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语文习作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2021-12-14赵娟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想象能力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有效提升作文教学成效成为当前教学的热点。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提升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想象力较为丰富的时期,也是学生巩固文化基础的重要阶段。语文是培养学生素质和思维的重点途径,而写作更是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日后的写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习作;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176-02

语文写作需要学生的理性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技巧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写作本身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但部分学生只把写作当做考试题目之一,对写作缺乏兴趣,不想认真思考,难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因而写作能力难以提高。本文就小学语文习作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进行相关的探讨,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习作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提升写作热情

学生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存在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是现阶段下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写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兴趣,进而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另外,这种想象力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对写作保持一个乐观和轻松的态度。

(二)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

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不同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各具特色的,这也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年龄较小,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使其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色。这样创作出的文章也会更加充满童趣,更加精彩。

二、小学语文习作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学会积累和模仿

学生现阶段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素材积累和习作模仿。作文学习是学生积累写作手法和写作特点的主要途径,教材编排的文章都有一定的鉴赏意义。通过对文章的讲解,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写作技巧,如学会使用高级词语、掌握修辞手法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积累和模仿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1]。

如在部编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学习中,教师在此课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积累,并且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这篇文章的题目上说‘金色巴掌,它指的是什么呢?”学生在深度了解文章之后能回答:“是梧桐树叶。”之后教师再讲解:“那么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这种修辞就叫做比喻,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大家能不能再举出其他的例子呢?”教师首先进行手法的解释说明,再让学生进行想象。当然,教师可以先举出例子让学生更有体会,如春天小草仿佛给大地母亲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学生在例子的指引下会进行想象联想,之后在写作中也会用到这些句子。

再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此篇文章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这样讲:“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它在东北哦,大家会想到什么呢?”以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大多会说:“东北很冷,有很厚的雪。”之后教师就学生的想象和回答进行点评,接着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强调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里小兴安岭的美景各不相同。学习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去哪个景点旅游呢?或者自己的家乡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以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愿意接受写作的练习,学生在写作時势必会联想到此篇文章,进而对文章结构进行模仿练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续写故事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借助拓展训练,这也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方式。就语文学习来讲,应当设定一些情节类型,要求学生就此范围进行想象并写作。学生的想象力虽然丰富,但是仅靠单纯的写作不能有效发挥其想象力的作用。教师可以就课本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进行故事续写,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但觉得有趣,也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2]。

如在进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本课的情节为前提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作。教师可以这样讲:“同学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是老屋!”之后教师再讲:“这个老屋都做了什么事呢?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学生在课文中不难找出答案。经过几次的问题对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后续进行想象:“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屋会不会倒下呢?老师认为不会,接下来的故事可能是这样的:‘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口响起,‘再等一天,行吗?有一只狐狸在追我,想把我吃掉,我找不到安心藏起来的地方。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眼使劲往前凑:‘哦,是公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一天吧!”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有了续写的范例。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有较高的兴趣和热情,也能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如在进行《去年的树》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续写。对于此类童话性的文章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童话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这样讲:“小鸟和大树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后来大树去哪里了呢?小鸟找到他了吗?”以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想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以自然生活为主,让学生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小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憧憬,教师不妨借助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写作中涉及到对人和对物的描写,学生仔细观察自然生活中的人和物,适当进行联想,便能创作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巧妙结合自然生活,让学生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如在进行《大自然的声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初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大自然有什么样的声音呢?”学生对此问题会产生好奇,在之后的课文学习中明白“风、水、动物”等的声音都是大自然的声音。此时学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也会想象大自然的其他声音,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情,让部分学生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述,之后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当然,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鸟儿是大自然的灵魂歌手,春天的清晨会有叽叽喳喳的声音唤醒万物!”这样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有想象创作的空间。

再如进行《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章的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次赏析作者和父亲之间对话,体会父亲对鸟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师还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和父母待在一起,有没有发现自己父母的喜好呢?”学生会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教师继续用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父母有没有收集物品或者养花养草的习惯呢?在送大家上学的时候碰到老人过马路会不会伸出友好之手呢?他们是怎样做的?能体现他们怎样的情感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在小学语文习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养想象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还能提高其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模仿课文,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故事续写能力,更好地打开想象思维;要利用自然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想象和描写,给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

【参考文献】

[1]吴莎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途径[J].智力,2020(6).

[2]王林.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路径[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12).

【作者简介】

赵娟(1994~),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猜你喜欢

想象能力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学习能力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巧妙利用教材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