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实战化训练安全问题探析

2021-12-26张文泽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务装备

张文泽

(安徽省公安教育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88)

自2015 年6 月公安部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公安部关于大力推进警务实战化建设的意见》以来,公安院校作为公安机关新鲜血液输入的主渠道、公安教育训练的主阵地,遵循“围绕实战、服务实战、引领实战”的理念指导,大力推动实战化训练,不断完善教育训练模式,创新实战化训练方法,采用情景式、沉浸式、智能化训练方法,培育了大批合格的公安“预备警官”。但是随着训练内容和训练程度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逐渐显现,公安院校的训练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实战化训练效果的瓶颈,一旦因为训练导致意外发生,不仅会导致受伤学员的身体和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对其他学员训练时的心理产生阴影进而影响整体训练效果。

公安院校的训练安全既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延伸与拓展。2019 年10 月31 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学生的安全问题历来都是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一旦出现问题,极易引发社会舆论和不稳定因素。此外,公安院校的学生不仅是社会安全的参与者,毕业之后还会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维护者。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意识,也会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

一、新形势下公安院校训练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一)非传统安全对实战化训练安全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向纵深推进,大学生面临的非传统安全主要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思想安全。[1]公安院校的学员尽管是以警务化管理模式为基础完成学业,但是,公安院校由于其管理模式和身份的特殊性,使其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更为突出。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方式甚至打着学术的幌子,将所谓的“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向公安院校学员进行渗透极具迷惑性和感染性,使学员怀疑政治体制、怀疑法律、怀疑警务化管理,进而弱化忠诚意识、纪律意识、服从意识。校园突发事件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具有校园内外部环境、国内外形势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因素复合特征,[2]在非传统因素的影响下,实战化训练时一旦发生校园突发事件,其后果会被无限放大。

(二)警务实战化对训练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警务实战化作为公安机关“四项建设”的核心任务,其本质是推动警务资源向实战聚集、为实战调整、对实战发力的改革过程,要重点围绕维稳处突、打击犯罪、治安治理三项任务,紧紧抓住指挥处置、侦查办案、巡逻防控三个环节,牢牢把握情报信息、专业训练、警力装备三大支撑,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因此,实战化教学就有了新的内涵特征:实战化教学是教学过程体系、实战化教学是教学内容体系、实战化教学是教学方法体系、实战化教学是能力提升体系。[3]这就要求在过去实战化训练只强调警务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全方位对教学训练模式进行改革和深化。

(三)新形势下公安院校的新定位、新使命、新任务

2015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公安院校教育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源头和基础,应以公安工作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公安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主要充实到基层一线执法岗位。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为新时代公安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下,更要充分认识面临的形势任务,用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承担起培养公安事业后备力量的重要任务。

二、实战化训练与公安院校训练安全的辩证关系

实战化训练起源于部队院校的教学训练,[4]实战化训练就要求训练来源于实战、贴近实战、服务实战,毫无疑问,实战化训练过程中各种因素导致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需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实战化训练与训练安全的关系。

(一)实战化训练会诱发训练安全问题

亚当斯(Edward Adams)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随着实战化训练进程的推进,训练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简单的单个徒手动作升级到一系列连贯复杂动作,从单个警械进化到警械加武器在仿真条件下的综合运用,训练越来越贴近实战,但是,在高校意识形态、校园经济安全、网络信息安全、[5]大学生心理健康[6]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确定因素相互叠加,而训练管理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满足实战化训练的需要,就容易诱发训练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片面强调训练安全会抑制实战化训练效果

随着平安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但是个别部门为了片面追求安全,会有意识的降低训练的难度,减少训练所需的器材和装备,以此来减小不确定因素来保证训练安全。用消极的训练态度来保安全,表面上看似乎能减小训练事故的发生,但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长此以往,更会形成“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训练风气。

