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多酚氧化酶(PPO)与面制品褐变
2021-12-25
面制品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主食,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制半成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面制品的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颜色加深的现象即褐变。褐变主要影响面制半成品的外观品质,大大降低面制品的商业价值,消费者不愿购买、经销商要求退货。这种情况在一些地方的主食产业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碰到,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引起褐变的主要元凶即是小麦多酚氧化酶。
小麦多酚氧化酶存在于小麦籽粒中,在籽粒的不同部位分布也不同。在未成熟的籽粒中,PPO主要存在于胚乳中,随着籽粒逐渐成熟,胚乳中PPO活性逐渐降低,籽粒外层和胚中的PPO活性逐渐升高。在成熟的籽粒中PPO主要分布在种(果)皮中,胚中无PPO活性。在小麦制粉过程中,由于PPO主要存在于麸皮中,面粉中PPO随着出粉率的增加而提高,当出粉率为70%时,面粉中的PPO活性不到籽粒总量的10%,出粉率为60%时,PPO活性低于籽粒总量的3%,如果出粉率高于70%,则面粉中的PPO活性急剧升高。不同小麦类型和品种间的PPO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的小麦,发育成熟的大籽粒PPO活性高于发育不完全的小籽粒,但籽粒之间的这种差别小于不同品种小麦之间的差别。与普通小麦相比,硬质小麦的PPO活性低很多。在面制品加工过程中,为防止褐变,可以向面团中添加抗氧化剂(如Vc、亚硫酸氢钠等),在和面时最好避开PPO的最适pH值,降低PPO活性,减少褐变的程度,但碱性也不宜太强,否则会引起面粉中酚类物质的氧化,导致颜色加深。PPO的热稳定性较高,最适反应温度为50~60℃,高温导致PPO活性丧失。如将面粉在湿度15%、100℃高温下处理8 min,PPO活性降低50%~75%,从而能有效防止面条加工制作中褐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