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性眩晕临床观察

2021-12-25李江涛

光明中医 2021年24期
关键词:阻络血府逐瘀汤瘀血

李江涛

偏头痛性眩晕指伴有眩晕的偏头痛,该病常由精神过度紧张、劳累、失眠、感染、烟酒过度等原因所致,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旋转性眩晕,同时伴有头痛,怕光、怕声以及有视觉先兆等[1,2]。对于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临床中常采用抗胆碱能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药物帮助其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但西药在发挥确切药效的同时,存在较为明显的药物不良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该疾病与中医学中的“眩晕”相似,多与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所致的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有关。中医根据偏头痛性眩晕的病因病机,将其分为肝阳上亢证、肝肾亏虚证、风痰上扰证等证型,其中以瘀血阻络型较为常见[3]。本研究就瘀血阻络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88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研究起始时间为2018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按照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2组,将以常规西医治疗的44例患者归入A组,其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23例、21例;病程最短2年,最长8年,平均(4.49±1.04)年;患者年龄46~71岁,平均(54.02±4.39)岁。将以中医辨证治疗的另外44例患者归入B组,其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24例、20例;病程最短2年,最长9年,平均(4.57±1.01)年;患者年龄44~70岁,平均(54.60±4.19)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瘀血阻络型患者,症见局部青筋暴露、鳞屑较厚、舌暗有瘀斑、脉象细涩等;②每日头痛次数大于5次,临床检查结果与《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4]相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抑郁症病史、帕金森氏病或其他锥体外系疾病症状的患者;②对桂利嗪过敏的患者;③脑出血性疾病急性期患者。

1.3 方法A组44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均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30003,产品规格:5 mg×20s)进行治疗,每日10~20 mg,分2次服用,疗程4周。B组44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服用血府逐瘀汤,每日1剂,分2次服用。方剂成分:桃仁12 g,红花、当归、牛膝、生地黄各9 g,川芎、桔梗各5 g,赤芍、枳壳各6 g,柴胡、甘草各3 g。疗程4周。

1.4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借助眩晕障碍量表(DHI)[5]从情感、功能、躯体3个方面评估2组患者眩晕症状,共25项,每项分为“无、偶尔、是”3个级别,分别对应0分、2分、4分,最高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眩晕症状越严重。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发生头痛眩晕的次数,并统计耳鸣、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头痛眩晕发生次数比较治疗后,A组发生头痛眩晕的次数较B组少,DHI评分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头痛眩晕发生次数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后,观察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A组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例,%)

3 讨论

偏头痛性眩晕又称前庭性偏头痛,临床上通常采用抗胆碱能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该病患者,虽然此类药物可快速缓解眩晕症状,但不良作用较为明显,且长期服用会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6]。

根据偏头痛性眩晕的病因病机,中医学将其分为肝肾亏虚证、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等证型,主张对不同证型的患者予以相应的治疗[7]。本研究中,治疗后,B组发生头痛眩晕的次数较A组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DHI评分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中医辨证疗法在偏头痛性眩晕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显著改善眩晕症状的同时,确保治疗安全。究其原因,主要为中医通过患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明确其辨证分型合理选用治疗药材,能够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中医认为,瘀血阻络型眩晕主要由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瘀久化热所致,在中医理论中,人体胸部正中为气之所会、血之所聚处,肝经循行之分野,一旦胸中瘀血阻滞,则气机运行不畅、清阳不升,可引起胸痛、头痛眩晕等症状,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同时,头部为肝胆二经所分布,胆经行头之侧,肝经行头之巅,二经均主疏泄,肝气郁结可致气滞血瘀而头痛、眩晕。根据瘀血阻络型眩晕的病因病机,中医主张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凉血、清热为辅的治疗原则。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为君药。赤芍、川芎、当归助桃仁、红花活血养血,为臣药。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枳壳下气除痞,开胸行气;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牛膝通行血脉,引血下行。四药相配,升降并用,使清者升,浊者降,血活而气行[8,9]。生地黄清热凉血,清心除烦,配当归能养血润燥。上五味共为佐药,以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可见,采用血府逐瘀汤辨证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性眩晕符合中医治疗原则,利用该汤剂活血化瘀,能够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10],血府逐瘀汤可提高毛细血管网的通透性和局部微循环的血流速度,加快水肿的吸收,促进血凝块及代谢产物的清除,有利于修复软组织损伤。也有研究指出[11],血府逐瘀汤经消化道给药后,能明显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急性微循环障碍,防止由于微循环紊乱所致的血压急剧下降。虽然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本研究受限于研究样本、研究时间等因素,仍需要多中心、大容量样本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同时,目前临床中尚未有统一的辨证治疗及疗效评定标准,无法为中医辨证论治瘀血阻络型偏头痛性眩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准确、客观的科学依据。因此,应多层次、多途径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病的理论和方案,凭借不断成熟的现代医学技术开展临床实践研究,深入了解偏头痛性眩晕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中药的药效机制,促使中医辨证论治在瘀血阻络型偏头痛性眩晕的治疗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不断探索出安全性和可行性更高的治疗方法。

综上,将中医辨证疗法应用于瘀血阻络型偏头痛性眩晕的治疗中,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发病次数,缓解眩晕症状,且安全性良好,不会增加用药风险。

猜你喜欢

阻络血府逐瘀汤瘀血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QT、JT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通心络胶囊在气虚痰瘀阻络型中风早期应用研究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