(三)实战化训练与训练安全的辩证关系

实战化训练与训练安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矛盾,强调了实战化训练的程度就会诱发训练安全问题,过于强调训练安全又会抑制实战化训练的效果,因此,要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大胆训、科学训、安全训,另外在大兴实战化训练的同时,要牢固树立整体安全观,扎实做好安全风险评估,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战化训练与训练安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安全稳定能为实战化训练提供良好的环境,科学进行实战化训练不仅能保证训练时的安全,长远来看,更是为学员的安全提供坚实的保证。因此,实战化训练与训练安全最终的落脚点应当是提高战斗力。

三、实战化训练中产生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实战化训练是公安院校更是公安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训练在瞄准实战、聚焦实战、面向实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更关键的是需要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改进。

(一)安全意识薄弱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实战化训练需要在安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这里的安全意识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官和学员对于训练过程的安全观念,二是教官和学员对于训练内容的安全观念,往往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训练的教官和学员的安全意识薄弱,才诱发了安全事故。

1.教官安全意识缺乏。教官作为实战化训练的主导者和实施者,需要具备很强的安全意识,教官在组织实战化训练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安全意识缺乏:一是对于训练过程的组织缺乏警觉和戒备意识,如情景模拟对抗训练中,模拟处置人员的训练动作或力度明显超出训练范围,教官没有及时制止及纠正,从而导致情况显示员受伤;二是对于训练内容的安全意识理解不深,如盘查训练中,要求盘查民警对盘查对象保持安全控制,由于教官自身的理解不到位,在教授过程中也会让受训学员产生错误认识。

2.学员安全意识不足。学员作为训练的重要参与者,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了训练安全,但由于个别学员训练态度不端正、训练纪律性不强、操作不规范等原因,认为“训练不是实战、训练就是做游戏”,训练过程中不认真,会出现“该做的做不好,不该做的乱做”的情况出现,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训练不规范

1.内容设置不规范。公安院校的警务实战训练内容以实战为导向和基础,根据实战需要设置了从警察体能、徒手防卫控制、警械武器使用到警务战术的训练链条,其内在的设置逻辑是训练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但部分院校因师资、课时等原因打破了课程设置的逻辑性,出现了先上警务战术课再上警械武器课的现象。

2.场地设置不规范。实战化训练需要专门的场地才能保障顺利进行,需要根据训练人数、训练内容、使用器材对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训练的真实度,同时减低训练风险。但是,部分公安院校在场地设置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在户外设置标记弹对抗训练场地,但没有考虑射击方向、没有考虑标记弹的最远射程、没有对训练场地进行封控,导致训练过程中的标记弹可能会对场地之外的人员造成伤害。

3.训练缺乏计划。训练计划是公安院校开展训练的具体安排,需要教官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制定每堂课的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保障等内容。但是,很多教官并没有制定训练计划的习惯,因而会出现脱离计划实施训练、训练计划陈旧不变、训练计划制定不科学等情况。没有训练计划的训练就如同没有作战方案的战斗,随意性、危险性大大增加。

4.操作不规范。在实战化训练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训练器械,而这些器械都需要专业、规范的操作才能保证安全。如应用射击是在基础射击的基础上增加实战化训练环境运用枪械进行射击,因此,对枪械的熟练运用就成为了应用射击的前提,但是,部分学员在进行应用射击前基本的枪械操作掌握不扎实、使用不规范,会出现不安全操作的情况。

(三)装备保障不到位

1.器材老化、故障现象严重。实战化训练覆盖人数广,使用装备频繁,加之装备更新慢和保养维护不到位,就加剧了训练器材老化、故障的现象。维护保养不善,如枪支受潮、擦拭方法不对等,都会加快枪管的磨损速度。枪管达到使用寿命会出现子弹初速减小,弹头飞行不稳定,射弹散布范围扩大的现象。[7]

