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说明文“三美” 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2021-12-23刘明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三美审美素养说明文

刘明

摘 要 说明文阅读教学存在单一化、知识化、功利化的现状,以统编教材八上第五单元说明文《梦回繁华》为例,阐述说明文可以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深度阅读文本,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说明文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审美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14。所以,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即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根据笔者对所在地区学校的调研,目前,说明文教学中存在单一化、知识化、功利化的问题,教学中缺乏审美素养的培养。单一化问题即教学目标单一化:八上的第五单元主要围绕“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八下的第二单元主要圍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展开教学。教学内容知识化问题,即说明文的教学只简单注重文体知识的学习,如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教学计划功利化问题是指因区域性测试试卷中的说明文均为课外文章,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对课内说明文进行选择性教学,每个单元选择1—2篇,有的甚至全部放弃,选择短小的课外说明文训练学生应对考试。这样的教学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得语文教学渐渐索然无味,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感受“三美”,培养审美感悟能力

黄厚江老师认为:“语文课程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更要重视的是,通过具体作品中具体语言文字的感受和品味来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悟能力。”[2]汉字是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字,通过句式、句型的变化组合,能带给读者艺术的陶冶。很多说明文同样具有艺术的美学特征和价值,可从“音乐美”“绘画美”“结构美”的角度设计说明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和品味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

1.从听觉的角度感受音乐之美。教师可以采取诵读的方式,如名家范读、教师朗读、配乐朗诵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说明文语言的音乐之美。在教学《梦回繁华》时,就抓住文章第四段长短句交替、大量四字短语的特点,播放名家配乐朗诵第四段,让学生体验语言文字中的音乐之美。

2.从视觉的角度感受绘画之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说明文中摹状貌、打比方的文字,让学生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绘画之美。在教学《梦回繁华》时,抓住文章第四段,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然后自由讨论“你在文中看到了哪些画面”,让学生体验语言文字中的绘画之美。

3.从逻辑的角度感受结构之美。说明文注重一定的说明顺序,逻辑性强,如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总分总、总分,并列式、递进式的顺序等。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让学生体会说明文的建筑之美。在教学《梦回繁华》时,抓住三、四段,让学生初步梳理说明思路,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结构图如下:

二、发现“三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学生不仅能通过朗读和教师的引导感受美,还要学会发现美、鉴赏美。说明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教会学生发现美、评价美。

1.抓四字短语来发现音乐美。在教学《梦回繁华》时,就抓住文章第四段大量的四字短语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把语段中的四字短语全部画出来,然后设计一个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比较两种表述方式,想一想使用四字短语来表述有什么好处。

原文: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改文:初春,空气中氤氲着微微的寒意。薄薄的雾气,如纱、如烟,笼罩着稀疏的树林、低矮的农舍,还有远处的田野。

笔者在学生语言品味的基础上,概括四字短语的妙处:精炼,高度概括;留白,意犹未尽;典雅,富有意韵。学生在品味的过程中也体验了四字短语带来的节奏美和音律美。

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画线的句子,体会顿号和逗号带来的情感的不同。

开卷处: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中段: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

后段: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笔者问:“‘开卷处、中段、后端四字短语所呈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学生品读后得出“开卷处恬静闲适,中段忙碌紧张,后段繁华热闹”。笔者追问:“比较开卷处、中段、后段四字短语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四字短语的数量由少到多,四字短语间的标点由逗号到顿号再到逗号。笔者继续追问:“这样会带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联系文章第三段“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逗号停顿较长,顿号停顿短促,符号的变化,体现慢板、柔板到快板、紧板再到尾声的音律的变化。最后,再让学生放声朗读,读出四字短语的快慢变化、情感起伏,感受四字短语带来的音乐之美,从而体会本文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的优美丰富的特点。这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深刻,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

2.抓说明方法来发现绘画美。说明文教学可以从“绘画美”的角度进行说明方法的学习,在美的体验中提高学生的说明文阅读能力。笔者在教学《梦回繁华》时,重点引导学生品读第四段。探讨说明方法,重点体会摹状貌的妙处。在这个环节,笔者向学生介绍了白描和工笔的绘画技巧,并让学生在白纸上勾勒出第四段文字所展现的清明上河图画面,学生在边读边画中体会了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远近结合等绘画技巧的巧妙运用,亦是写作技巧的巧妙运用。例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是白描;“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是工笔;“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是远景;“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是近景;“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是声;“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是色。学生在绘画艺术的鉴赏中,理解了本文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的优美丰富,掌握了摹状貌说明方法的妙处。这样的教学设计远比枯燥地分析摹状貌的作用要有趣有味得多,且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获得很好的绘画艺术的审美体验,掌握一定的审美方法。

当然,语文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的特点,不能设计成艺术鉴赏课。笔者《梦回繁华》从绘画美的角度设计教学,紧扣文体知识的学习、文章语言的品读、文章内容的理解,抓住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3.抓关键语句来发现建筑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1]11因此说明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理清说明思路。笔者在说明文教学中注重文章结构的梳理,用列提纲、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梳理文章主要信息,体验说明文的建筑之美。

《梦回繁华》从整个篇章角度,设计一个主问题:《梦回繁华》中的繁华体现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学生阅读全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语句,如“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然后展开讨论,再结合对文章第四段音乐美、绘画美的品读形成结构图(如图2)。

繁华体现在清明上河图画作的繁华,内容繁多、技艺繁杂、价值丰富;反映大宋时代的繁华,经济繁荣、艺术繁荣、文化繁盛。结构图也体现了文章的行文思路。学生通过梳理,对整篇文章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整篇文章即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逻辑顺序。

说明文不仅说明语言严密,说明结构也很严谨。从建筑之美的角度进行说明文教学,更易激发学生说明文学习的兴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力,還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力的培养。

三、创造“三美”,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发现美是为了创造美、表达美。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片段写作、仿写、改写、文字配图、文字配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如在《梦回繁华》教学设计中,笔者布置了一个片段写作“课后查找资料,了解张择端的画作《金明池争标图》。模仿《梦回繁华》第四段,写一段文字,介绍《金明池争标图》。”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模仿中提升,在培养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表达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四字短语、长句和短句交替的句式,使用摹状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介绍《金明池争标图》,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说明文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视角设计说明文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体验中品味说明文语言魅力、说明方法的妙处、说明文结构的匠心独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深处,催生独特的审美体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说文明阅读教学也可以去单一化、知识化和功利化,如诗歌、散文一般灵动。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厚江.以美启美:追求语文教学审美诸元的共生[J].语文教学通讯,2019,(7):29.

(责任编辑:杨红波)

作者简介:刘 明(1983—),女,江苏涟水人,苏州市相域区春申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有效课堂。

猜你喜欢

三美审美素养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