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观下生物讨论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23康浩潘文平
康浩 潘文平
摘 要 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堂生成和预设,可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构建知识,在讨论环节实现共同参与和观点冲突,并通过不断追问和反思,生成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不断思考、追求真知。限于教师主客观原因,讨论式教学常出现预设和实际偏差较大、收效甚微的现象。结合理论与一线教学实践,从“深度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螺旋渐进,合理设置讨论难度梯度、三贴合原则以及教师自身素养和技能的提升”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讨论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讨论式教学 三贴合原则
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位角色。而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法,是通过教师全程主讲,并配备大量习题来完成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达成和成绩的提高分析,讲授法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和不可取代性。但是,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跟新课程理念贴合度不高,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讨论式教学是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合作、学会创新[1]。范泰洋认为,课堂讨论是在精心设计主题、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的基础上,师生、生生探究性的、思维性的、批判性的交互过程[2]。但是由于理解和认识上的不同,许多教师对讨论式学习仍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比如,讨论式学习到底讨论什么,是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讨论,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讨论式学习,等等。而且随着讨论式学习的开展,许多教师不得其法,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往往一节课下来,似乎讨论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并没有核心观点,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终使得讨论和教学目标脱节,没有起到“促进”和“拔高”的作用。本文就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学科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
一、讨论式教学的内涵与模式
“讨论”指就某个问题提出观点,相互交流见解并就其中某些存在异议的问题展开探讨或辩论。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并进行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学生放在了解决问题的前端,取代教师直接讲解的模式。关于讨论式教学,美国学者Mazur给出的定义是指教师用讨论法进行授课,传授知识,变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法为学生小组合作的交互式的教学方法[3]。该教学形式作为小组学习形式的一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还能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提升团队合作意识,这一点契合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素养的要求。经过相关学者的研究发现,长期稳定的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4]。讨论式教学没有绝对固定的教学流程,其总体流程大致分为教师课前的预设、小组间合作学习形成论据、个体之间及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质疑与辩论、课堂随机生成性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教师的分段和总体的总结与反馈。
二、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到位
概念和原理是知识的核心所在,特别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十分重要。重要概念的形成往往来自对一般概念的深度整合和抽象,而一般概念来自于对各种各样生物学事实的总结归纳。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对概念的解释往往是对文字的复述,而学生则是停留在对概念文字本身的背诵层面,很难将生物学事实与一般概念建立起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更高阶的重要概念,使得学生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多数停留在对事实和事物表象的简单描述上,至于如何形成概念以及事实和概念之间的递进关系则无从知晓、无法辨识,这样的讨论很难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对于学科素养的培养意义不大。例如,学生通过学习或者文字信息的提取,知道了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以间接或直接的方式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再经过计算,明白了“基因频率总是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事实,教材也给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一般概念以及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重要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在这样的生物事实或证据基础上,得到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这一一般概念,进而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重要概念。在教学中,从事实到一般概念以及重要概念形成的教学可以设计很好的讨论切口和内容,但是许多教师却简单复述了这一过程,让事实和概念形成“两层皮”,概念被变成死记硬背的文字,而不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经过思维提升和抽象的结果,错失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机会。
(二)目标模糊,重难点把握不当
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行少而精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对此理解有偏颇,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在课堂上设置大量问题,希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完成教师预设的相应教学目标,课堂看似热闹、氛围很好,却没有恰当地通过问题的设置来突出并突破重难点,更谈不上教学目标的达成。设置的一系列问题哪些是指向核心目标的,问题之间是否相互支撑或者层层递进,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环节中的内容还是驱动教学整体推进的策略,对此教师应思路清晰,如果思路没有理顺,那么讨论本身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不注意问题之间的逻辑性,简单地罗列问题,不去思考哪些问题可以从课本入手就能得到解决,哪些需要学生间或者师生间的讨论才能完成,就会背离讨论式教学的本质。
(三)问题的难易度设置不合理
問题驱动是讨论式教学的核心,而问题难易度的设置至关重要。问题设置太易,很难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问题设置太难,超出了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范围,课堂易陷入沉寂。如“基因的表达”一课,教师若开始就安排学生讨论“是什么决定了氨基酸的顺序”,在学生还没有掌握遗传信息如何由DNA传递至mRNA,以及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之间的关系时,显然这个问题无从谈起,不具备讨论价值。
(四)问题脱离生活实际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问题设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起点高,无法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不能产生共情。特别是专业问题,晦涩难懂,学生无法找到讨论的切入点,更容易使讨论陷入僵局,学生只发声、不发言,没有充足的论据阐明自己的觀点,最终无法达到教学预期目标。
(五)教师主导角色淡化
