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德育”味

2021-12-19张书迁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小学

张书迁

摘  要: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逐渐加深的情况下,德育受到了教育行业的高度关注,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道德与法治在小学的教学中属于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本身就具有明显立德树人的优势,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授课工作的开展上,良好的德育渗透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的初始阶段,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尤为重要,德育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在小学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会对学生的未来生活甚至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0-0163-02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education reform in my country,moral education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education industry and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various subjects.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are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subject in the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s. I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moral edu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work of the discipline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good moral education can not only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oretical knowledge,but also It can affect students' ideological character and moral quality subtly,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elementary school,the education of core valu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Moral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It will have a profound and positive impact on the future life of students and ev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Keywords】Primary school;Morality and rule of law;Classroom;Moral education

小學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传达,是较为系统化和完整化的德育渗透,是对学生从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心理等多个层面的教育,是整个教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组成,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也对其未来的良好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把学科教学和德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以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为立足之根本,探索出正确的教学方式,发挥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作用,把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明确为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系统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在以后的成长中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德育教学意义及现状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展开阐述,针对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更好的渗透德育进行探讨。

1. 小学德育教学的意义

(1)德育是学生良好观念树立的根基

德育本身是一个广泛的命题,作为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我国的德育承载了上下五千年深远悠长的文明精髓,而如何把优秀的精神文明传承下去,发扬中华优良品德就是当今小学德育教学的工作重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接受系统化教学的启蒙阶段,是塑造三观和人格的初始阶段,其本身年龄比较敏感,易受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因此,选择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学是最佳的教学时期,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有效的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适时的引导懵懂的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素养和人生观念。

(2)德育是教育教学事业的催化剂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其思想最为单纯、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为将来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奠定基础。正确的德育灌输,不仅仅在道德与法治这单一的学科上,也会对其他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事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到决定性的因素。德育可以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改变和完善,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辨别真、善美、丑形成自我约束,对自已的行为理性的掌握。使学生在社会活动方面,向好的方向、正确的道路延伸,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良好的习惯养成也是保持高度自觉学习的动力。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1)教学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引导

在素质教育不断开展的过程中,部分学校越来越关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规划,但是小部分的教师仍然对此门科目的重视程度欠佳,传统的认为只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占比重的科目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直接导致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只粗略的传达书本内容的理论知识,没有深入的探索和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深层次的含义,使学生无法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产生积极和主动的态度,只是潦草的掌握大概理论,是不能从根本上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

(2)教学模式相对滞后,教学效率低下

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仍以课堂大量的灌输和讲述的方式教学,师讲生听的刻板模式,造成课堂的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很难对其内容产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因为大段的文字教学对学科产生厌倦感,这对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重视当前道德与法治在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完善或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3. 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德育教学的有效举措

(1)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式,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认知更加重要。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地提升学习效率,给未来的学习生涯带来长远的收益。在此基础上,教师首先要做到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改善,从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增加学习方式的传授,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认识到学习方式对于知识提升的重要性,不断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在学生形成高效学习思维的同时也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调动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理解课程的同时适当渗透德育,促使学生不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也能对其中蕴含的德育理念有一定的了解和吸收,从而促进正确德育观念的形成。

(2)注重教学情感,加强学生德育理解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不仅有很强的知识性,也具有功能性的教学特点。在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身的真情实感注入其中,运用情感教学法,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沟通,用自身的情感灌输感染学生,这也是本学科的教学目标的体现。教师要学会把德育潜移默化的应用在教学之中,通过对这门学科知识传达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对于德育的重视。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收集生活中的情感元素,升华学生的感情。在本学科的课程教材中寻找贴近生活的实例,做到有效合理地利用素材,增加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也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素材内容,促使学生能够沉浸式体验生活中的德育思想。另一方面,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这门学科的深层含义,做到知识理论与德育的适当融合,让学生在多个方面感受德育的重要性和思想魅力,做到生活和學习中的知行合一。因此,教师在讲解这门课程时要善于运用感情的融入,做到于情于理,把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变成具象化的感情表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德育高标准的教学效果。

(3)改进教学方式,开展德育渗透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展开的过程中,一般教师都会采取生搬硬套的固定教学模式,或者只归纳出知识重点,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产生短暂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往往会因为长时间的理论背诵和知识累积,对学习的产生疲惫以及抵触的感觉,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只是简单浮于表面,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逐渐遗忘,因此,对本学科的知识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教师要改善陈旧的教学理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把教材内容灵活的运用,融入德育的思想理念,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领域的探索和学习。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全新的教学形式,结合当代多媒体科技手段,利用具象化的图片、视频等多方面的创新表达优势,通过播放一些关于小动物的视频或者动画,让学生对小动物产生同情和喜爱的感情,再引导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保护小动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理性思维,教师把教学内容具象化,帮助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来达到德育工作展开的真正目的。

(4)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德育的实施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不仅在于知识的传达,也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良好的素养养成,才能促使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这门课程本身的内容就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因此,教师要重视该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实案例和真实的法治事件来论证理论知识的产生,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意识,总结学习的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好自身的导向作用,养成学生理性思考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展示出本体的道德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着手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为主体的主观意识,善于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由浅入深的层次递进,探索蕴含的德育理念,树立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

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校园生活真快乐》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展开课间游戏分享活动,游戏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在游戏过程中要遵守哪些规则,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的教导学生在任何事情上都要遵守规则,注重自身安全,从小培养其树立规则意识。

(5)挖掘德育素材,回归社会本真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与其它课程而言,更加把德育作为了教学主旨,积极体现了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学要素。在德育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在本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掌握时代的脉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自身需求。众所周知,书本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和养成良好品行的基本途径,那么,挖掘教材资源来进行教学实践的结合就是基本途径意外的有效延伸,教师要牢牢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本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从中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和对于德育理念的好奇,尤其在面对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存在的一系列不符合学生身份的行为,更加要做到理智、理性的引导和教育,结合所学的教材知识,进行深入的沟通,让学生认识到一些行为的不正确,从而更加实际的帮助学生理解本学科的教学意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清晰的认知德育重要性。

总而言之,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要把学生的德育培养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重视德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在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当前小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善于挖掘本学科的教学素材,应加以灵活适当的运用,做到两者之间有效融合、相辅相成,注重学生学习生活知识的点滴积累。通过教师与家长等多方面的通力协作,为学生创造一个德育的和谐氛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德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塑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国平. 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二).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

[2]陈同秀.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科学周刊,2020(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德育小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