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双能”理念下小学语文“三学”课堂的构建

2021-12-16顾晶晶

山西教育·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三学微课能力

顾晶晶

“三学”课堂主要是指关注学法、整合学材、优化学程的课堂,通过“三学”课堂的建构,能够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而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催生了“教·学双能”理念,不仅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与学校的教学实际相契合。所以,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将“教·学双能”理念与“三学”课堂相融合,促使教师教的能力和学生学的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一、制作微课,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是语文课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资源只有课本和一些教育辅助类的书籍,单一、抽象的学习资源,并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还会让学生对自主学习语文知识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不妨利用微课技术为学生制作学习视频,在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同時,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以《盘古开天地》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读文章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完成对文章重点词汇的识读,强化朗读体会,深入体验盘古的献身精神。(2)增强学生对神话故事特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累积文章中的言辞,促使学生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述的能力。(3)让学生读懂文章,体会盘古的伟大之处,学习盘古舍得奉献的精神等。结合上述内容,教师进行微课视频的针对性制作,并按照未来课堂施教的顺序,对微课中知识的呈现顺序进行安排。在微课制作完毕后,教师将做好的视频发送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浏览,以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文学素养提取微课中的知识,在发展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认识神话故事的基本要素,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可见,语文教师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不仅能够增强自身重构教材内容的能力,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从而在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下,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科学合作,集体交流

合作学习活动是伴随新课改教育理念发展而来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也常常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互动,语文教师也应当改良传统合作活动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教师就可以从任务提出、有效分组等多个细节出发,优化传统合作活动的实施方式,为“三学”语文课堂的创建奠定良好基础。首先,教师对文本内容进行解构,并围绕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水平,为学生设定“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是什么呢?”的合作学习任务。随后,教师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文学素养,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根据自己的想法组织好语言。之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文学素养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等,以互补性作为分组的原则,为学生划分小组,使得各个小组中学生的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学素养发展等各有所长,以便学生在有效的集体交流中完成思维的碰撞,真正提高对文章表达特点的认识效果。

不难看出,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对传统合作学习活动的细节进行优化,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中形成互助的结构,有助于学生在有效的集体交流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深入分析。

三、教师导学,自主探究

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自主分析知识的方向,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而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要素,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解读和分析,并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对语文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探究和解读,以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力和思维力。

例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中介绍了两个不同特点主人公之间互动的故事,强调了人的性格差异。在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先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分析,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以便根据学生的学习思维,为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开启分析活动。在课堂刚开始,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分别有什么显著特点呢?”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有效分析。随后,教师为学生设计“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呢?”“在几天中顾客一共提出了几次制衣的要求呢?”“慢性子裁缝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等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对故事情节进行细细分析,以便学生在逐步解答这些问题中真正地了解课文大意,粗略体验两个主人公不同的性格。

显而易见,教师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重构,并为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能够为学生自主解读文章提供方向,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完成对文章的自主分析。

四、以学定教,多向互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路人,只有教师的教育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共同得到提升,才可以推进优质语文课堂的生成。为了真正贯彻“教·学双能”的教育理念,打造语文“三学”课堂,教师应当搭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渠道,了解学生的个性,从而真正在多向互动中实现以学定教,建构让全体学生都获得公平发展的最佳机会。

例如,在教学《童年的水墨画》这一课的内容时,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获得成长,教师可以先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建立与学生之间的线上互动渠道,以便基于学生填写问卷的情况,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精准的判断,为后续进行差异化的施教奠定基础。紧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定位和层次的划分,并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透过对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以便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学习水平,为学生创建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在正式进行课堂施教时,教师就可以展开分层施教的教育活动,促使每个学生在与自身能力和兴趣相符合的学习方式中探究本节课的内容,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个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占据主体地位的同时迸发天性。在课堂施教活动结束后,教师也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学生对课堂教学细节的反馈和建议,从而根据学生的意见改进自身的教育设计形式,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

可以看出,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有效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定差异化的学习形式,以便在以学定教中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的能力,能够让教师从原本搬运知识、教参内容的现状,转变为自主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而发展学生学的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加愉悦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强化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贯穿“教·学双能”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打造“三学”课堂,既有实践意义,也有理论价值,因此,在未来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以“教·学双能”的教育理念为指南,在发展自身教育水平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助力优质语文“三学”课堂的生成。

猜你喜欢

三学微课能力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与《汉语修辞学》的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培育学生“三学”素养
人物描写“三学”写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