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鸡蛋引发的思考
2021-12-17谭发礼
谭发礼
关键词:沟通方式;饮食习惯;同伴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5-0077-02
“有鸡蛋!捆的(方言,是指带壳的整个的鸡蛋),一人一个哟!”午餐时间到了,在教室分餐时,有孩子欢呼道。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班的分餐,孩子们有序排队,舀饭舀菜。我发现,有的孩子左瞅瞅、右瞧瞧,迟迟不“下手”;有的打了一个菜就草草“收兵”;有的则将所有菜品都取了少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在孩子们取餐时,我陷入了思考。
学生们取餐时可能在想:吃还是不吃?吃多还是吃少?自主还是从众?单一还是多样?每个孩子的心里都在盘算着,甚至是矛盾着。学生此刻的一举一动,暴露出一个最普遍的问题——挑食。
再看此时的学生,有的已经开始就餐,有的还在排队。为了不影响整个就餐秩序,我作了温馨提示:“孩子们,你们现在正处于长身体的黄金岁月,请一定要注意合理饮食、均衡膳食哟!要做到合理饮食、均衡膳食,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挑——食,做到营养摄取多——样——化!” 我刻意将“不挑食”和“多样化”说得很缓很重。
温馨提示结束,我发现,航离开座位加入了排队行列。原来,航不太喜欢吃鸡蛋,所以领餐时没有领鸡蛋,此次返回排队,就是来领鸡蛋的。航领到鸡蛋后,径直来到我面前:“老师,我真的不太喜欢吃鸡蛋,我送给您!”
“把自己不喜欢的物品送给他人,体现不出友谊呢!”我笑着回答。
“您不要的话,我就只有扔掉了哟!”
“如果是废品,当然可以扔掉,可是……”
“那,那我送给同学!”还没等我说完,航便接过话茬。
“把自己不喜欢的物品送给他人,体现不出友谊呢!”我再次提示他。
“那,那……”航没有了原来的直截了当,而是显得有些不自然了。
为了化解航的尴尬,我开始替他解围:“待你喜欢吃鸡蛋后,再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吃鸡蛋的喜悦,好吗?”
“那现在这个鸡蛋怎么处理呢?我可以放回桶里去吗?”航试探着问我。
“你先准备把鸡蛋送给哪位同学?请告诉我。”
“您不是说把自己不喜欢的物品送给他人,体现不出友谊吗?”
“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你把他请上来,我自然有办法!”
很快,航拉着同桌池一起来到我面前。“你喜欢吃鸡蛋嗎?”我问池。
“喜欢!”池回答。
“眼前这个鸡蛋,你觉得是独享好还是分享好?”
“分享好!”
“我建议,我们三人一起分享,你与航商量商量,利用我们学过的分数知识,把这个鸡蛋分成三份,可以吗?”
“可以!”池回答完毕,便拿着鸡蛋与航一起回到座位商量起来。
没多久,两个小家伙带着分好的鸡蛋出现在我面前,“您吃整个鸡蛋的二分之一,余下的二分之一由我和池分。我们把余下的半个鸡蛋看成单位‘1,把这个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我吃其中的一份,池吃其中的三份。”航有条有理地介绍鸡蛋的分法。
“你觉得这个分法能不能体现友谊?”我问航。
“能体现友谊!”航稍作停顿后,马上笑着补充:“其实,我可以吃完半个鸡蛋的,只是会浪费一半。”
“既然可以吃完半个鸡蛋,为何自己只分半个鸡蛋的四分之一呢?”我追问。
“为了体现友谊呗!”航笑得很开心。
“三个人分享一个鸡蛋,采用平均分的办法看似公平合理,其实,你们这种‘不平均的分法更有价值,既是尊重老师、关心同学的无声体现,又是纠正偏食习惯的立行立改……”
还没等我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停下后,我指了指装鸡蛋的不锈钢桶:“这个桶里还有七八个鸡蛋静静地在桶底等着自己的主人认领呢!”话音刚落,便有几个身影离开座位……没过多久,或两人分享,或三人分享,或四人分享……教室里欢笑声一片。
此时的我,更加明白,在缺乏发现问题能力、缺乏心理疏导能力前提下的整齐划一的要求或说教,注定是空泛乏力的。只有善于不断从学生日常些许瞬间即逝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从心底解决问题者,才能担起为学生成长筑基、护航的大任。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