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幼儿读图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1-12-20李冠杰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读图图画小熊

李冠杰

一幅图画上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幼儿需要解读的内容。但是,幼儿的能力有限,读图能力也处于初步发展的状态,还没有形成一套带有个人特色的阅读体系,以至于幼儿在读图时常常出现获取信息散乱等问题,致使幼儿的读图能力始终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价值,可以围绕图画上的信息,向幼儿进行设问,以便幼儿以问题为线索,依次对图画上的内容进行解读,从而促进读图能力的发展。

以《小熊的阳光》这一绘本为例,教师就可以利用线索,引导幼儿对图画上的内容进行解读,从而提高幼儿对图画上信息的获取效果。绘本《小熊的阳光》的内容包含小熊情绪的变化情况、季节变化的线索,以及雪人从出现到最后消失的线索等。围绕上述内容,教师可以在幼儿进行绘本解读前,利用问题引发阅读的线索,以便幼儿的读图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熊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图画中的季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等问题,帮助幼儿以上述问题为导向,逐步解读图画中的线索,提高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显而易见,通过问题发现图画上的线索,能够让幼儿的图画解读活动变得更有方向,以便幼儿在有针对性地分析图画时,精准把握图画上的信息,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

幼儿具有较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能够从一个小小的事物出发,预设出多样化的内容。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也会着力培养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期望幼儿的想象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读图欲望,利用绘本图书,引导幼儿主动猜想图画上的内容,从而使幼儿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假设”中,实现读图能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例如,在培养幼儿的读图能力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媒体技术为幼儿展示一些绘本上的图片,并请幼儿猜测这些图片代表的故事情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这些图片中要表达的内容,并基于思维的发散,尝试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猜测。当幼儿讲述了自己的设想后,教师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幼儿真正地将自己设想的内容变成现实,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深入理解图画上呈现的内容。在幼儿表演活动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享讨论,幼儿在同伴间的想法碰撞中,进一步打开自己的思维,拥有更多分析图画内容的角度。

教师通过展示图画,引导幼儿进行猜图,并让幼儿以多种方式进行阅读体验,能够在丰富幼儿阅读形式的同时,增强幼儿对图片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幼儿的读图能力。

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循序渐进发展的,如果教师直接为幼儿带来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学习态度,甚至会削减幼儿学习的信心,使幼儿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在指导幼儿进行图画解读时,教师也要按照幼兒的学习思维,为幼儿安排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可将一个完整的绘本图书拆解为多个段落,以便幼儿在分段解读中,有效把握图画上的信息,认识复杂图画上的内容,促进读图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晚安,大猩猩》的绘本阅读中,如果教师直接带领幼儿分析图书上的内容,那么幼儿会因为图画内容过多,而无法有效把握其中的细节,真正有效地提取绘本上的信息。所以,教师可以将这一绘本分割成多个部分,并让幼儿依序进行阅读。《晚安,大猩猩》画面幽默,表现了充满童真色彩的动物世界,尽管整个绘本描述的内容相对简单,但是非常耐读,而且每幅图画上的细节也可供幼儿深思,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图画上显示的不同动物,进行绘本的分段,以便幼儿可以对每幅图画上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从而在发展读图能力中增强理解绘本的效果。

总而言之,对幼儿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是在朝夕之间就可以落实的,而是要一点一滴进行积累。所以,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建合适的读图能力培养模式,让幼儿在爱上阅读中点燃解读图画的兴趣,在把握线索中明确图画上的内容,从而实现有效阅读、优质阅读,以阅读促进幼儿成长。

猜你喜欢

读图图画小熊
小熊
读图
图画捉迷藏
读图
读图
读图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可爱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