2.专业化装备缺失。随着执法复杂程度的不断升级,执法装备也在不断升级,除了“泰瑟枪”“高速催泪喷射器”等专业装备不断列装外,4G单警图传执法记录仪、红外夜视仪、破拆装备、阻车装备等专业化装备也逐渐在实战部门普及,而公安院校很多专业化装备严重缺失,只能利用老旧装备“炒冷饭”,既无法推广新式专业化装备,更无法推动训练课程和内容更新升级。

3.缺乏专门人员管理。训练装备类型广、数量多、材质不一,对于储存和使用的要求各不一样,而实践中往往由后勤人员代为管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粗放式”管理器材,没有专门仓库、没有专门人员管理,导致器材风吹日晒、虫吃鼠咬,在南方还易出现发霉生锈的现象,会降低装备的可靠性、耐用性和安全性,而缺乏有效管理的器材极易诱发训练事故。

(四)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体系不完善

1.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但是实践中存在应急预案体系不完整、内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要素缺失、修订程序缺失等问题,并未经过认真调研、整合、分析、培训、演练和完善等环节,[8]导致公安院校难以在警务实战化背景下有效应对训练所引发的种种突发性事件。

2.应急体系不完善。传统的公安院校应急体系暴露出了条块分割、信息沟通不畅、资源难以整合、协调力度不够、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建设统一领导、权责清晰、权威高效的校园应急体系,致使公安院校出现了面临的风险与应急管理能力不匹配的问题。

四、解决公安院校实战化训练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

保障实战化训练安全应当上升为公安院校发展战略,作为应对复杂形势的重要举措,要加强统一领导,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针对公安院校面临的风险,统筹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

1.成立校园安全委员会。成立校园安全委员会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公安院校有效应对复杂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提升校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第二是建立统一的校园安全体系,以此来解决一旦发生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多部门共同参与但缺乏有效配合和协同的问题。第三个目标是为学院进行教学和训练任务提供安全政策支持和保障。具体任务包括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进行统筹协调,同时做好训练安全的风险评估和危机管理。

2.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在安全问题的巨大挑战之下,公安院校应该制订出台综合、专项、现场处置的系统式应急预案程序。[9]对有可能出现的校园安全问题如学校事故、交通出行、自然灾害、食品卫生等分门别类做好应急预案,[10]并结合公安院校教学和训练特点,编制涉枪、涉持械对抗、涉徒手对抗而引发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形成后,可通过安全讲座、平时课堂等多种方式向师生宣传,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都清楚当遇到不同突发事件时相应的职责与权限。

3.分级分类快速处理,建立急救绿色通道。《中华人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修订草案稿)》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人民警察院校公安专业学员实行警务化管理,在校期间学习、训练、生活、医疗等所需费用,由国家全部承担。”第八十条规定“人民警察因公受伤的,医疗机构应当无条件及时予以救治,不得拒绝或者拖延。”草案稿的规定某种程度反映了国家层面对于公安院校训练安全的重视,因此公安院校应当按照“小伤小病校内治,重伤大病专业治”的原则,建立配套的医疗队伍,并与距离学校最近的三级甲等医院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对训练损伤进行分级分类,明确和简化处置流程,确保受伤学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4.购置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指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并因该意外伤害导致其身故、残疾、烧伤或者需要进行医疗救治的,保险人依保单约定给付保险金或赔付医疗费用的险种。深圳市政府在2010 年颁布实施《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政府建立和完善学校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制度。”参保对象为在深圳市取得合法办学资格的全日制大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在籍学生和幼儿。公安院校在进行实战化训练的过程中,学员所面临的意外伤害的风险要高于普通大中小学校,更应当由学校统一为每一个参加训练的学员购置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将安全管理费用列入学校年度预算。

(二)树立正确的训练安全观

1.管理层面。公安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从管理层面应当秉持“统筹、协调、督导”的训练安全观,成立校园安全委员会,统筹设计全校的安全预案和应急管理体系,协调校园应急管理体系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督导教学部门严格执行训练计划,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做好风险评估和危机管理工作。

