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21-12-19朱晓琳
朱晓琳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孩子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新课改提出的目标要求。为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在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旨在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同时也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 方法
1 引言
数学本身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相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其思維能力的黄金时期,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外,也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应强化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的背景下,家长也更加关注孩子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
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数学思维能力作为一种认知能力,主要是运用数学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包括观察能力、抽象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运算推理能力等能力,这些能力均是人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但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状况来看,有的教师在受到应试教育影响下,会选择让学生死记硬背或大量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弱、变低,更是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思维训练的落实,通过运用有效的训练方式、方法,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让学生能够认识、表达及概括周围客观事物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问题,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大有裨益。
3 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影响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具体为以下:
3.1 小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讲解是重要的内容,许多教师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解数学基础知识,但实际所获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仍然有许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有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较为滞后,在实际教学中片面地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以致于忽视与学生的深度沟通、交流,继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感受及体验不佳,难以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对基础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加之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就无法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与内容。而在小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的情况下,也势必会对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3.2 教师缺乏对思维能力培养的足够重视
在新课改背景下,尤其强调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虽然目前许多教师逐渐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在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但也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然有个别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足够重视。主要表现为个别教师往往会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3 教师的教学思想较滞后
教师的教学思想滞后,也是导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模式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仍坚持自己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忽视学生体验和感受,而且通常会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知识灌输,使得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而这一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这样也不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而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3.4 必要的课外延伸不足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绝非是一蹴而就的。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外时间,也需要教师与家长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必要的课外延伸明显不足,表现为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加之许多家长忙于工作也不重视监督和引导,即便学生参加了许多课外辅导班,但仅仅只是学习的量增加,实际上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拓展。
4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4.1 关注学生身心特点,科学进行教学设计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并不强,因此也使得其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分神、注意力不集中,对于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响应。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始着手,深入分析和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应尽可能地设计一些新颖和有趣的内容或环节,由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继而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以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讲的是排列与组合,虽然内容较简单,但是其应用非常广泛,且是后续概率统计知识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简单的排列组合并不完全陌生,在一年级时学生就已经学过用1、2来进行两位数的排列,虽然还未接触到1、2、3这三个数字的排列,但基于原有的基础上,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结合学情,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将重点放在一些有序排列和巧妙组合上,让学生能够从中认识到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之后在通过设计稍微有难度的“摆数”“握手”等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情可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灵活处理教材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在新课引入时,可通过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正式上课前,引入这样一个故事:有三只小兔子周六要到小熊博士家拜访,但当天到了小熊博士家后,发现小熊博士不在家,而且大门门锁上留有这样一张纸条:“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由此引导学生帮助小动物开密码锁。学生在充分童趣的情境中,可积极参与到摆数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并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更强,势必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4.2 创设教学情境,满足学生思维发展需求
单一的理论知识讲解,并不能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知识经验及认知水平并不高,对一些数学知识的理解存有难度,另一方面是因为纯理论知识的讲解,也会容易让学生感受无趣,甚至是厌烦,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何况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避免单一理论知识讲解,也要注重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进入到情境中进行有关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既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能够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以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为例,在学习“4、5的乘法口诀”时,为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课时,教师可引入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今天森林里正在开动员大会,来了许多小动物,前面4排坐满了小兔子,每排有5个座位。后面两排坐的是小乌龟,但是没有坐满,其中有一排有一个空位。那么请问,大家都知道小兔子和小乌龟都分别来了多少吗?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题中的4和5分别代表分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者可以利用教学工具,如利用摆小棒或画图的方式来表示小兔子和小乌龟的数量。有的学生采用了摆小棒的方法来代替小兔子和小乌龟(如图1所示),在求小兔子多少只时,将4个5加起来,可用乘法计算,即4×5=20只;而在求小乌龟多少只时,由于小乌龟两排坐的并不一样,只能够用加法计算,即4+5=9只。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含义,同时也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4.3 每天一个问题,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及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一点,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每天一个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继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比如,教师可围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这一目标,通过“一天一个问题”的练习方式,让学生能掌握思考的方法,并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每天发布一个问题,问题的类型需要每周进行更新,同时以音频、视频、照片等形式发布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吸收。相信在经过一个学期不同主题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各个方面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跟随学习内容的变化不断掌握。另外,在实施“一天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应当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或者是聯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搭建理论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也能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4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思维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思维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这也需要教师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摒弃以往单一化的纯理论知识讲解,应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在基础上寻找与学生兴趣相契合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下,教师不妨将网络在线课程与线下教学有机整合,以此增添数学学习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动力,也能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和学习。具体来讲,教师可利用在线课程中的一些在线讨论、课堂测试、课堂提问等形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有效的互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问题进行直观化的展示,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并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可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4.5 教师要积极做出改变,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是以主导者的身份存在,并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积极做出改变,应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遵循知识探索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具体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二是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思维训练方法,并注重营造优质的思考氛围,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供良好的思考条件;三是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只有真正地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会更加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学习“长度单位”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不同工具来测量桌子的长和宽,如一张桌子的长度是6支铅笔的长,也是29块橡皮擦的长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桌子的长度有变化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从多个角度认识长度单位。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做多方面的努力,既要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符的内容,也要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情境教学、网络在线教学、现代化信息教学等多种方式,从而提升思维教学的效果,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利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J].新课程,2021(28):48.
[2] 高红乾.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1(28):186.
[3] 陈梅.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幻画报,2021(0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