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家校共育模式的优化

2021-12-23宦欢

幸福家庭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交流

宦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这一观点准确反映了家校共育的必要性。从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来看,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学校与家庭需要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职责。学校是专门的育人场所,能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但学校应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充分借助家庭的支持。此外,家庭教育也离不开学校的指导,虽然很多家长已经认识到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甚至将孩子的教育问题视为家庭的中心任务,但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发展问题的认识比较片面,采取的教育方法并不合理,容易适得其反,因此家庭离不开学校的适当指导。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切实提高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整体来看,家校共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基本特征。

第一,目标一致性。虽然学校与家庭发挥的作用不同,但从教育目标来看,两者的出发点均是促进孩子的健康与快乐成长,并将孩子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地位平等性。学校和家庭是在共同教育目标的驱使下进行合作的。尽管学校在教育领域具有专业性,并在家校共育中承担着组织者的角色,但学校教育始终要以家庭教育为根基。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第三,角色分明性。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活动中均存在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且两者的侧重点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在家校共育中,学校主要发挥着组织者的作用,而家庭则主要扮演三类角色,即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学校活动的参与者、学校教育决策的参与者。

第四,交流互动性。学校和家庭要加强互动,针对学生的某种行为作出一致的反应。同时,学校与家庭的互动过程也是双方相互配合、相互了解与相互支持的过程。学校和家庭的良性互动,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五,活动系统性。家校共育不仅是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活动,更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因素的系统性工程,要制订完整的教育计划。学校和家庭要充分调动多种积极因素,以此提高家校共育的针对性,提升家校共育的效率。

当前从实际效果来看,家校共育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缺乏合作共识。一方面,家校双方对合作的认识不深刻。相关调查结果表明,部分教师对家校合作的意义了解不够充分,对家校共育这一教育形式的了解比较片面。另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比较模糊。一些家长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自己要参加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过于崇尚教师的权威,认为自己只是家校共育活动中的服务者。

第二,合作内容比较匮乏。一方面,学校和家庭的交流频率较低。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的交流内容单一。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与家长仍然将教育的精力集中于孩子的学习方面,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第三,合作方式单一。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家校共育过程中,很多活动的开展过于依赖传统的沟通与合作方式,较少应用现代沟通手段。

第四,缺乏沟通技巧。尽管一些家长具有较强的合作与沟通意识,但由于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导致学校与家庭的实际交流效果并不理想,影響了家校合作的效果。

(一)强化合作共识,协调家校关系

家校双方应该明确合作的内涵和方式,这对于家校共育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在构建家校共育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需要利用恰当的方式达成合作共识,从而为家校共育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和家庭为了强化合作共识,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宣传。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广播站、学校例会等多种方式向教师宣传家校共育的内涵、活动以及模式,教师则需要认真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制作宣传手册发放给家长,以此促使家长及时了解家校合作的具体理念及宗旨。第二,增加互动频率。及时有效的互动是消除双方交流障碍的必要保障。除了与家长保持日常联系外,教师还要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与家长进行三次系统性的互动。其中,学期初是为了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计划,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学期中是为了及时向家长介绍学生的情况,并解决家长遇到的教育问题;学期末则是为了收集家长的反馈信息,这有助于提高后续的合作的效果。第三,改变封闭的管理模式。为了促进家校共育模式的长久发展,教师要改变封闭自守的管理模式,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各项班级事务。同时,教师还要坚持班级事务透明化、信息公开化的原则,耐心解答家长关心的问题。

(二)提高合作能力,丰富合作内容

在家校共育中,合作内容的设计是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合作内容的有效性与完善性会直接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为此,学校与家庭应不断提高合作能力,并以此为基础逐步融入丰富的家校合作内容,从而提升家校共育的效果。

为了丰富家校合作的内容,学校需要考虑以下几项内容:第一,教师要积极参与多样化的培训工作。学校是家校共育中的组织者,而教师则是具体工作的承担者,学校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设计更加丰富的合作内容。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培训了解更多专业性的知识,比如家校合作的理论背景、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历程、教师在家校共育模式中的职责等。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参与培训活动不断强化自身专业技能,通过经典案例了解家校共育的主要内容。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家长教育讲堂、家庭教育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系统性指导,以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其次,学生安全事故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问题,教师可以开展安全主题教育,以此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最后,教师和家长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充分了解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将家校合作的内容从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层次

为了构建高效的合作方式,学校和家庭要拓宽合作渠道。以往的家访、家长会等沟通渠道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家校共育的要求。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信息化的沟通方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渠道。除了微信、QQ等实时通信工具外,以校讯通为代表的家校合作系统更是拓宽了家校合作的范围,让家长能及时、全面地了解班级事务。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推送学校活动、班级动态,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学成果以及教育专家的文章等。

除了拓展信息化沟通渠道外,学校和家长还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线下的家校合作方式。例如各班可以自行成立家长委员会。首先,家长要在学校支持的基础上保障家长委员会的有序运行,从而真正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赋予家长参与的权利。其次,家长委员会要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比如监督组要监督教师的教学行为;座谈组要负责与教师谈话、反映家长意见等。最后,家长委员会要组织丰富多样化的活动,比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举办亲子阅读活动等。

(四)掌握沟通方法,提升合作效率

教師要掌握恰当的沟通方式,提升家校合作的效率。由于性格、教育背景、职业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态度差异较大。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家长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沟通方法。如“内向型”的家长在遇到教育问题时通常不会主动找教师交流。对于这类家长,教师在交流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为家长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并且尽量进行单独交流;第二,要引导家长主动交流,教师不应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应先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第三,交流中要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再委婉地讲述学生存在的问题;第四,沟通的频率不宜过高,沟通的时间也不应过长。教师遵循以上原则,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加强家校双方的沟通,从而及时解决教育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校和家庭已经逐渐从独立的教育个体转变为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家校双方应该更加注重通力合作。学校和家长应该及时建立起新型的合作关系,创新合作模式,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以达到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小学)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