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高职院校双困生转化的创新思路分析

2021-12-22张婷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创新思路转化

张婷

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育教学的规模也逐渐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中高职院校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而中高职院校中双困生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对于中高职院校而言,不断去做好双困生的转化工作不仅能够有效地减轻双困生的身心负担,而且可以增强双困生的自信心,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个性,最终使双困生健康成长,学有所成。但是笔者了解到,有部分中高职院校对双困生转化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此,本文通过说明中高职院校双困生群体的特点,分析目前中高职院校贫困生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中高职院校双困生转化的一些创新思路,希望能够给相关的中高职院校借鉴参考。

关键词:中高职院校;双困生;转化;创新思路;原因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落实和推進,人们对中高职院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中高职院校,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困生。这里所说的双困生指的是在中高职院校中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所引起心理压力,导致其心理出现一定消极的变化,出现了心理困惑的问题,甚至是心理病态的情况。根据有关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全国中高职贫困生大约有100多万人,大约占了整个中高职院校学生人数的12%左右。这么大数量的贫困生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国家也出台了很多帮扶政策,就在贫困生问题得到缓解时候,近几年这一部分的学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心理贫困,在叠加了经济贫困的因素之后就形成了双困生,其逐渐成为中高职院校中重要群体。对于这些双困生来说,他们既存在经济贫困的情况,又存在心理的问题,比普通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这不仅削弱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不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难以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优势。为此,这就需要相关的中高职院校要着重的去做好双困生的工作,引导双困生脱困从而健康成长。

一、中高职院校双困生群体的特点

(一)经济贫困

贫困生的标准是在家庭中人均的收入相对较低,又背负着一定数量的债务,只能保持着基本的生活费用,甚至学费的交收都出现无法凑齐的情况。对于那一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只能通过借债的形式上学的学生,我们将其认定为“特困生”,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一所普通的中高职高校之中,有大约15%左右的贫困生,其中有7%是特困生。这一部分的贫困生主要是来源于落后地区、农村地区或者是一些下岗职工的家庭中,原本的生活可以说已经是非常艰辛了,加上学费的压力使得他们在经济上变得更加的举步维艰,且经济的贫困需要他们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进行兼职工作,这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完成学业。

(二)心理贫困

1.贫富问题所造成的自卑感和落差感

对于那一些处在贫困环境下的学生而言,其在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上和小康家庭的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在心理问题上,有部分的贫困生会出现自卑、孤僻和封闭的心理问题。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在中高职院校中,有将近75%的贫困生对自己的经济贫困的现象感到羞耻;有25%的贫困生则感受到自卑的心理,并不想让别人了解到自己的经济情况,抵触师生的帮助和同情,甚至有一些贫困生还出现极端的心理,不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这就是贫富问题所给贫困生造成的自卑感和落差感。

2.自我施加的压力引发焦虑

对于贫困生而言,其家庭都会对其有着较高的期望,其肩负着改变自己命运以及带领家庭走出贫困的重任。这也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奋斗的目标相对比较高。但这种过高目标的设定没有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导致他们在现实之中惨遭打击,这无形中给其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3.自我封闭难以推进人际关系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绝大部分贫困生由于贫困的原因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闭塞的情况。在自卑因素的影响下,很多贫困生都会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自我封闭和不愿主动和同学进行沟通的情况。但是实际上他们非常渴望融入同学的群体之中,希望能够得到同学的认可,却不愿接受同学的帮助。这样的心理因素很容易使其心理出现敏感的情况,造成情感和情绪上剧烈的跳动,以至于让别的同学感到很难和其进行相处。

二、中高职院校贫困生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向前看”和“向钱看”问题的争端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使得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金钱观念也逐渐充斥着社会环境之中,对于贫困生来说,其就很容易思考自己到底是“向前看”还是“向钱看”,若是贫困生挑选了“向前看”,那么就说明着他必须要比其他学生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期实现自己的理想。若是贫困生选择了“向钱看”,那么其就会侧重于物质利益来,对金钱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们只想着如何的快速赚钱不让别的同学看不起自己,这就很容易使其出现了攀比的不良心理,即使他们得到资金的资助后,并没有将资金用在教育层面,而是和其他同学攀比吃、穿和用等方面。若是出现其他学生嘲笑自己的情况,那么其自卑感和焦虑感就油然而生。

