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颍东剪纸传承与小学教育相结合的探究

2021-12-20王瑞灵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传承小学教育

王瑞灵

摘要:颍东剪纸艺术是一种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及本土文化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作为艺术传承的后继力量,肩负着对颍东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在学生群体中进行颍东剪纸艺术的传承教育,不仅能让颍东剪纸艺术得到传承。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劳动创新能力和美育品鉴能力。因此,颍东剪纸艺术走进课堂,在校内积极开展教育传承活动,加深对剪纸艺术价值的认识,将颍东剪纸艺术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加以传承与发扬,使其焕发出旺盛的新鲜生命力。

关键词:颍东剪纸  小学教育  传承

一、选题的意义

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颍东剪纸艺术体现了阜阳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与艺术审美,被列入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阜阳非物质文化艺术的瑰宝,然而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的传统技艺与民间艺术逐渐衰落,其传承与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因此颍东剪纸艺术进校园促进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传承工作,从而维护我国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融合教育。

1.推进对颍东剪纸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颍东剪纸的历史悠久,是世代传承的活态技艺,在古代剪纸更是女红的基本功之一,受到社会群众的喜爱。学校教育是传承与弘扬民间文化艺术的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教育传承去理解民间民俗艺术的独特艺术价值和本土文化精神,能实现学生对颍东文化的根性认知,从而维系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推陈出新,结合现代艺术创作建立非物质文化的发展脉络,两者相结合更好地发展现代艺术,将民间剪纸艺术活态传承保护。

2.提升学生美育品鉴能力

走进课堂的颍东剪纸艺术教育不仅对其有保护传承作用,还能反作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剪纸教学了解颍东剪纸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品鉴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性发展。传承至今的现代剪纸艺术的技术高明,剪纸作品图案丰富多样,在教学中具有艺术欣赏性,值得学生观赏品鉴,激发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可以观察作品的造型及构图剪贴模仿作品,了解剪纸语言,还可以请阜阳颍东剪纸传承人程兴红做客课堂展示指导,在大师的带领下了解剪纸过程的动态技法,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格,提升自身的品鉴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

颍东剪纸艺术是活态传承的动手技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课堂上,欣赏颍东剪纸艺术作品,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教师亲自示范并指导下,通过剪刀及纸张如此简单的工具与材料进行基础的剪花,体验剪纸艺术,学习剪纸技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则通过撕纸贴画,培养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剪纸艺术的图案多样,没有固定的造型,究其本意就是一种直接的创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减少对学生的思维限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通过动手创新,剪(撕)出形式多样的作品,培养了学生劳动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二、省内外研究现状

1.省外研究现状

目前全国很多地方是把剪纸作为一个校本课程在开发和研究。主要研究有:作为劳动技术课程范围内进行的是辽宁省辽阳市九中承担的《剪纸》课题研究。王红霞的《剪纸课题有感》中指出要讓学生了解了祖国剪纸艺术的特点,也要让学生了解剪纸语言,在教学中要了解文化历史和艺术特点、丰富剪纸表现、鼓励创新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温州市的课题《剪纸艺术与校园文化整合的实践与研究》,此课题通过剪纸内容、教育途径、剪纸方法的创新和突破,把剪纸与儒学文化相结合,剪纸与校史文化相结合,剪纸与科技特色文化相结合形成特色资源。

2.省内研究现状

省内剪纸进校园大多只是一次主题活动而已,并没有把这项活动纳入作为一项长期的课题范畴研究。其中安徽省宣城市第三小学积极开展《皖南剪纸进校园》”校本课程研发,以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为载体,并利用一些重要的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上都没提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感知程度,此课题则传承颍东剪纸并结合小学阶段不同年龄特点,引入了撕纸贴画这一个符合低年级学生动手能力,撕出对剪纸的热爱,剪让撕纸更精致,使得“撕”与“剪”有机结合,弥补了因年龄小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的缺位。

三、剪纸进校园发挥的作用

1.加强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小学生剪纸艺术是小学生另一种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小学生用作品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剪纸萌发小学生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2.有效地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让剪纸活动带给小学生愉悦感、成功、自信等体验

