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原真性 开发策略探究

2021-12-23马劭磊

今古文创 2021年48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开发模式价值

【摘要】从文化遗产学“原真性”角度重新构建工业遗产转型的认知框架,辨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更新工业遗产开发策略,为研究尺度从遗产单体到遗产区域转变,构建从整体到局部评价城市工业遗产价值观念,最终为实现重塑工业遗产的整体内涵提供策略参考。

【关键词】工业遗产;原真性;价值;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8-0074-02

基金项目:2020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立项号:2020Z053);2021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号:2021J030)。

一、工业遗产的“原真性”

20世纪60年代通过的《国际古迹和遗址保护宪章》,即著名的《威尼斯宪章》文件,“原真性”概念首次被引入国际遗产界。原真性是进化概念,它随着文化遗产内涵和外延认识的不断拓展与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层面逐渐从《威尼斯宪章》中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保护转换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理性反思遗产价值观。秉承《威尼斯宪章》的精神,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相关国际专家会议,逐步提出从尊重文化多样性角度认识遗产多样性,明确在衡量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和文化意义两者的内在统一程度等问题,重新认识了原真性概念。重新观察遗产内部文化和尊重自身文化环境中生长的真实信息源,根据不同文化的特性及遗产原始信息的可信度与真实性进行多学科评价与认证。

“原真性”定义为原生性、真实性、确实性、可靠性,内涵有原始的、原创的、第一手的、非复制、非仿造等含义。它是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首要原则。“文化遗产除了要符合登录标准外,还要在设计、材料、工艺和环境四个方面检验其原真性”。不随意添加和变更原有文化、技术、材料特点以及遗产价值本体的文脉关系,有效促进人们对遗产地原真性保护理念引入的理解,同时为后续景观更新涉及因素之间的交叉影响带来重要理论价值。

二、工业遗产的保护价值

基于工业遗产的价值特性及历史文脉关系,做出的保护决定应根据文化地理情境,提炼出大量信息源中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使用与功能、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及其他内在的、外部的因素等有价值的部分将其关联起来,而不是参照一套原真性的普适原则来执行。允许利用达成共识的可靠性与真实性的认知来检验工业遗产在艺术、历史、社会和科学等维度的价值意义。分析重建的宝鸡申新纱厂旧址工业遗产典型案例,遗产价值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具有存续工业历史文化脉络的历史及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记载着我国工业化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重要信息,是工业历史发展的物质载体,其独特之处就是具有历史唯一性和原貌特征的真实性特点。宝鸡申新纱厂旧址是抗战时期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工业遗产,战时配合其他西迁企业曾发起经济自救的工业生产合作社运动,对延续西北地区抗战工业遗产的工业历史文脉,保留人们与工业遗产地之间特殊的情感存续,传承抗战时期的“工合”精神。作为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的工业遗产类型,为人们留下极具价值的历史记忆和人文信息,对研究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变革具有指导性的价值存在。

(二)具有影响所在地后续工业文化发展的学术研究价值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在促进工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视野下提出的。开展国家工业遗产鉴定,有利于抢救一批濒危的工业文化资源,传承中国特色工业精神,促进工业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宝鸡申新纱厂旧址现有遗留下来是以抗战工业为表征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见证了民族企业家救亡图存的历史。同时,也为研究民族工业史、抗战经济史、近代纺织工业发展史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料。在抗战生产期间形成的“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等重要的经营理念,支持全民族抗战而开展的“工合”“西迁”运动,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宝鸡申新纱厂所经历过的历史阶段,对于开展国防教育、发展文教事业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已然成为西北地区构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新途径。

(三)具有丰富工业遗产所在地城市内涵的艺术价值

工业遗产在规划、设计、工程、建筑等方面代表着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区的风格和特征,影响着后期工业美学和现代工业文化的发展。宝鸡申新纱厂遗产留存有我国著名建筑师王秉忱先生设计砖木结构的申新纱厂办公楼,最具民国建筑特色的乐农别墅旧址;20世纪50年代初期参照苏联援建图纸修建而成双曲拱结构的薄壳车间;依长乐塬北崖由东向西排列24孔青砖箍砌长度达1.75公里的“中国抗战时期最伟大的奇迹”窑洞车间以及遗产所在地原荣氏职工宿舍区所体现的基质、斑块、场域等景观街区格局,都具有“工業美学”或“技术美学”价值。因此,运用工业遗产地所特有的场域肌理、布局结构,深入挖掘这些残损的工业构筑物中所蕴含的技术美、形式美,可以挖掘原场域工业建筑的形态规制,实现物质化客体景观的更新再利用。

