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探究
2021-12-22施庆丰
施庆丰
摘 要:基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融入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与所学内容产生情感互动,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设计,应用案例教学法、小组探究法、故事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实现课堂组织的多样化,同时,增加社会实践内容,开展科学教学评价,以此不断提高情感教育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价值观;案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25;G633.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2-0133-03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情感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能够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重点探究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情感教育内涵简述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情感特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与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理解和感悟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就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记忆,而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实现个性化发展。情感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1)趣味性。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构建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情境。当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就高,情感就会得到充分释放,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2)情境性。情境教学法是情感教育最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与情境教育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3)感染性。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行为是富有感染力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进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之间也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人文性。新课改倡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充满人文性的教学模式,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5)创造性。在实施情感教育时,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情感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判断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逐渐形成健全人格。
(2)情感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高效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还要具备综合素质,如分析问题的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等。情感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精神。
(3)有利于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标准答案固定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性。而融入情感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变化,还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教学现状
(1)情感教學目标有待明确。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情感教育的本质。这样,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关知识,但在思想上并没有产生认同感,更不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没有体现出情感教育的真正价值。
(2)忽视学生的真实情感。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时,流于形式,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自然也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的教师将情感教育理解为聊天,虽然课堂氛围活跃,却失去了情感教育的意义。
(3)情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率。反之,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缺乏学习兴趣。部分教师在情感教育中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1)完善教学设计,融入情感因素。在融入情感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立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充分突出“情感”二字,从课程的导入环节到新知教学环节,再到总结评价环节都要基于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将知识入脑入心。例如,在教学“坚持依法治国”时,本单元的情感元素是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含义、本质、目的,让学生明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然后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选择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选择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可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公民基本权利”时,教师可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生活化的典型案例: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其起名叫小A。小A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小A喜欢写作,升入初中后,两篇文章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品学兼优的小A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后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5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小A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讨论小A享有哪些公民基本权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生活实践,纷纷说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等答案。
(3)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情感教育中,教学气氛能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其中,宽松、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例如,“依法行使权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依法行使公民权利的意义,树立依法办事的意识,学会正确行使和维护公民权利。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经验,不懂得如何行使和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在某航班上,一名3岁儿童未购票而登机。这导致全体乘客重新安检,原计划的起飞时间推迟3个小时。航空公司对此次航班长时间延误而耽误旅客行程深表歉意,并表示,针对本次航班旅客的补偿工作已经启动。生动的画面,熟悉的内容,让学生对视频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并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假如你是这次航班的旅客,你会主动维权吗?维护权利需要遵守程序吗?为什么?”经过热烈讨论,学生认识到每个公民都应该按照法定程序办事,并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增强情感体验。为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认知水平,科学建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性,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例如,在教学“国家行政机关”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理解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含义、组成、职权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交流、探究,从而认识到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性,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自觉支持依法行政,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5)联系生活实际,升华学生道德情感认知。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为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提高情感认知,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将教学内容和生活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经验。这样,学生就可结合已有经验和认知,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构建,挖掘其中的情感元素,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所以,将生活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够使传统枯燥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生动、活泼,逐渐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例如,在教学“公平正义的价值”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小A无证驾驶机动车上路,被交警拦下后,拒不配合检查,也不接受处罚,反而打电话试图找朋友帮忙免于处罚。请问,小A的行为违反公平原则吗?对于这个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非常高,并很快给出一致的答案:小A违反交通法规,接受处罚是公平的,而其找朋友帮忙就违背了公平原则,同时也是违法行为。可见,鲜活的生活事例能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6)故事教学法,丰富学生情感世界。道德与法治教材图文并茂,对此,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开展看图讲故事等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强化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吸收。例如,在教学“公民基本义务”时,教师可出示相关漫画,让学生观察、分析漫画,根据文字描述分析漫画涉及的公民基本义务内容,以此加强对公民基本义务的理解,并认真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
(7)增加社会实践内容。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为避免出现课后作业过度书面化的情况,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探索新知,掌握新知。例如,在教学“自由平等的追求”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探究作业,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存在的身高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等就业歧视行为。通过实践调查活动,学生形成了多样化的个性作业,认识到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从而在情感上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形成认同感。
(8)评价机制科学化,调动学生积极性 。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以及不足,进而制订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在评价方法上,教师要讲究策略,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综合考查学生,如课堂表现、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等,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五、结语
情感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将教材作为载体,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其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汤新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浅析[J].中学课程资源,2020(05).
[2]孟令坤.淺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2020(04).
[3]吴冬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与“理”研究[J].内蒙古教育,2020(11).
[4]雷广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07).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into Emotional Education
Shi Qingfeng
(Hainan Middle School, Haime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Nantong 226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aching goal of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actively integrate the content of emotion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Emotional education is a novel teaching model, which can make students interact with their learning content, so as to form correct values. In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update educational ideas, improve teaching design, apply case teaching method, group inquiry method, story teaching method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lassroom organization, increase social practice content and carry out scientific teaching evaluation,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emo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promote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emotional education; sense of worth; case teaching method; story teach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