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问题驱动 发展核心素养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实录与反思
2021-12-17桑娅洁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221003
桑娅洁 (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 221003)
1 基本情况
在2021年徐州市教学优质课评比中,笔者执教了“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得到了评委的认可与好评,获得高中数学学科组一等奖.本文将这节课的实录与反思整理如下,与大家交流.
1.1 授课对象
学生来自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普通班,数学基础总体较好,具备一定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1.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2(苏教版)第13章中“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对基本立体图形有了直观的认识,了解了平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能用符号语言描述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了用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描述三个基本事实,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三角形中位线与底边等平行关系,本节课是对平面内直线与直线的平行关系的深化与拓展,也为后续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以及各种角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理解并掌握基本事实4与等角定理;(3)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基本事实4与等角定理.
教学难点 等角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2 教学过程
2.1 创设情境,直观感受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基本立体图形,这些空间图形中蕴含着丰富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初中时我们学习了平面几何.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生:平行、相交.
师:公共点的个数如何?
生:平行直线没有公共点,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问题1在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又有哪些?
师: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出示图1).
图1
师:从图形中抽象出的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还是相交直线?
生: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师:有没有公共点?
生:没有.
师:是否存在一个平面,使得这两条直线同时在这个平面内?
生:不存在.
师:确实,这两条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咱们教室里有吗?
生:电灯和黑板上沿所在直线.
师:你能用手中的笔摆出这样的两条直线吗?(请一个学生示范)
师:像这样,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称为异面直线.
师:我们把教室抽象为一个长方体(图2),那么长方体ABCD-A1B1C1D1的12条棱所在直线中,与AA1异面的有哪些?
图2
生:BC,B1C1,CD,C1D1.
师:可见,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了平行、相交,还有异面.其中,平行直线和相交直线是共面的,异面直线是不共面的;如果按公共点个数来划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直线相交,没有公共点的两直线平行或异面.
师:我们将在下节课进一步学习异面直线,今天我们将对平行直线进行深入研究.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经历由平面推广到空间的过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异面直线与平行直线、相交直线的不同,体会生活无处不数学.最终过渡到本节课的主线——长方体,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2.2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问题2在长方体ABCD-A1B1C1D1的12条棱所在直线中,与AA1平行的有哪些?
生:BB1,CC1,DD1.
师:为什么AA1∥CC1?
生:因为AA1∥BB1,BB1∥CC1,所以AA1∥CC1.
师:在平面内平行是具有传递性的,在空间中这个性质依然成立.
(PPT展示基本事实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师:你能用符号语言描述这一基本事实吗?
问题3经过直线外一点,有几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生:有且只有一条.
问题4如图3,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E,F分别为AB,BC的中点,那么直线EF与直线A1C1平行吗?为什么?
图3
生:平行.连结AC,因为EF是△ABC的中位线,所以EF∥AC.又因为AC∥A1C1,根据基本事实4,EF∥A1C1.
师:在立体几何的证明中,每一个结论都应有定义、定理、基本事实的支持,那么AC∥A1C1的依据是什么?
生:因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BB1,BB1∥CC1,所以AA1∥CC1,所以四边形A1ACC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C∥A1C1.
师:很好!(板书此题证明的规范过程)
设计意图问题2的设置在引出基本事实4的同时,也为问题4中AC∥A1C1这一难点的解决埋下了伏笔.问题3和问题4都是基本事实4的应用,平面内常借助三角形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对边证明两直线平行,而基本事实4为证明空间中两直线平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学生初学立体几何的证明,在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用规范严谨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问题5如图4,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证AC∥A1C1,又AB∥A1B1,问:∠BAC与∠B1A1C1是否相等?为什么?
图4
生:可以先证明△ABC与△A1B1C1全等.因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1B1,BC=B1C1,之前证明过AC=A1C1,所以△ABC与△A1B1C1全等,所以∠BAC=∠B1A1C1.
问题6如图5,在空间中,如果∠BAC和∠B1A1C1的边AB∥A1B1,AC∥A1C1,并且方向相同.问:∠BAC与∠B1A1C1是否相等?为什么?
图5
师:这里“方向相同”是指以射线的视角看待角的两边,射线AB与A1B1方向相同,射线AC与A1C1方向也相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探究,写出证明过程,由一位学生代表展示讲解.)
问题7在空间中,如果∠BAC和∠B1A1C1的边AB∥A1B1,AC∥A1C1,那么∠BAC与∠B1A1C1之间有何关系?
生:相等或互补.如果两个角的两边方向相同或方向相反,这两个角相等;如果一组对应边方向相同,另一组对应边方向相反,这两个角互补.
师:可见,要想证明空间中两个角相等,除了两组平行关系,“方向相同”这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PPT展示定理内容:如果空间中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该定理保证了空间的角在平移后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等角定理的探究与证明是本节课的难点,证明定理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问题5的设置为等角定理的探究与证明作了铺垫.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问题6对一般性结论进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层层深入的过程,在合作中体会问题解决的乐趣.
2.3 巩固提升,思悟数学
数学运用:如图6,在 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E1,E分别为棱A1D1,AD的中点.求证:∠C1E1B1=∠CEB.
图6
(学生练习)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内容、方法能力等方面,你有怎样的收获或体会?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由代表发言.)
师:本节课我们以长方体为载体,通过直观感受,了解到空间两条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并对平行直线进行了深入研究.基本事实4将两直线平行问题从空间转化为平面,降三维为二维;等角定理为我们后续研究各种角提供了理论支持.在证明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用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领略更多的数学之美.
设计意图练习是对基本事实4和等角定理的应用,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解答进行展示,可以是严谨规范的,起到示范作用,也可以是有典型问题的,请学生一起修改完善.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探究的历程,领悟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总结数学学习的经验;培养学生反思、概括、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 回顾与反思
3.1 以长方体为载体,明暗线交织
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学习立体几何对我们认识、理解现实世界,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度量计算,是我们探索和认识空间图形及其性质、建立空间观念的主要方法.长方体作为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几何体,是研究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的重要载体.本节课借助长方体模型,以明暗两条线贯穿始终.明线即知识的自然生成过程: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基本事实4—等角定理;暗线即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两条主线共同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效果.
3.2 用问题推进教学,螺旋式上升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思想的源泉,是数学思维的动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本节课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7个问题,利用问题驱动,吸引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象、发现问题,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在数学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深化理解所学内容,发展数学思维.
3.3 重视教更重视学,促素养提升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不仅重视如何教,更要重视如何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会学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