讨论式教学能得以顺利进行,教师能力占比很大。有些教师课前准备不足,课堂中随意抛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也无法有效地进行引导和启发,这种所谓的“讨论”必然没有效果。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一味地让学生“说了算”,问题的发起频次过多且总结不及时,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角色淡化甚至缺失,最终使讨论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三、解决讨论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深度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设计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分为三册,每册都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重要概念展开,重要概念又被拆分为几个一般概念,分布在不同章节。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深度分析教材,把握概念和原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一般概念与重要概念的关系,厘清教材内容是如何通过生物学事实和证据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概念以及最终形成相关观念的。比如,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的证据、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自然界存在的地理隔离现象等,可通过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归纳形成“不同生物有许多共同特征和有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隔离阻止了生物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等一般性概念;由这些一般概念概括形成“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逐步进化而来、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等重要概念;对于这些重要概念,学生再通过思维的整合和抽象,形成“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命观念。教师要深度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对概念做适当的拆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设置出针对性强的问题进行讨论,为建构概念打好思维基础。对于知识面广的学生,也可以逆向进行,由学生讨论哪些生物学事实或证据在支撑着这些概念,这样做对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有极强的提升和锻炼效果。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是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起点和落脚点,问题的设置和讨论的进行都应该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在选择讨论主题和实施讨论的时候,应先厘清讨论主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并行还是从属。因教学任务多而重,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讨论应以突破教学目标为主,这样利于尽快达成目标。如“DNA的复制”一课,其教学目标是学生概述DNA分子的复制,可设置问题“DNA是半保留还是全保留进行复制的”。通过讨论,既让学生明确了复制方式,也给后面复制过程的学习做准备,学生在学习复制过程中也更容易理解“基于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随后再探讨复制的生物学意义就显得顺理成章。尽管讨论式教学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前端,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仍需强化,重难点需突破的地方建议在教师的主导下并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在设置讨论时,务必精心筛选,围绕重难点展开,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主次不分,逢题必论。
(三)螺旋渐进,合理设置讨论难度梯度
人的认知和理解运用能力是由浅入深的,特别是高中生正处在知识的积累期,有一定的知识积淀,但是理论知识尚浅,综合运用能力较弱。教师在设置讨论问题时,应该考虑学生知识储备情况,深入分析学情,避免问题过易或过难,兼顾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过易,会造成学生失去讨论兴致和动力,不能有效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问题过难,逾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范围,使学生无法参与讨论,也就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就重难点的突破设置系列问题,问题应该有合理的梯度,问题之间应该有彼此推进的作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深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得到发展。以“伴性遗传”一课为例,若开始就讨论“色盲在男女身上发病率是否相同”,学生在没有弄清楚伴性遗传的规律以及色盲的显隐性前提下只能猜,毫无讨论的余地,显而易见,这个问题太难。
(四)三贴合原则
“三贴合原则”即贴合学生、贴合生活和贴合实际。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生活作为改革的“土壤”[5],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否则讨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应面向生活,立足于生活,以生活为中介,才可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6]。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一方面是代入感强,使学生可以很快进入讨论氛围,进而为后续问题的讨论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是容易激发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有题可论,避免学生无法介入或词不达意。如“酶的特性”一课,教师为了讨论酶的特性,设计了“我们都是住校生,在洗衣时使用加酶洗衣粉。你仔细回忆,和夏季相比,冬季的脏衣服容不容易洗干净”来引入辩题,让学生讨论加酶洗衣粉怎么使用洗涤效果最佳。住校生需要自己洗衣服,对于冷水和温水洗衣服的干净程度和耗时长短深有体会。由此,教师可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温水效果好,冷水效果差,学生自然而然会向温度变量对酶的活性造成影响这一结论靠拢;再引导学生讨论出酶的活性存在一个相对最佳的温度范围,冷水和开水效果都不好;最终得出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变化规律。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酶的这个特性具有共性”,学生通过上述实际问题的讨论,再结合教师的点拨,即可掌握所有酶的这一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在温水中洗的又干净又快,那在冷水中能不能洗干净”,经过讨论,学生会得出冷水也可以洗干净的结论,只是需要耗时更多。在此结论基础上,教师即可提出“酶的催化效率有高低,但是催化剂并不能改变反应平衡点”,这一晦涩难懂的知识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既解决了教学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与方法去解决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
(五)教师自身素养和技能的提升
教师是一节课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其自身的技能和素养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巨大,对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极为关键。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知识的更新,并把理论合理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占主导地位,要在活动中进行总体把控,既要灵活掌握讨论节奏和时长,又要启发学生各抒己见,调控讨论始终围绕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上展开,避免跑题,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组织技巧。同时,教师要做好及时总结,总结可以使学生对讨论的结果有明确认知、去伪存真,教师应及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今后类似的错误发生。在总结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的参与进行评价和反馈,评价时应避免使用“好”“回答的特别好”等简单、无实质性的评价语言。评价的实质在于促使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关注并评价学生之间的不同点和不同诉求,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评价也有助于学生存储正确的信息,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求知态度,逐步形成高阶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综上,讨论式教学运用得当,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在讨论过程中,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思维得到增强,并逐渐形成更高阶的批判性思维,这也正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素养的集中要求和体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囿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会出现一些低效的讨论,这就需要实施者从各个角度均衡发力,认真剖析教材,找准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甄选难易梯度合理及指向明确的讨论主题;合理分组实施讨论活动,把握讨论节奏和方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时准确地进行总结评价和反馈等。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 考 文 献]
[1]陈立梅.讨论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2013(4):45-46.
[2]范泰洋.高中地理课堂讨论活动诊断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3]MAZUR, ERIC. Peer Instruction: A Users Manual[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1999,67(4):359.
[4]陆晓珍.小组合作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5]尹彦征.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讨论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33.
[6]刘学芝,朱西岳,等.基于生命:课堂生活重建探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30.
(责任编辑:赵晓梅)
作者简介:康 浩(1984—),男,陕西富平人,荔浦市第三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高中生物学教学;潘文平(1983—),女,廣西荔浦人,荔浦市第三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