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抱生活中的小确幸

2021-12-21王绮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习作情感同学

王绮

巴尔扎特说:“童年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我想,那美妙的花样少年,一定是拥有纯粹而不染尘埃的心灵,更是懂得拥抱生活中温暖的小确幸吧。而让我对孩子们纯粹心灵感受至深的一个单元教学是统编版小学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一、单元材料,活学活用

“难忘小学生活”单元内容由 “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別”两大板块组成。两个板块的“阅读材料”中都有可以借鉴的写作范文:“回忆往事”板块内容有两篇感恩老师的文章,一篇是中国著名乡土作家刘绍棠的《老师领进门》,一篇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刘蓓佳的《作文本上的红双圈》;“依依惜别”中有当代诗人何其芳的诗歌《我为少男少女歌唱》,有戚书哲的《给老师的一封信》,还有给老师的赠言等题材。如何充分运用材料阅读,开展学生习作训练?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文本范例,写作引领;生活储备,采撷素材;观思相随,说写同步;个性评价,推波助澜。

二、文本范例,写作引领

课文就是最好的范例,是孩子习作的范文。可以说,课例是教材编者精心挑选,为孩子们呈现不一样的小学生活影像。毋庸置疑,范文在孩子们习作前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习作活动自然就事半功倍了。我的教学安排和策略如下:

1.文本选材鉴赏。本单元课文内容鲜活。在作者的笔下,《老师领进门》中擅于教诗歌时编故事的田老师,《作文本上的红双圈》中喜欢在好词句下画红双圈的语文老师,《给老师的一封信》中和蔼可亲、字如其人的方老师……相同题材的阅读材料,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无限怀念,表达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浓情厚意,但切入点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也不同,表述语言也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而这些正是孩子写好习作的关键。

2.活动激发情感。六年级的孩子临近毕业,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和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永久珍藏,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于是,学习材料以后,我们开展“毕业季感师恩活动倡议”活动。同学们热情高涨,金点子真不少:找以前的老师聊聊天,给最喜欢的老师送张贺卡、写一段话、写封信、画一幅画、唱一首歌、照一张相留念……

每个人的成长中,怎么少得了母校、恩师的关怀和帮助?临行临别,同学们心中激荡着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因此,品读“阅读材料”中形象鲜活的老师形象自然而然也勾起同学们对自己六年小学生活的深情回忆,珍藏在心灵深处的点滴感人瞬间就鲜活起来了。可见,激发学生的情感,不管是说或写都会事半功倍。

三、生活储备,采撷素材

在孩子们的感师恩情感充分激发起来后,我们开展了“拥抱小确幸”感恩体验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懂得: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从细微处感受关怀的温暖,拥抱当下的微小的小感动、小确幸,把生命中绽放的光华一一珍藏!我们的“拥抱小确幸”温情体验活动这样进行:

1.唤醒生活储备。人们都说: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作文素材的宝库。因此,就单元学习内容的深入,我们先后布置了“回忆小学生活”“我的成长日记”“难忘的老师”等实践活动,还有“师生情小故事分享会”和“我喜欢的老师”。

众所周知,中山火炬开发区依托国家级技术产业的发展,经济产能一直在省市中领跑,是中山市教育强区,教师都是全国范围内招聘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都相当高。特别是我们香晖园小学倡导的关怀教育理念,经过十年的实践可见,师生之间关系和谐美好。活动中,有的同学分享了老师对入学不适应的自己的鼓励和陪伴,有的同学对老师生动幽默的授课特点娓娓道来,有的同学展示了和老师在活动中团结无间的照片小故事,有的同学深情回顾自己遇到挫折时老师给予她的拥抱和温暖……

是啊,六年级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了六年,即将离开小学,开始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了。六年来,孩子们和老师朝夕相处,从天真烂漫的幼儿长成身心健壮的少年。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喜悦、忧愁或感人的事啊!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更见温情。那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海洋中的浪花,花海中的并蒂莲,只有细心采撷,才能感受其中的美妙。

2.媒体辅助技巧。我们的“我与恩师”分享会,正是基于让学生学会感恩身边生命中的遇见的人与事,丰富情感体验,懂得感恩生活的情感教育课例。活动前的激情导入,我的课件视频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细节入手,撷取能引起大家的美好回忆的照片和小视频,配上舒缓的钢琴音乐,更好地为同学们的深情回忆提供情感喷发的环境。

3.随记感动瞬间。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产生感悟是瞬时的,也就是感悟具有及时性。就如我们听了某场报告,看了某部电影,听的时候,看的时候,也许热血沸腾,感慨万千。可过了两天,这种感觉就减弱了,再过几天,这种感觉就被生活中新的东西所取代,原有的感悟只留有一点印象而已。因此,我鼓励学生在相互分享和老师的小故事中产生感悟的瞬间,进行必要的思考,清晰地记录自己当下的感动和感受。这些触及心灵的真情实感最能打动读者。这个过程也同时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练习过程。

