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水市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现状与防治措施

2021-12-25张瑞雪赵英华孙凤刚王亚磊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基腐病衡水市病株

张瑞雪 张 影 赵英华 孙凤刚 王亚磊

(衡水市植物保护检疫站 河北衡水053000)

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年来在衡水市出现的一种新的土传病害。随着气候变化、秸秆还田和旋耕制度的多年实施,致使田间病原菌大量累积,造成病害扩展迅速,危害不断加重,已对衡水市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通过近几年的田间调查和试验示范,结合本地生产实际,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特点、发病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简单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1 发病情况

近几年,衡水市小麦茎基腐有逐年加重趋势,发生面积逐年增加,由零星病株扩展成片发病再到连片发病,已经成为当地小麦的主要病害,以播种时未进行拌种、拌种质量差、未浇冻水地块、地势低洼地块发生严重。每年都有大量地块因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调查,2017年零星发生,一般病株率3%~5%,最高病株率达25%。2018年发生程度重于近几年,通过全市普查,各县市区均有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病田率达到40%,平均病株率23.28%,最高病株率37.6%;平均侵茎率11%,最高侵茎率100%(故城);平均病情指数8.23,最高病情指数21.35;发生面积152万亩,防治面积97万亩。2019年一般发生地块病株率3%~10%,最高病株率45%,白穗率5%;全市发生面积132.7万亩,部分地块发生较重,其中重发生面积18.7万亩。2020年一般发生地块病株率10%~20%,最高地块病株率40%;全市发生面积77.45万亩,发生程度略轻于2019年。

2 发病特点

小麦茎基腐是由多个镰刀菌病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病菌主要以菌线体在土壤中或附着病残体上越夏,小麦苗期至成株期都能够被侵染,侵染越早发病越严重。秋季小麦播种后,病菌开始萌发生长,从小麦幼苗的根部侵染,一般在小麦根茎结合处先发病,随着雨水、灌溉水传播,逐渐向内扩展侵染茎基部1~2节和根部,完成再侵染和多次侵染。地上部分麦苗表现生长缓慢且逐渐加重,小麦抽穗扬花期田间出现大量白穗,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枯死,减产严重,总结为幼苗—起身侵染、拔节—孕穗显症、扬花—灌浆显状。据测算,一般地块减产30%,严重地块可减产70%。

3 发病因素

3.1 气候因素

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程度与温度、降雨有密切关系。2018年冬季气温低、干旱,且播种深,造成麦田苗弱,越冬苗一类苗比率低,抗病性弱,易感病。由于4月初和4月下旬的2次降雨,造成田间湿度大,利于病菌的侵染,造成小麦茎基腐病的大暴发。

3.2 品种因素

由于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几年新发生的土传病害,目前生产上没有推广针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免疫或高抗的小麦品种,只有少量抗性相对较好和耐病品种,其余均为感病品种。通过在各县市区田间调查发现,济麦22、衡观35、鲁原502、邢麦4、衡0816、济麦20、婴泊700、藁优2018等品种发病较重,衡S29中信麦99、衡9966、4399等品种相对较轻。

3.3 水肥因素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灌溉条件改善和水浇田面积扩大,田间湿度较大,导致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普遍,后期白穗现象明显。由于化学肥料施用增加,偏施氮肥,微量元素肥施用不足,有机肥施用量大量减少,造成土壤生态恶化,利于土传病害的发生。

3.4 耕作因素

目前常年实施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在小麦、玉米收获后,秸秆直接还田,造成大量根茬病菌遗留田间,随着年限增多,秸秆还田量不断积累,导致病菌在土壤中不断增加。而当前耕作习惯以旋耕方式为主,耕层浅、整地质量差,造成了表层土壤病菌的积累,使小麦茎基腐病逐年加重。

3.5 认识不足

小麦茎基腐病不是小麦主要病害,前期发病症状不明显,农民容易忽视前期防治,等到地上部分表现症状时,已经错过最佳防治期,容易造成减产。

4 防治措施

小麦苗期至成株期都能够被小麦茎基腐病原菌侵染,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病严重,适期浇水能够减轻病害,有计划轮作、深耕是减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农业措施,加强播种期预防和栽培管理,开展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保障小麦安全生产。

4.1 农业措施

4.1.1 适期晚播 晚播能够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根据天气情况,可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间5~10 d,晚播地块要适当加大播量,冬前亩总茎数以达到80万~90万为宜。播种深度要适宜,过深会延长出苗时间、造成地中茎加长,增加病原菌的侵染概率,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4 cm。

4.1.2 适当深耕 优化传统耕作方式,在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推广深耕,一般深翻30 cm左右,可有效降低耕层病原菌基数,降低茎基腐病土传病害的发生程度,据统计可减轻50%以上的发病率,建议3年深翻1次。发病严重地块可轮作换茬,改种大豆等经济作物。

4.1.3 合理水肥 适期浇水,可降低发病率,小麦茎基腐病属于干旱胁迫发病严重的病害,推广节水灌溉,建议冬前浇冻水,培育壮苗,缺水地区在小麦返青拔切期保障一次有效浇水可显著降低茎基腐病的危害。平衡施肥,增效控病。减少氮肥施用量,配合磷钾肥、增施锌微量元素肥和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环境,促使麦苗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4.1.4 选用抗性耐病品种 尽量用商品种子,不用自留种,目前只有少量抗性较好的耐病品种。在发病严重的地区推荐使用:石麦15、沧麦119、山农22、冀麦585、师栾02-1、良星66、轮选987、衡0628等品种。

4.2 化学防治

4.2.1 种子包衣 小麦苗期尤其是冬前苗期是茎基腐病病原菌的主要侵染期,小麦茎基腐病防治越早越好,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技术是防治茎基腐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也是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基础。在小麦播种前,百千克种子可用2.5%咯菌睛悬浮种衣剂200 mL+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 mL,或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400 mL,或32%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0 mL,同时还可以有效控制地下害虫和穗期蚜虫危害。

4.2.2 生长期防治 小麦早春返苗至拔节期是用药关键期,可选用氰烯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咯菌腈、恶霉灵或甲霜灵咯菌腈(恶霉灵)复合制剂加海藻酸、氨基酸、腐植酸等叶面肥混合,沿小麦根茎基部淋灌,每亩用药液量不得低于30 kg。尽量不用无人飞机飞防用施药,选择四轮喷杆喷雾机施药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病害扩展蔓延。

4.3 提高防控意识

加强病虫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在病害防治关键期,通过多渠道加强技术宣传培训,引导农民提高对小麦茎基腐病的自觉防控意识,从而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

猜你喜欢

基腐病衡水市病株
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省了心 增了产 挣了钱——河北衡水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探析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The Influence of the Smartphones on Modern Life
On Humanisim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rough Uncle Tom’s Cab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immin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