汁很快结了冰,无法沾墨书写,而来自岭南端州(今广东肇庆)一位姓梁的举子依然挥写自如,对着砚台猛呵气,一边呵气一边研墨,终于完成了会考。这一冬不结冰、呵气研墨的神奇宝砚一下子在京城传为佳话。后来被皇帝知道了,得知这宝砚出自岭南端州,叫端砚,从此,端砚成了宫廷的贡品。由此可见,端砚始于唐代,唐宋是其发展的重要时期。唐宋时期文人主要对石质感兴趣,到了明清,文人墨客开始收藏端砚,追求雕刻精湛、线条完美的砚台,而端砚的功能也从实用为主转向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方向。

2.南浦砚台的起源与发展

纵观南浦砚的历史,很难确定产生于哪一年,它被人所知道的时候已经是朝鲜王朝后期了,因其不亚于端砚的品质受到了文人墨客的喜爱。从高丽后期开始使用石头做的砚台,生产砚石的成柱山在朝鲜时期属南浦县管辖,因此被称为南浦砚。进入到朝鲜王朝时期,文房四宝成为士大夫的必需品,砚台消费增多,人们理所当然地偏好质量更好的砚台。此时,不亚于中国端砚和歙砚的南浦砚开始为大众所熟知。

二、发展现状

1.砚台手工艺人生存现状

端砚发端于农业社会,是传统的手工艺品。传统手工艺进入到现代不免受到机器化大生产的影响,手工和机器化让一些传统手工艺人面临矛盾。按照传统的方式一步一步来的话,在当下,年轻的学徒很难静下心来打磨自己的技术。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改变,传统手工艺人也不得不跟随时代的步伐购买一些机器,现在的消费者对于端砚的实用性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更看重的是端砚的纹样。即使原材料的使用上受到限制,也并不会特别影响端砚的生产。现在肇庆市生产端砚的分为砚厂和家庭小作坊,砚厂基本为前面门店后面工厂的模式,而家庭小作坊的员工普遍是家人。而开厂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适应现代的营销管理模式。

韩国解放后,由于砚台的需求增大以及对日本的输出需求,南浦砚生产区域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甚至出现了专门生产南浦砚的公司,砚台在市场上呈现出活跃的情形。但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中国砚台的输入,这个区域的砚台工业开始转向西方。1990年这个区域有37家企业,从事砚台生产的人数达到92名。但到了2007年,却只剩下了10名。

2.砚台消费现状

端砚是四大砚台之首,闻名世界,在市场方面,砚厂主要面向企业、政府机关以及日本、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生产批量产品。但由于多种因素,出口曾一度萎缩;在国内则面临歙砚、澄泥砚等强有力的竞争。消费者来源由学生、画家、书法家转为普通人,这些普通人购买端砚用来装饰,提升房屋的格调。端砚现在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受到较多关注,在肇庆旅游区,有很多家砚台店,专门面向游客。

而南浦砚自朝鲜王朝后期以来市场,占有率一直在70%以上,消费者来自于在文化中心学习书法的学生、美术学院的大学生、书法家、画家以及对书法关心的普通民众。根据最近一份对123名砚台使用者为对象的调查报告显示,75%的人选择了石砚,13%的人选择了陶砚。但对于购买陶砚的人进行询问以后,这些人表示以后不会继续选择陶砚,会选择石砚。

三、发展方向

1.砚台产业发展停滞原因分析

端砚作为四大名砚之首蜚声国内外,为当地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年来端砚市场鱼龙混杂,一些小作坊混入市场中,打价格战,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未能建立品牌意识,行业中未能建立质量过硬、口碑过关的龙头品牌,且未能规定统一的价格,鱼目混珠,好的产品也会因为市场不能卖出好价钱,而一些劣质产品以次充好卖给消费者,给端砚产业带来不好的影响。还有近些年,市场竞争大,端砚作为产自南方的砚台,其在中国的知名度与其文化和历史地位不相符。端砚产业发展停滞的原因,除了生产者自身的问题,外面的大环境也是影响其发展的原因。

南浦砚产业陷入停滞的最大原因就是时代的变迁,这是中韩两国都无法避免的。书写工具的变革代替了传统书写工具,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甚至用手机代替了传统书写方式。其次,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在经济文化方面交流密切,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进口国,中国砚台的大规模进入对于韩国砚台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南浦砚产业陷入停滞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对南浦砚的质量有着错误的认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砚台产业鼎盛期时,来自全国各地和日本的订单络绎不绝。当时一部分生产者不考虑原石的质量,一味地追求数量。一部分人购入这种劣质产品自然对南浦砚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变得偏好中国产砚台。

2.发展建议

顺应时代的潮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注重功能性转换。唐宋时期文人对砚石有很高的要求,随着明清的发展,开始追求砚台的外形、样式和雕刻线条。到了现代,对砚台美观性的追求甚至超过实用性。端砚从产品实用性到美观性实现了功能性转换,而韩国似乎仍停留在对砚台实用性的追求上,没有将砚台作为装饰物的追求。

笔者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中韩传统砚台手工艺人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不懂得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做市场营销、品牌推广,这就要求政府方面给予帮助,开办网络培训班,手把手教这些手工艺人通过网络做自己的品牌宣传,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稳定一群目标客户。不再将实体店作为单一的销售渠道,开通线上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不再执著于传统老客户,致力于开发新客户。

政府可以与当地居民合作举办砚台制作体验活动,通过展示砚台的制作工艺过程,让游客感受到传统技艺的魅力,形成对传统技艺保护的意识。韩国南浦砚生产规模较小,但是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韩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定人的工作室旁边建立了砚台体验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气吸引前来体验的游客,加强了南浦砚的技艺传承,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同时,还要做好售后服务,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消费者通过平台购买产品后,遇到问题也要给予妥善的解决措施,赢得消费者的口碑,这对消除刻板印象具有重大的作用。

总之,信息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传统砚台的功能逐渐被取代。中韩传统砚台的生产消费现状不容乐观,作为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端砚和南浦砚的保护和发展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两国传统砚台发展停滞的原因,并给予了一些发展建议,以期两国能够相互借鉴,为传统文化产品的发展提出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建华. 端砚[M]. 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

2.何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手工艺人的生存与发展——以白村端砚制作为例[J]. 青海民族研究,2016,27(02):65-68.

作者簡介:

汪冰清,学校:大连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韩国社会文化

猜你喜欢

端砚发展方向发展现状
端砚:润色先生 文房珍宝
端砚,古老产业的传承与重生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