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乐府诗《陌上桑》

2021-12-23李文琳

今古文创 2021年48期
关键词:解读女性主义

【摘要】《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立意严肃但又笔调诙谐的乐府叙事诗,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名为罗敷的年轻美丽的女子在采桑路上遇到太守,太守被罗敷的美色所吸引想要进一步占为己有,但罗敷以家中夫君为理由巧妙地回绝了太守,刻画了一个美丽坚贞又充满智慧的采桑女性形象。本文在充分理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该批评理论对《陌上桑》进行多角度分析,主要通过解读“罗敷”形象还有“罗敷”与文中太守、丈夫等人之间的关系来看《陌上桑》中的女性形象,感受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思想,体会这一理论对文本解读与剖析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女性主义;批评视角;《陌上桑》解读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8-0014-03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女性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男女关系中,男性总是充当强者的角色,女性的欲望之所以产生,多半是由于男性的视野、地位、名誉、道德、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刺激。在女性主义批评家的眼中,长期以来的文学创作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例如在主流的男性文学作品中有大量性别歧视的存在,即便在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多数女性形象也在承受男性中心话语的控制。

女性主义批评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觉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猛烈地抨击,从而提倡一种女性主义的写作方式。下面以汉乐府《陌上桑》为例,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进行分析。

一、乐府诗《陌上桑》主要内容与艺术手法

《陌上桑》是一篇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乐府叙事诗。陌,即田间的路;桑,即桑树林。该诗歌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罗敷”展开,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下的社会情景。全诗大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罗敷这位古代女子的姣好容貌;第二部分叙述太守出游时,被罗敷的美貌所深深吸引,试图将其占为己有,但是却遭到了罗敷的强烈反抗;第三部分主要写了罗敷借助自己夫君的形象来反抗太守,这一行为彻底打消了太守想把其占为己有的念想,太守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同时更加体现出了罗敷作为柔弱的女子不但没有顺从强大的势力,而且勇敢地进行反抗,在反抗时通过借助“夸赞夫君”这一行为展现出来她智慧的一面,同时又让她在反抗中落入了新的男权话语体系之中。短短的篇幅却将罗敷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透过诗歌中的其他人物体会到男性主义笼罩下的社会现实。

《陌上桑》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来凸显故事的丰富性和罗敷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罗敷一直被视为纯洁与美好的象征,文中的正面描写主要表现在描绘罗敷的美貌、采桑时的勤劳、面对太守刁难时的魄力。文中的侧面描写主要是借助其他人物的出现:太守、夫君以及农耕的人们,侧面烘托出罗敷的勇敢、智慧与魅力所在。

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概说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是西方文艺理论之一,20世纪后期兴起于美国与歐洲,该理论的出现基于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涨,并且这种现象进一步渗透到文艺文学作品之中,具有十分鲜明的政治理论色彩。

作为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理论,“批评”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具有纯文本批评的含义,将文本作为判断的基本标准,在深入解读与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文字中隐含的性别差异和女性意识的内容;另一方面具有社会批评的含义,文本只是载体,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文本的内容批判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从而达到纠正错误思想,改变社会现状的目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最基本的特点是主要针对女性话语和女性文学,具体到文学批评的领域便具备了批评方法的多样性和批评的政治性色彩。

三、基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下的《陌上桑》解读

女性主义批评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在中国同样有适合这一理论生存的社会背景,虽然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但是不能否认各行各业的妇女为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努力。用这一视域下进行文本的剖析,有利于全方位深刻地理解内容,同时加上理论的指导,也让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现针对中国古代典型文本《陌上桑》,选取诗歌中的典型人物与典型场景,运用西方文艺理论——女性主义批评进行多角度解读,力求对文章有更为深刻和理性地理解。

(一)关于罗敷形象的解读

首先,从罗敷的外在层面来说,她是美丽的,在众多男性的视角下,都始终呈现出美丽姣好的一面,例如文中的使君、行者、少年无不被她的美丽外表所吸引。其次,从罗敷的内在层面来说,她是贞洁的,面对使君的强行霸占,能够敢于反抗,违背使君的意愿,不愿意顺从于他,但是传统文学作品中所刻画的妇女形象多是一种虚假的形象,在面对强大势力时更多的是顺从,处于一种弱势底层的地位。这种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妇女形象并不相符,而只是反映了男性作家的性别偏见和置女性于从属地位的愿望。这里罗敷的形象就是作为一种符合男性审美理想而存在的,是一种不真实的女性形象。

