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CT测量参数变化分析

2021-12-23夏从羊王德阳冯晓强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1期
关键词:病组尾状核脑室

杜 文,夏从羊,王德阳,冯晓强(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阿尔茨海默病为临床常见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多发,目前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患者可表现出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降低及抽象思维能力下降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并治疗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干预的重点[1]。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无特异性指征,通过影像学图像定量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部结构改变,可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进而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 CT)可通过X射线束对脑部层面进行扫描并重建图像,可立体反映组织结构变化,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测方案,但目前其定量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对2017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对照研究,均行头颅CT检查,旨在探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CT测量参数变化,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6例纳入阿尔茨海默病组,另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接受头颅CT检查。阿尔茨海默病组男26例,女30例;患者年龄60~78岁,平均(67.35±2.31)岁;健康对照组男28例,女28例;患者年龄60~79岁,平均(67.80±2.0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纳入标准:①阿尔茨海默病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2]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具有完整影像资料者;③未合并抑郁、焦虑等其他精神疾病者等。排除标准:①合并脑部感染者;②对检查方式不耐受者;③既往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病史者等。

1.2 方法

CT检查:仪器选用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荷兰飞利浦),行常规头颅CT扫描,测量时要求患者体位正,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管电压参数为120 kV,管电流参数为380 mAs,层厚及层间距参数均为5 mm,按OM线进行扫描,均采用径线测定法测量脑部结构,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阅片前经统一培训,以阅片共识为判断依据。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外侧裂宽度、额角指数(两额角间最宽距离/同一平面内板间径)、尾状核头间径;②观察并比较两组第三脑室宽度、脑沟宽度、大脑纵裂宽度变化;③两组影像学图像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外侧裂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头间径比较

阿尔茨海默病组外侧裂宽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额角指数、尾状核头间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外侧裂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头间径比较(±s)

表1 两组外侧裂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头间径比较(±s)

分组 例数 外侧裂宽度/mm 额角指数 尾状核头间径/mm阿尔茨海默病组 56 5.31±1.47 0.30±0.08 21.83±4.78健康对照组 56 1.13±0.23 0.37±0.06 45.11±4.52 t 26.053 6.492 32.817 P<0.05 <0.05 <0.05

2.2 两组第三脑室宽度、脑沟宽度、大脑纵裂宽度比较

阿尔茨海默病组第三脑室宽度、脑沟宽度、大脑纵裂宽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第三脑室宽度、脑沟宽度、大脑纵裂宽度比较(±s)单位:mm

表2 两组第三脑室宽度、脑沟宽度、大脑纵裂宽度比较(±s)单位:mm

分组 例数 第三脑室宽度 脑沟宽度 大脑纵裂宽度阿尔茨海默病组 56 7.32±1.41 4.50±1.38 6.02±1.34健康对照组 56 4.55±1.46 3.01±0.41 4.59±1.53 t 12.656 9.598 6.520 P<0.05 <0.05 <0.05

3 讨论

研究[3-5]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3.21%,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该病已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阿尔茨海默病虽然并不致命,但患者表现出记忆力降低、认知障碍,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6]。及时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的重点,探究高效、精确的影像学诊断方案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控制效果,本研究采用CT定量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脑部结构差异,为定义病理阈值提供依据,取得一定成果。

人体衰老后脑组织可表现出生理性萎缩,但既往研究[7]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组织含铁量显著增加,可增加脑组织损伤,催化自由基形成,加重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脑萎缩的发生,也有研究[8]指出,阿尔茨海默病脑组织损伤以海马、顶叶退行性病变为基础。CT可直接行任意方向切层,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获得精细清晰的脑血管重建图像,可充分表现脑形态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CT阿尔茨海默症早期影像学特征以脑萎缩征象为主,其次是脑灰质白质界限模糊较明显及脑室扩大征象,阿尔茨海默病组外侧裂宽度高于健康对照组,额角指数、尾状核头间径低于健康对照组,提示相较健康人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CT测量参数定量检测结果发生变化,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断鉴别的依据。外侧裂宽度可反映颞叶的萎缩程度,额角指数为额叶萎缩程度的指标,阿尔茨海默病大脑神经凋亡、细胞数减少,可导致认知功能异常,在脑组织结构中表示为颞叶的神经元丧失,海马萎缩并侧脑室颞角牵扯扩大明显,增加外侧裂宽度,缩短尾状核头间径,降低额角指数[9]。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组脑沟宽度、大脑纵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脑沟宽度、大脑纵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定量检测的指标之一。脑沟为大脑皮质在大脑表面形成众多皱褶,第三脑室宽大部分位于两侧丘脑之间,呈狭长间隙,前上方经室间孔与侧脑室沟通,后下方与中脑导水管相连,大脑纵裂为大脑中线结构,而CT上大脑纵裂是脑正中的细长的低密度带,脑沟宽度、大脑纵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增加提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组织萎缩严重,绝对体积与正常健康人群存在差异,使得神经功能恶化[10]。

综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健康人群CT测量参数定量检测存在差异,可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提供依据。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研究样本量较少,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因此,临床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CT测量参数变化,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病组尾状核脑室
在DRG付费下中医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前10病组分析研究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尾状核头的弥散峰度成像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共病情况分析
英语词块研究的进展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表现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尾状核出血性脑梗死1例报告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