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6-09-21谢芳
谢芳
摘 要: 讨论式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其应用方法进行讨论,以期为未来讨论式教学方法推广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 高中历史 教学应用
在课堂中尝试加入讨论环节,且伴随着新课改,讨论环节的课堂占比不断提升,这是讨论式教学法的雏形与发展。高中历史是一门问题较多的课程,有较大的讨论空间,利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提升历史课堂品质成了一种必然。
一、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上:不是一问一答,而是讨论。
讨论本身是有来有回的思想交锋,而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但由于部分高中历史老师的错误理解,导致进行讨论式教学时学生只是照搬课本答案回答老师的问题,却被误以为讨论。
(二)问题设计上:忽视组织讨论。
教师往往会非常重视如何设问,如提出问题:“应当如何评价秦始皇?”而学生多是回答问题书本上出现的疑似评价秦始皇的内容。这种形式上的参与很难进行深层次、多元化讨论。教师忽视对问题挖掘的讨论组织。
(三)问题追求上:过分要求答案统一。
讨论本身迸发出的精神就应该是多元化的,而非一言一语地统一回复。高中历史教育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回答的问题必须统一且唯一。这种要求一方面打击了学生的讨论兴趣,阻碍了其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使讨论式教学徒有其表。
(四)组织经验上:尚有欠缺。
伴随讨论问题难度加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往往出现经验不足的情况。比如,遇到一个比较重大且较为开放的历史问题时。如如何评价蒋介石的功过问题上。教师在设置讨论步骤、提供讨论方法和引导学生正确思想观和价值观形成方法上,可能会失去把控能力,导致讨论失败,讨论结果不了了之,甚至可能出现中途停止讨论活动的情况。
二、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
(一)深刻理解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含义。
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讨论”。传统讨论形式为教师提出问题,要求个别学生发表看法。或者直接引导学生发表看法。这种只是对话而非讨论的形式应当被摒弃。所谓讨论,需要大多数学生的共同参与,看法应当是学生内心的、自我的、真实的想法。此外,讨论形式应当是小组模式,讨论的方法应当是自由宽广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应当是平等的。
(二)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讨论。
讨论教学的引子就是“问题”,问题设置非常重要,直接影响讨论式教学是否成功。首先,问题设置应该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且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有一定联系,只有这样的问题才具有讨论价值。因此,教师设置问题时需要兼顾历史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社会实践。如讨论“辛亥革命中表现出的精神力量对现实社会的指导与思考”,此类问题能很好地进行讨论。
组织讨论是一门艺术,教师组织讨论时往往采用小组分组模式。举例来说,依旧是对蒋介石的功过问题评价的讨论上,教师再让学生按一定规律组织学生讨论小组,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要求学生说出最多元化、最自我、最真实的想法,并要求组长对同组同学的想法做出总结,然后在全班进行发表,再由教师进行评价。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对于蒋介石功过问题的评价,不再是一面倒或者照搬书本内容走过场,而是学生对历史人物真实的、多元的看法。
(三)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讨论。
教师应当做好准备工作,广泛查阅资料。在对问题充分理解的情况下结合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历史进行准备,这样设置出来的讨论问题才能有的放矢。
为了引导学生得出多元化观点,教师要在讨论过程中善于发现。当发现比较新颖的观点时,应当及时提炼出来进行鼓励和引导。此外,对于新观点中一些比较偏激的看法要及时纠正,同时给予鼓励。如学生认为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因此蒋介石是承担起了领导抗日的责任的。这种观点在肯定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上值得表扬,但忽视蒋介石抗日的原因是出于维系自我政权,被迫与主动承担责任尚有一定的差距。
(四)勤加练习,丰富运用讨论式教学的经验。
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的角色者需要教师具备相当丰富的指导经验。具体来说,讨论式教学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为:学生认为讨论无法进行而鸦雀无声,或者学生提出十分不靠谱的想法时会引发尴尬。因此,教师指导讨论时应当尽量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引导讨论。同时不能轻易否决学生的观点,对一些十分不成熟的建议应当与学生耐心地解释与引导,可以先表达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做出调整。
讨论式教学方法对高中历史课堂有着相当大的促进效果,但尚需教师丰富自身经验,对讨论问题、讨论方法、讨论场景进行把控与预设,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蓉,左晓园.试论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1:161-163.
[2]刘梅兰.“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07: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