4.储备厚积薄发。这种情之所至的积累越多,储备越丰厚,练习越久,学生的感悟能力就越强。所以,让孩子们充分挖掘生活中感人的小细节、小故事、小感动,能为习作提供鲜活的生活储备,减缓写作的坡度,让习作水到渠成。

这就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写作欲望便会逐渐萌生,这样的写作对学生而言是一吐为快的轻松与快乐,怎么还会望而生畏呢?

活动结果表明,只有在习作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才能真正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问题。所以,我让学生储备关于童年生活的回忆、日记、电视节目、课外活动等生活实践和体验活动,是上好分享会和写好习作的关键。

四、观思相随,说写同步

系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师生情、同学情和学生对母校的情感,为学生习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我的习作教学环节是这样安排的:

1.愉悦欣赏。课前,我在班级QQ群相册中挑选孩子们六年小学生活的活动照片,做了一个精美的PPT。课上,那感人的照片,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孩子们重温了一组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感人画面。

2.畅快交际。就其中的某张照片,请照片中的主角说说当时的情景,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就自己选取的素材,说一说自己印象深刻的情节,还原温暖瞬间给自己的真切感受。

3.牛刀小试。学生充分回顾后进行堂上练笔:用两三句话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老师。这种粗线勾勒的手法最具有冲击力,也更具有挑战性。因写作任务小,学生的写作欲望强,完成质量不错。

4.朝花夕拾。这个环节的任务是:想一想,你在“拥抱小确幸”感恩体验活动中独特的感受;看一看,“随记感动瞬间”记录的温言细语。

孩子们写作要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写作的储备越丰富,习作的过程越顺畅。为孩子们打通习作通道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5.随手拈来。这个环节的中心任务是:写一写,你和恩师之间发生的感人事件。表达对恩师的感谢和思念之情。

因为习作任务布置循序渐进,习作难度坡度相对缓和,学生乐于接受。文思泉涌的孩子们更能充分发挥习作主观能动性,在细节描写上特别细腻,情感表达上也更加真挚了。

6.分享成果。习作草稿写完后,学生的成就感满满。我们的习作环节就到了分享成果的环节:给同学们读一读自己的习作,让同学评一评,再改一改。这样就更能博取众长,精益求精了。

7.点石成金。这个环节的任务是:给作文定一个个性化的题目,加上开头结尾,连段成篇,完成习作。习作至此,虽然眼看一蹴而就,但文章题眼和首尾照应最能给习作增光添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的做法是:自拟—分享—修改,让习作更上一层楼。

上述习作教学环节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而情动辞发的认知过程进行。教学过程比较顺畅,但是,大多数孩子在最后的“连段成篇”——给文章加个开头结尾这个环节卡壳。因此,我给予“趣写开头结尾”片段欣赏。有了范式引领,孩子们修改后的习作明显添色不少。大多数孩子能在第二节习作课上完成“点石成金—连段成篇”的习作任务。

五、个性评价,推波助澜

一线老师们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课堂评价语的适时运用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它是提升学习情趣的催化剂。我在课堂上的评价语注重正向和积极,特别关注语言的“个性化”。

我給细节过程描写具体的片段点评:“你很会用笔尖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给边叙边议的文段点评:“赞美发自心底,真挚感人肺腑!”或“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我给写完还用红笔添加修改的习作点评:“玉不琢不成器,好文章果然是改出来的”……

这样充满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的写作激情得到正面的引导而产生良性的促进作用。让我觉得欣喜的是孩子们在习作交流和修改环节表现出来的不厌其烦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们的誊抄质量也让人满意。可以说,这次的习作是在愉悦的氛围下完成了,完成的质量还挺让人意外:没有欠交的同学,连平时字数堪忧的“写作困难户”也能侃侃而谈。

这次习作教学反思时,我不由想起美国作家奥·霍姆斯在《男孩们》中说的:“举杯祝贺那个无忧无虑的黄金般的孩提时代,它就像冬夜里的星星,五月的晨露。”是啊,我们都曾经拥有且永记心间的童年生活,应该会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心田。可见,孩童习作情趣的关注,拾起记忆遗珠,温馨重现,让他们学会拥抱生活中的小确幸,让温情充盈心灵,更能让习作凸显个性化。可以说,这次的习作训练,既是孩子们一次成功的习作体验,也是一次成长的回顾和情感教育的升华,让童年生活更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习作情感同学
情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台上
习作展示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