三、原真性保护与开发路径

总体而言,在工业遗产建筑和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功能体系和发展方向以“工业精神”为核心主题,占据“中国制造”工业文化制高点,融合文化创意博览、工业遗产旅游、主题互动游乐、文化交流贸易、休闲康养度假等复合功能,打造文化旅游发展的“城市象征”模式,并重新定义城市文化。

(一)保护策略

1.在保护文物原型系统、原始结构、原始建材、原始工艺的基础上,工业遗产早期修复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应采用传统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保护文物和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消除文物损坏的根源和隐患,制定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修复标准,为工业遗产的长效保护提供了铺垫,确保修复后遗产“原真性”的完整保留。

2.保护工程遵循文物保护“最小干预”的原则,创新性地采用“原真性”保护形式,利用遗产景观重新建立起文化传播场所和公共交流空间,在无损原保留建筑结构的前提下,以现有原建筑为骨架,结合经营性功能空间,既展示了时代的历史信息,又实现了建筑内在空间的功能性,形成体验性、情景化的景观,旨在既可以作为“历史见证者”,又能作为艺术品的审美客体存在予以保护。

3.确定每個子专项规划中的原真性修复内容,对空间的进行分类、建立开发模式以及确定现存遗产空间的保护建设方案,针对可实施范围内所需要的保障,提出各主体间客观逻辑组织下的参与机制,依据规划者历史经验与公众参与的反馈机制,确保管理机制实施的可行性。

(二)开发策略

1.保护性开发+文化和活力的复兴。坚持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文化为旅游塑魂,旅游为文化强基,让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管是曲高和寡的“文创”模式,还是单一的博览馆模式,都难以引发大众共鸣,“小众”的市场消费能力也无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工业遗产一方面承载着城市文脉传承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承载着城市中心和市民中心的巨大使命,工业遗产的复兴归根到底是文化的传承和城市活力的复兴,只有“保护性开发+精神产品引领+复合型产业“的模式,才能在重新唤醒沉寂的工业精神的同时,让没落的工业遗产回归大众生活,激活城市活力,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业精神的传承和复兴。

2.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开放创新。保证工业遗产的原真性,修旧如旧,保持其原有的历史积淀,让人们能够真实触摸城市文脉,真切感知历史厚重。打造集工业创意博览展示、创客交流、综合培训平台、产业创新孵化为一体的双创区块。与南北方各具有的不同地域风貌的独特景观有机衔接,构建集观光、娱乐、共享、互动、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工业文化旅游新发展模式,是唤醒城市记忆的有效手段。现代城市的吸引力就在于新旧的不断融合,借助遗产建筑无声的语言,重新编织城市的肌理,彰显城市的性格和气质。

3.尊重工业本源文化+技术创新。工业遗产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宝贵的遗产资源,寻求城市发展与抗战工业遗产适宜性再利用,正确认识城市空间的共时性特征,以维护社会空间结构、延续传统空间活力,逐步走向与地方文化传统结合的整体性保护道路。鼓励运用新技术丰富工业遗产的展现形式,通过AR等先进技术实现与静态图像的虚拟互动,实现“文物数字化呈现”,采用多点触控、电子番薯、智能讲解等技术形式,实现内容互动,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和体验性。展示内容以文化产业为基石、以文化博览体验为内涵、以工业主题为特色,用现代意义的原真性保护观念结合实践来注解工业遗产在当今时代的意义与价值所能呈现出的独特方式。让工业遗产的活态修复的成果焕发工业遗产所展现出的工业文化新生机,进一步叠加城市的文化形象。

四、结语

纵观近几十年国际上工业遗产领域实践表明,能够展现全新景观文化类别的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已然成为城市文化遗产活化的新趋势。结合我国所蕴含的独特工业历史文化的工业遗产正在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因此,搜集工业遗产各原真性组分,确立原真性更新思路,建立起原真性视角的遗产保护实施体系,提出遗产空间原真性保护方法及开发策略,重新焕发城市工业文化景观活力,延续工业遗产地的城市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新海,林林,伍锡论,彭锐.历史街区生活原真性的内涵特征和评价要素[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1,24(04):47-54.

[2]曹娟.原真性概念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关于“佘家守护袁崇焕墓”案例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

[3]吴尧,王文捷.新时代背景下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中“原真性”与“适应性”的表达[J].美术大观,2020,(03):116-118.

[4]李向明,吴峰,李文明.基于原真性原则与文化空间视角的海昏侯国大遗址保护路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1(04):52-58.

作者简介:

马劭磊,男,河南濮阳人,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开发模式价值
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开发
一粒米的价值
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给”的价值
浅谈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优化策略
邢台微营销市场前景与开发模式研究
对克拉玛依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思考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