2.教学层面。各教学系部承担了不同类别的实战化教学训练任务,应当秉持“尽责、专业、检查”的训练安全观,教官的尽职尽责是安全训练的前提,专业是安全训练的基础,检查能有效发现并降低风险。

3.学员层面。学员是参与训练过程的主体,应秉持“认真、服从、规范”的训练安全观,认真对待每一项训练科目,服从教官的每一个指令要求,坚决不做超出安全要求的危险行为和动作,在训练过程中,规范地操作每一个装备,规范地运用战术动作。

(三)制定训练大纲,规范训练内容

训练大纲是教学训练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年度训练计划、组织实施训练和检查考核的基本依据。训练大纲一般包括训练指导思想,训练的基本任务和要求,训练的组织领导,训练的基本方法,各级领导训练的基本职责,训练制度等。

1.统一制定训练大纲。制定训练大纲应当在校园安全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参与组织教学训练的系部共同制定,以班级为对象,以实现教学训练效果为目标,制定不同专业、不同科目的训练大纲,在确保符合安全的前提下,规定内容、规定方法、规定检查考核方式,做到训练有章可循。

2.自选训练内容要风险评估。除了按照训练大纲的内容组织训练外,教官还可以根据当地典型案例以及当前工作重点等设计自选训练内容,作为对大纲训练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比如结合防控疫情设计符合防疫要求的执法执勤内容,但是,自选训练内容一定要符合训练大纲关于训练方法和训练安全的要求,不能为了增加自选训练内容而忽视了安全。在设计自选训练内容时要进行风险评估,提前对风险点进行管控。

(四)加大训练装备保障力度

1.强化装备超前建设的理念。院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从培养人才与保障条件关系的角度看,应该做到“教学训练装备等学员,不能让学员等教学训练装备”。[11]要将警务先进装备向公安院校倾斜,让学员训练使用最新的、最好的装备,一方面降低因装备故障老化导致的训练事故,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先进装备引导警务实战理念的更新发展,因为真正推动警务变革的不是警务思想,而是警务技术和装备。

2.设置专门人员和场地管理训练器材。训练装备是确保实战化训练安全的物质基础,器材种类繁多,管理装备工作既要服务于日常训练,又要对不同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因此需要专门的“既懂装备又会管理”的装备管理技术人才对大量的训练装备进行有效管理。可以根据装备大类设置专门岗位,从实战单位与相关专业优秀人员中选拔调动,并对装备管理人员进行基础性和专业性培训。建设专门的装备存储场所,分门别类,便于管理和取用,并根据不同装备特点,控制场所湿度、温度和通风,提高存储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提高装备管理智能化和数字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仓储已经在物流行业广泛应用,智能化仓储能保证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通过科学编码,可以方便地对枪支、警械等训练装备的批次、使用期限进行管理,确保公安院校及时对枪支、警械等重要敏感装备真实数据和状态的掌握。利用库位管理功能,使管理员能随时对装备器材进行精准定位,有利于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12]智能化仓储依托的是物联网感知技术,将所有装备设定电子标签,方便装备在使用过程中根据电子标签进行登记。

4.共享共建训练基础设施。依托部级、省级、市级各类训练基地,充分考虑训练需求、区位等因素进行共享共建,实现“基地不动教官动”的状态,充分利用现有训练装备条件,发挥人员主观能动性,让教官围绕装备和基地开展训练内容,提高设施利用率。加强“校局合作”,在满足学校训练需求的基础上,利用训练场地开展实战部门的模拟训练、培训、考核,公安院校训练装备与实战部门训练装备互通有无,增强优势互补,携手共同发展。

五、结 语

重视公安院校的训练安全对于推进全警实战大练兵具有重要意义,表面上看提高警务实战化背景下公安院校训练安全进行体制、机制、观念和装备建设的改革是为了确保校园安全,从深层次看需要公安院校以“抓训练,保安全”为契机提升校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丰富“平安中国”建设的内涵。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警务装备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浅谈警务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警务技能教官深入派出所培训实战技能
探究警务战术的本质、知识生成与运用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