(二)关于罗敷“被看”的解读

在阅读整首诗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男性视角的存在,罗敷的美貌都在被太守、少年、行者注视着。“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是女性的美丽外表成了男性的一种视觉消费,当把太守当作荒淫无耻的好色之徒来看待时,其中所提及的少年、行者身上也带有了这种意味。当时的社会还是以父权制为中心的,男性的话语权至高无上,父权制中心使得罗敷这一形象无法由自身来建构形象外貌,她的美只是男性视角中的,迎合了男性的心理,服务于父权制的秩序。文中的“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一句是带有讽刺意味的,从文本本身的主题表达来说,带有一定的反抗性质,但是放在当时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中,是对父权制社会的一种顺从,人们看到的罗敷是男性视角下的罗敷,无法走进她的内心来窥探她的心理活动。

(三)关于性别政治的解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男女两性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大的两个群体,二者之间在理论与现实中都存在着支配和从属的关系,存在着政治关系。《陌上桑》中的性别政治主要通过丈夫与罗敷、丈夫与使君、使君与罗敷之间等三种关系的支配与从属而实现的。

1.丈夫与罗敷之间

他们二者之间是存在依附关系的,文中的“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一句带有讽刺意味,罗敷反抗使君,拒绝使君的霸占这一行为,而且最后取得了成功,都是通过借助“夸父”这一手段来实现的。罗敷反抗的过程并没有表现出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意愿,而是时刻以“夫君”这一人物为中心去反抗,都体现出丈夫对罗敷的支配,罗敷始终处于丈夫形象的笼罩范围之下。罗敷在利用丈夫形象反抗太守时,其实是刻意夸大了丈夫形象,如果丈夫真如罗敷口中所说的那样,那她早就应该是生活在当时社会上层的贵妇形象,怎能沦落到采桑女的地步?从罗敷采桑女的身份可见真实的丈夫形象并非如此。

2.丈夫与使君之间

罗敷对使君进行反抗时,并不是按照自身的意愿,而是借助“丈夫”这一男权象征秩序来反抗另一种男权,此时罗敷口中的丈夫虽然只是用来应付太守的一种借口,但是“威仪赫赫、仕途通达、品貌兼优”的特点在当时父权制社会的统治下,仍然处于支配的地位。

3.使君与罗敷之间

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礼的要求,想要强行霸占她,并且使君也是众多看者之间的一个,罗敷符合了他所有的审美理想,仅仅这单纯的一见,就能让使君产生将罗敷据为己有的想法,这种想法只是出于使君单方面的,体现了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男性始终处于支配的地位。从使君的痴迷程度来看,也能感受罗敷的美丽动人形象。

(四)关于女性主体意识的解读

父权社会的压制与统治,使得罗敷的形象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形。罗敷在反抗太守时,虽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子的主体地位与坚毅的形象。但是她口中所说的夫君,是一个来自外部世界的他者,受象征性秩序的影响,罗敷女性形象的建构出现了一定偏差,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从而成为男性的附庸。

在社会的潜意识里,罗敷始终服从于整体的封建男权统治,并没有逾越出这一范围,与《诗经》中自由恋爱的女子相比汉代文学中的女子社会地位迅速跌落,在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和男权社会两股势力相互勾连下,罗敷采桑女的身份就沦落为婚姻的附庸。虽然罗敷口中的“夫君”给人一种位高权重的感觉,罗敷采桑女的身份也一度受到质疑:罗敷年轻、美丽、高贵、贞洁、拥有聪明才智,这等等一系列的特征和采桑女这一身份格格不入。但她无论是平民身份或是贵族身份,都逃脱不了作为维护封建礼教承载体的命运,是一个彻底失去主体意识的采桑女。《陌上桑》没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出现,所以属于非女性写作。

(五)关于“采桑农事”的解读

关于采桑这一农事的描写。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桑”在古代象征女性,代表着一种性吸引力。早在《诗经·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可以看出,古代一直用桑树的茂盛和枯萎来象征女子婚前婚后的生活状态,桑同时也代表着女性强大的繁殖能力。这里允许女性有强大的性吸引力,但是要有足够的贞洁,要拒绝,这对女性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剧。《陌上桑》中的“采桑”活动,体现着使君对罗敷的调戏,罗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虽然罗敷自身拥有强大的性吸引力,但是她还是用贞洁对使君进行了反抗。

