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腹部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观察

2021-12-23宗照炎曹国臣常可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1期
关键词:胃镜腹部肝硬化

张 笑,宗照炎,曹国臣,常可可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放射科 山东 枣庄 277000)

在临床中,肝硬化属于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肝细胞广泛性的坏死和病变,纤维组织出现弥漫性的增生,形成假小叶和结节,且小叶结构受到破坏。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患者会出现衰竭症状,该病存在不可逆性,对患者的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1-2]。我国肝硬化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且现阶段呈现明显的增高趋势[3]。国内外研究显示,门脉性肝硬化的发生主要与毒物中毒、营养缺乏、酒精中毒及慢性肝炎等密切相关,多为小结节型肝硬化,通常情况下结节最大直径不会超过1cm。对于坏死后性肝硬化来说,其主要由严重的药物中毒、严重坏死的慢性活动性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发展而来,为混合型肝硬化,结节大小不一[4-5]。肝硬化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需要实现对肝硬化的准确诊断。因此,本文主要探究肝硬化腹部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放射科收治的55例肝硬化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8例,女27例,平均年龄(62.25±4.02)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22±4.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腹部CT检查:采用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CT机,首先实施常规平扫,然后将扫描强度加强,层厚和层间距的大小均为5 mm,螺距7.5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扫描速度为3.5~5.5 mm/s。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层厚2 mm;运用机器自带功能软件,进行所需肝叶体积测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肝脏CT值、尾状叶/右叶(CL/RL)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CT值、CL/RL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CT值、CL/RL值对比(±s)

表1 两组CT值、CL/RL值对比(±s)

组别 例数 CT值 CL/RL值观察组 55 76.24±4.24 0.88±0.28对照组 55 58.64±3.51 0.37±0.13 t 23.713 12.252 P<0.05 <0.05

3 讨论

在慢性肝病中,肝硬化属于一种常见病,该病的致病因素十分复杂,通过病理组织检查发现有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隔形成、广泛坏死的肝细胞等,从而形成假小叶或破坏肝细胞的结构,导致肝脏逐渐变形或变硬,最终进展为肝硬化[6-7]。在疾病早期,由于肝脏的代偿功能较强,所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也可能会出现蜘蛛痣、肝掌、肝脾轻度变大、乏力、轻度腹胀等肝炎的表现;而在疾病后期时,患者会有门脉高压、肝功能损害现象表现出来,同时会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在疾病晚期时,部分患者会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例如癌变、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及肝性脑病等[8-9]。按照病理形态的不同,可以将肝硬化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混合型、小结节型、大结节型。胆汁淤积、血吸虫病、代谢障碍、酒精中毒、药物、营养障碍、病毒性肝炎等与肝硬化的发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病是因肝组织结构发生紊乱而引起肝功能障碍,当前临床还没有研究出根治该病的有效手段,在病程发展早期,主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阻滞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早期诊断[10-11]。

临床以往主要通过病理活检、胃镜检查等诊断肝硬化,其中胃镜检查存在较大的创伤性,所以患者对该检查方法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较低,即使患者接受胃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也会因耐受性差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而中断检查。同时,胃镜只可以观察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范围,若患者存在不明显的表现,则会增高漏诊率和误诊率。病理活检是临床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然而病理活检属于一种有创性、侵入性的操作,并且由于肝脏病变存在不均匀的分布,所以容易引起误差,因此限制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8,12]。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完善和发展,使得腹部CT技术逐渐在临床中应用开来,且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腹部CT实际诊断期间,可以密度区分病变部位,临床可以通过对病灶部位的高密度表现进行辨别,以实现对病变局部范围的有效评价,对疾病实现诊断[13-14]。

本文通过探究肝硬化腹部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CT值、CL/RL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主要为,相比于正常人群,肝硬化时,肝脏纤维化改变,同时门静脉的血流灌注发生改变,肝左叶增大,肝右叶常出现萎缩,可能还与肝脏的代偿作用有关,尾状叶增大。综上所述,通过腹部CT诊断肝硬化患者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诊断价值,与正常人群相比,典型肝硬化患者的CT值会有所增高,且CL/RL值较高,根据此依据可以更好地诊断疾病。因此,应当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猜你喜欢

胃镜腹部肝硬化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