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通络醒脑汤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临床观察
2021-12-25刘智刚
刘智刚
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1],其主要由外邪和内伤所引起。目前,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以及周围环境等的改变,中风病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中风可以诱发多种并发症,如偏瘫、癫痫、卒中后情感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2]。故目前如何提高中风疾病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脑内科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采用养血通络醒脑汤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清中TNF-α、hs-CRP及IL-4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12月—2020年1月于灯塔市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的68例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7~79岁,平均(64.88±4.7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6个月,平均病程(55.24±7.63)d;合并有高血压病患者12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3例。研究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9~78岁,平均(65.67±4.03)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6个月,平均病程(60.36±8.63)d;合并有高血压病患者10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5例。2组患者临床前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可比。
1.2 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3]:①中老年患者,发病急,头痛伴有意识障碍,出现偏瘫,失语,偏盲,口眼斜等症状;②经颅脑 CT或 MRI 影像学检查确诊脑出血等。中医诊断依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中痰瘀阻络证:主症可见半身不遂、语言不畅或不语、嘴歪眼斜、感觉功能下降;次症表现为易怒急躁、头晕目眩、胸胁胀闷、多黏痰、胁下痞块、走窜疼痛、刺痛拒按、舌可见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滑。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45~80 岁;③病程最短1周,最长半年;④入院前未进行抗血小板、抗凝、溶栓等治疗;⑤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其他脑科疾病者;②具有严重心、脾、肾等严重威胁生命者;③具有精神疾病、依从性差者;④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功能锻炼康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脱水降低颅内压、扩张血管、维持机体酸碱平衡、防止感染措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养血通络醒脑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芪50 g,鸡血藤30 g,丹参30 g,石菖蒲10 g,当归尾12 g,赤芍10 g,天麻10 g,红花10 g,桃仁10 g,陈皮10 g,地龙6 g,炙甘草 6 g。送药煎煮,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①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②应用Barthel 指数评分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③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④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临床总有效率表示[临床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2、4、6分,次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分。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 3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出现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 30%以下。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73.5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2.3 NIHSS、Barthel 指数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前NIHSS、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 指数评分明显增加,但研究组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NIHSS、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例,
2.4 血清中TNF-α、hs-CRP、IL-4 水平治疗前,2组患者TNF-α、hs-CRP、IL-4 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hs-CRP、IL-4水平均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效果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血清中TNF-α、hs-CRP、IL-4 水平比较 (例,
3 讨论
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发生血管阻塞或突然破裂导致血液流入大脑屏障,进而诱发脑部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而中风恢复期主要为患者发病后1周及半年内,故在恢复期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帮助患者减轻或避免产生后遗症。中医认为中风主要由烦恼忧思过度、正气亏虚、痰浊内生、疲乏劳累、情志及饮食不节等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肝阳上亢、阴亏阳亢、气血逆乱、经脉瘀阻,进而产生风、痰、瘀、火,致使痰瘀痹阻脑络而发病。痰瘀阻络型中风是中风中医辨证中常见证型之一,临床表现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畅或失语等为主,故治疗应以养血活血、祛痰醒脑为主要治疗原则[5]。
本研究在中医辨证原则指导下,采用养血通络醒脑汤对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方中重用黄芪行补气升阳、健脾益气之功效;当归、赤芍具有活血、补血、凉血、散瘀的作用;天麻可息风止痉、祛风通络;桃仁、红花能润肠通便、化瘀活血;陈皮可化痰、理气、健脾;地龙可息风通经络;丹参发挥疏通经络、活血祛瘀之效;鸡血藤可舒筋活络、行血补血;石菖蒲能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当归尾可补血养血、活血止痛,炙甘草既可以清热解毒又发挥调和诸药的作用。因此,诸药联合使用,共同发挥豁痰化瘀、养血活血、醒脑补气之功。现代研究表明中风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密切的关系[6,7],TNF-α是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是炎性因子的一种,可参与血脑屏障的破坏,其在机体内水平升高,可以使机体神经功能损伤加重;hs-CRP是当机体发生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相蛋白,在激活补体系统时可生成黏附分子,损坏内皮功能。IL-4具有致炎和抗炎双重作用,但致炎作用强,其增加可致使神经元损伤加重[8]。本研究结果表明养血通络醒脑汤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神经损伤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及相关炎性因子TNF-α、hs-CRP、IL-4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养血通络醒脑汤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养血通络醒脑汤应用于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清中相关炎性因子,可考虑进一步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