叙述声音充斥着男权主义。在女性主义批评看来,人类的进步和男性的文明是建立在对于女性的压抑之上的,父权制正是通过对女性的压抑并隐匿这种压抑得以维系,妇女的成长实在被压抑和反压抑中追求自我意识和主体存在的过程。“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夫君”腰缠万贯、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年轻有为,这样一种完美的形象,是站在男权眼光角度幻想出来的,太守之占罗敷为己有的想法落空的原因,浅层次上是罗敷的语言智慧,败在了罗敷的聪慧,但是这背后,打败他的是“夫君”的封建社会男权社会秩序的象征性体现。罗敷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处于自身主体性意识缺失的状态,所以她只能通过男权话语(夫君形象)来抵抗太守的無理要求,一方面想摆脱,但是另一方面又重新陷入男权主义的话语体系之中,最终还是无法摆脱生活在男权控制下的命运。

(六)关于故事中双声话语的解读

女性作家在男性霸权文化之中深感身份焦虑,她们试图自我表现,但在无意识中却时时感受到男性权威的威慑,她们不得不在被压抑中和反压抑中寻求自身的存在。所以,她们为了表现这种反抗意识,就会有女性作家在作品中来进行表达,即在符合男权中心的“主宰”故事和表现女性想要反抗获得独立的“失声”故事的结合下,极力进行写作和表达。

1. 从“主宰”的故事来看

整首诗读下来,虽然能看到罗敷的美丽形象,但是这样的美丽在男性的视角中尤为突出。这何尝不是男权社会下,男性心中女性美的形象呢?在父权制的社会下,男性掌握并拥有了话语权,一切都由他们决定,她的美也是在这种情况下的美。另外,太守遇见了罗敷,想要仗着自己的权势逼她屈从,这也很好地反映了当时的男性霸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诗中所讲的故事都是符合男权中心的。

2. 从“失声”的故事来看

罗敷的美丽形象可以看成是男性视角的产物,而且太守也一心想要依仗自己的权势让罗敷顺从自己,这都体现了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时代下底层女性的遭遇,但是罗敷作为当时女性独立意识的代表,她并没有答应,而是敢于反抗,与男权势力作斗争。通过“夸夫”这一行为来拯救自己,体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反抗精神。

虽然是这样一个“失声”故事来体现女性的独立意识,但是他们反抗的背后是一个更强大的男权社会,即她们是无力反抗的,而且“夸夫”这一行为,也体现了女性对男性话语的绝对服从和依赖,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这种束缚。虽然是能够代表女性独立意识的女性主义作品,但是表现出来的更是一种男权社会下女性无奈和被控制下的“双声话语”。

从整首诗歌来看,罗敷尽管拥有极美的女性形象,而且也进行了有力地反抗,但仍没有真正脱离男权社会这样一个事实,在反抗中依附男性反而更加凸显了男性的力量,所以在这样独特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想独立却也不能真正的独立。

四、结语

虽然乐府诗《陌上桑》是一首写女性主义的诗歌,看似是写女性反抗想要拥有独立意识的歌颂女性的作品,实则上只是对女性敢于反抗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赞美,并表达了他们的长期理想,现实仍然没有被改变。

整篇文章,罗敷的天使形象展示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男权主义社会,罗敷成了这种叙述模式的附属品,她的形象无法被真正地树立起来,对女性形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消解,这是中国女性生存境遇的一种必然象征。

《陌上桑》通过赞颂中国古代女性的智慧来规范女性的行为,因此这首诗看似是在歌颂女性,但实际上更像是女性的悲歌,没有体现女性的主体意识,属于非女性寫作。

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运用女性意识观察并透析文学作品,具有女性独有的价值标准与一定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理论。

女性主义批评一方面表现在对父权、男权的挑战,另一方面又充分体现出女性阅读与写作。虽然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具备多元的解读方法,但是主要还是将关注重点放在女性地位的不断边缘化,不管在哪个阶段,女性始终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女性研究是深入文本的研究,也是植根于社会的研究。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虽然起源流行于西方社会,但是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这一理论也能够迸发出不一样的力量,随着运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逐渐推翻了文本研究的固有框架,为文学研究与文本解读注入了新思想、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郭苗.试析《陌上桑》与《羽林郎》中女性形象的异同[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4(12):143-144.

[2]李晓霞.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形象再解读[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9(06):16-18.

[3]李慧超.《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美[J].新闻爱好者,2010,(13):104.

[4]吴宝成.《陌上桑》中“使君”形象再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09,11(04):12-14+17.

[5]杨亿力.试论《陌上桑》中的罗敷“夸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5):65-66.

[6]任红敏.采桑主题与采桑女形象的演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97-100+105.

作者简介:

李文琳,女,汉族,重庆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解读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