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预习作业,促进师生和谐对话
2021-12-19吴陈轶
吴陈轶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过程设计也应该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预习环节作为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关键阶段,对于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优化课堂学习过程都有着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在生本课堂、互动式课堂等理念的影响之下,有效的预习安排也将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学习中的和谐对话。本文将就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预习环节、课堂学习、和谐对话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8-223
数学是一门重视实践和探究的学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传递必要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能够为学生传递有效的数学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在此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探究数学。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学学习中预习任务的设计就显得很有必要,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之间,学生完成一个独立的学习、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其带来的学习效果是显著的。一方面,它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在另一方面,学生带着一定的知识理解进入课堂,能够更好地跟随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和谐对话、有效对话打下良好的基础。下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对此进行论述。
一、预习内容和方法的有效选择
数学知识大多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学生很难独立地在预习阶段进行深入的知识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引领作用仍不可忽视。基于此,教师在预习环节中的内容选择和方法设计就显得尤为关键,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预习效果以及课堂参与程度。在笔者看来,传统的教学思路将预习任务的设计局限在基础知识的层面之上,忽视了学生在预习环节中的思考、探究及实践的过程,也无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的预习安排,无论是预习过程还是预习方法都显得单一和枯燥,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数学预习需要做到目标明确、过程合理、方法明确,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能力、情感的共同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首先尝试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引导和规范,如在课本新知的阅读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标注”、“演绎”、“思考”、“存疑”等预习思想。在科学的预习方法指引下,学生对重点的概念类、公式类数学知识进行标注,对课本中的例题进行动手动脑的演绎,对课本中的难点、疑点进行思考、存疑,并在课堂学习中与教师进行交流;此外,针对不同的知识特点,预习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也可以具体化,如在几何类知识的预习任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动手实操中进行预习,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空间观念等。
二、重视数学预习单的有效设计
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前预习的理解仍体留在“预习新知”这一抽象的层面上,学生的任务仅仅是“预习新知”,缺乏具体化、有针对性的预习过程,实际上造成了预习环节的形式化。在此基础上,学生没有带着自己的思考、理解和疑问进入课堂,师生之间的有效、和谐对话也就存在阻碍。在笔者看来,数学预习单的有效设计能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破解这一难题,通过预习单帮助学生完成旧知到新知的过渡以及知识理解程度的不断深入,同时通过预习单中预习任务的安排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理念,促进课堂上的有效师生互动。
例如:在数学预习单的第一部分,教师可以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如在有关“分数”这一部分的预习单设计中,教师可以首先围绕分数的产生、概念和特征来为学生设计填空题,以此来鞏固基础知识、梳理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预习单中围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学生设计更高层次的预习任务,如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以生活中的“分蛋糕”情景为例来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更形象化的思考和理解;最后,围绕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师可以在预习单中引导学生参考课本中的例题来自主设计题目并进行探究。
三、进行科学的预习反馈与评价
在一个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预习环节不是孤立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多地加深对新知的思考和理解,完成到课堂学习过程的过渡。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预习过程、预习结果同课堂学习之间的有效联系,在最大程度上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及课堂学习效果进行优化。在笔者看来,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初进行预习环节的反馈和评价,这便有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反馈和评价也能够帮助营造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对话、教学相长。
例如:在完成正方体、长方体这一部分知识的预习环节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平台来对学生的预习成功进行检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电子白板分别绘制出长方体与正方体,在此基础上分别描述长、宽、高、棱长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等。在预习展示阶段,学生的数学语言或许还不成熟,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于学生所展示出的思维过程、情感体验等等,同时通过鼓励性的评价、平等和谐的互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尤其如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基础、提高理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科学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做好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的选择以及预习单的设计。有效的数学预习不仅影响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学习体验,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有效对话,有效的预习才能够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关键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拴拴.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J].新课程,2021(43):18.
[2]王能银.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的实践策略[J].学周刊,2021(3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