(二)对贫困生不当资助方式造成的影响

贫困不仅仅只停留在物质概念上,而且其也包括贫困生的隐私、人格和尊严等层面。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着,要想去帮助贫困生,除了需要对其进行经济支持之外,还要从他们的隐私、人格和尊严上对其进行帮助。但是据笔者了解,当前在帮扶贫困生的问题上,都是以大张旗鼓的宣传形式对其进行资助,如:捐赠仪式等。我们不可否认其在动机和出发点上是好的,但是这种动机和出发点的存在会进一步的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我们都知道,贫困生心理非常敏感,其是不希望被别人贴上经济困难的标签。为此,即使是一些学生得到了经济扶持,但是却对其心理造成的损伤,严重了挫伤贫困者的自尊心,加剧了自卑心理的形成。

(三)中高职院校缺少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贫困生这一群体在近几年来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但是,这种关注仅仅只停留在经济的扶持层面,很多中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的去了解到贫困生的心理以及思想问题。虽然很多中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贫困生这一群体的特殊心理需求无法得到解决。

三、关于中高职院校双困生转化的创新思路

(一)多种措施助力学生经济脱贫

首先,各个中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时做好相关调查工作,尽可能了解贫困生的基本情况,建立贫困生档案,及时做好跟踪工作,切实解决贫困生在经济上的困难:对于经济特困的学生,可开辟绿色通道,减免或暂缓部分费用;通过开设勤工俭学岗位,让贫困学生发挥个人能力,依靠自身劳动及所学获取酬劳,从而树立信心;通过设立奖助学金,让家庭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能够体面地获得资助,从而更加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其次,学校的扶持力量是非常有限的,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让社会机构或者相关的团体参与到帮扶贫困生的工作之中,共同解决好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

最后要助力学生脱困,政府要深入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分析其家庭致贫的原因,并妥善的去解决或者安排相关的工作,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贫困生的转化。

(二)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脱困

心理问题也是影响双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物质帮助的同时更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脱困,对双困生进行人性化关怀,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首先就是要建立完善心理辅导机制。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平台,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心理教师队伍,制定相应的辅导工作机制。在全面掌握双困生的基本情况,做好其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定期跟踪,加强人文关怀。对心理产生特殊变化的双困生,安排心理教师提供一对一对其心理进行及时科学的干预,避免不良心理的产生;

其次要建立完善雙困生激励机制。学校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设立奖助学金,表彰先进个人,设立勤工俭学岗位等一系列措施,发扬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最后要建立完善双困生职业能力提升机制。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双困生提升职业能力。为其配备专门的职业导师,指导其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提升专业知识;鼓励其参加社会、社团活动,增强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参加职业素质拓展,学习就业技巧,提升就业能力。鼓励其参加创新创业课程,激发双困生双创能力。让双困生在一系列职业能力实践活动中体验满足感和获得感,从而摆脱心理困境,培养乐观向上,顽强拼搏的优良品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中高职院校双困生转化的创新思路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相关的中高职院校充分了解双困生群体的基本情况,通过多种措施助力学生经济脱贫、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脱困等措施来促进双困生的转化,减轻双困生的身心负担,增强双困生的自信心,发挥个性才能,塑造坚毅品格,帮助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王文祥,储叶青.关于高校“双困生”问题的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

[2] 金铃.谈职业院校如何转变“双困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3] 董雪艳.关于双困生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思考[J].才智,2018..

基金项目:(2021年南通市青少年工作研究基地项目课题 项目编号:人才培育20210310)。

猜你喜欢

创新思路转化
浅析服饰品设计中编织艺术的有效运用及创新
新时代下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思路与改革意识研究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探究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的探讨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