剪纸艺术是以纸和剪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小学生在剪纸活动中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尽情的表现在纸上,表达了他们的认识和对事物爱憎的情感,表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宣泄了其内心真实的情感。小学生通过大脑构思,情感投入,动手剪裁,最后完成作品这一系列过程,能使小学生产生积极幸福的情感体验和愉悦的满足感,增强其自信心。正如罗恩.菲德所倡导的“让儿童以异于其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自我表现的信心”。

3.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剪纸艺术很热衷,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小学生在剪纸艺术活动课上,能够全神贯注的通过灵巧的小手剪出一个个精美、充满童趣的作品,就连平时坐不住的小学生在看到剪纸时眼睛里都会神采奕奕,聚精会神。小学生时期是培养小学生专注力的关键期,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如果我们抓住他对剪纸艺术的投入和专注,将使小学生受益一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剪纸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每个小学生都会沉浸其创作的乐趣之中。

4.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剪纸活动中,小学生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欣赏等一系列的体验,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愉悦身心,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

1.研究思路

邀请颍东剪纸传承人程兴宏为学生上课,并参与此课题的研究。

(1)收集、整理颍东剪纸相关资料和阜阳市颍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2)研究学习颍东剪纸材料、工具与技法。

(3)根据颍东剪纸学习材料、工具与技法,研究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4)研究如何把颍东剪纸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5)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形成成果。

2.研究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主要开展学生通过非物质文化教育,在学习、做事和做人三个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2)把非物质文化融入教和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策略和新模式研究。(3)优秀非物质文化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评估的研究。(4)优秀非物質文化(颍东剪纸)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中特殊案例分析。

研究重点:探索出把非物质文化(颍东剪纸)融入教和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策略和新模式。

研究难点: 探讨如何把所学践行于现实生活当中。

研究对象:在校小学生

3.思路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在大量调查学生的基础上,了解学生非物质文化(颍东剪纸)的掌握现状,找出学生不喜欢非物质文化及掌握少的原因;其次,提出行动方案的假设,采取行动研究法,进行实践性探索与研究;最后,进行经验总结及探讨,将取得的成功经验及主要做法进行推广。

具体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资料收集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步骤:

本课题从2020年12月开始,2021年12月结束,为期一年,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2020年12月——2021年4月   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成立课题组。

2.通过调查、咨询,请专家指导,确定课题名称,拟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3.认真研究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行事历。

4.组织课题组进行系列的学习活动。

5.对本课题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工作。

6.准备好课题实施所需的硬件设施。

(二)2021年4月——2021年8月   实践教育阶段

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全面实施研究工作。主要完成的工作有:

1.成立非物质文化(颍东剪纸)学习小组,定期进行非物质文化(颍东剪纸)教育,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

2.对全体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颍东剪纸)教育,以总结普遍规律。

3.开发属于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颍东剪纸)校本教才。

4.建立定期交流学习机制,督促师生完成研究和学习的任务。

5.课题组在完成各自的研究任务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初步总结,初步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提纲。

6.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三)2021年8月——2021年12月    总结验收阶段

课题组召开课题结题研讨会,对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完成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撰写等工作。整理资料,准备结题,申报验收评估。

总体框架:

(1)课题组选择素质高的教师,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健全制度,合理规划

(3)拓展非物质文化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

(4)加强非物质文化教育中的有效性活动

五、课题成果及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颍东剪纸地方校本教材

3.师生原创剪纸作品集

颍东剪纸艺术是一种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及本土文化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青少年作为艺术传承的后继力量,肩负着对颍东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在学生群体中进行颍东剪纸艺术的传承教育,不仅能让颍东剪纸艺术得到传承。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劳动创新能力和美育品鉴能力。因此,颍东剪纸艺术走进课堂,在校内积极开展教育传承活动,加深对剪纸艺术价值的认识,将颍东剪纸艺术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加以传承与发扬,使其焕发出旺盛的新鲜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

[2]王红霞 . 《美术教育研究》.2016.

[3]陈汉军、孔媛媛 . 《山东青年》.2019.

[4]李春平,马友松,陈学华,李国良,李新华 . 《《小说月刊:下半月》》.

(本文系2020年度安徽省阜阳市社科规划课题“纸上生花--颍东剪纸传承与小学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为:FSK2020084)

猜你喜欢

传承小学教育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