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欣赏与评述”课中培养初中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1-12-14岳敏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初中美术培养策略

【摘 要】对初中学生来说,审美能力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初中美术教师要在美术教学课堂中结合各种不同的美术欣赏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108-02

美术欣赏课对学生陶冶情操具有一定的作用。精神文化囊括了学生的知识眼界、文学情操和审美能力三个部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来说,其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教学,而要上升到国家层面上,在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为国家培养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所以,美术课程要从本质上进行创新,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细分成阶段性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其中划分了四个领域分别为:“造型与表现”领域、“设计与应用”领域、“欣赏与评述”领域、“综合与探索”领域。在这四个领域之中,第三个领域的重点是将自己的感受、欣赏和看法等方式进行转化,让自身对审美有着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形成自身的审美品位[1]。

一、“欣赏与评述”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的意义

(一)《课标》的新要求

《课标》针对第三领域的“欣赏与评述”作了以下的阐述:第一,学生需要了解有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审美判断能力。坚实的基础能够给学生未来鉴赏美术作品、提升欣赏能力奠定基础,以及了解美术对周围生活、历史文化的一些影响。其次,学生要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辨别美术作品,根据自身所积累和奠定的知识基础来丰富美学的综合素养,提高对美学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最后,从总的方面来提升学生对美术领域中的自然、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现象的兴趣,进一步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课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学生会使用美术专业性名词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再进行交流与探讨,针对作品背后阐述的意义及审美价值,能写出三百字以上的分析文章等[2]。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品位

中学时期的学生刚好处于审美能力提升时期,并且他们对美有着追求与渴望,对一切有关美的事情都乐意参与,所以学生能够在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审美能力。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学生在辨别美与丑的方面,早已有了自己的判断。此时他们的审美能力会更多地表现在外在美上,艺术成分也会增加,对外在形象有着明显且分明的态度。所以,在这一时期,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够从根本上丰富学生的美术内涵,对学生未来审美能力的培养及发展起到指引作用。

(三)“欣赏与评述”是提高学生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

在“欣赏与评述”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各个时期、不同文化的美术作品作为媒介,让学生认识到更多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对基本的风格、类型、题材有所了解,让学生在课上课下的学习和活动里感受美、辨别美、描绘美、分析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

二、在“欣赏与评述”课中提高学生审美品位的策略

对于“欣赏与评述”课来说,教师可以颠覆以往传统课程的教授方法,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大胆的创新,将重点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迁移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之上[3]。

(一)通过描述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想要帮助学生提高在审美方面的想象力,就要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学生在艺术欣赏课上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仅仅是停留在“看”这个层面上,而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作用不大,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引导他们对作品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看到的内容与自身的感情、经验等结合在一起,更深入地发掘作品的深层意义。

如在欣賞《巴尔扎克像》这尊雕塑作品时,教师可通过“这尊雕塑是什么样的”“你还看到了哪些内

容”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特别要注意的是,无论学生对作品有怎样的表达都是被允许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接着,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巴尔扎克,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有关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就可以请学生对作品展开描述,在此期间教师仍可以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可以把想象与描述联系起来。如引导学生表达出“巴尔扎克在顽强的和黑暗进行斗争”“巴尔扎克抬头遥望着远处,他有着蓬松的头发,双唇闭紧”

“巴尔扎克在寒冷的夜里游荡”等内容。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学生也可以体会到艺术作品中的审美情趣了。

(二)通过分析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就需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剖析鉴赏。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学生获得的体验可能是凭直觉所得到的第一感觉,这种感觉是赏析美术作品的根本,有了这种感觉才能帮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只有更进一步的分析,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能力。

如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八年级学生进行赏析的作品之一。在上课时,学生均可以描述出画面的基本内容:蒙娜丽莎拥有神秘的笑容、这幅画作惟妙惟肖……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蒙娜丽莎为什么会拥有如此神秘的笑容?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惟妙惟肖?通过类似的语言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常情况下,学生可以表达出“因为蒙娜丽莎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所以她的笑容有些神秘”,“她的手看起来很柔软,像真的一样”。尽管学生的描述与分析不一定是完整且正确的,但是教师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一定要找到正确的答案,而是借由此来指引学生通过描述分析美术作品,从而提供他们的审美感受力。

(三)通过解释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就需要对美术作品进行解释。与描述美术作品不一样,对美术作品进行解释是侧重于深入解读作品的内涵,分析其美的价值。对美术作品进行解释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可以领悟到作品的美。艺术的美是有规律可循的,是能够被继承发扬的,也是可以进行创新和改变的。

如对中国的传统古建筑进行艺术赏析,当学生看到亭楼、房屋时,可以运用结构的知识去感受它们的美;当学生看到土楼时,可以运用空间布局的知识去分析其美的独特之处;当学生看到图案装饰时,可以运用色彩的知识去解释……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在审美方面的创造力。

(四)通过评价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

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判断力。美术作品都是不可以替代的,但对它的评价却可能是千变万化的,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当理解并尊重每位学生的真实感受。如就绘画而言,有的学生欣赏西洋画,有的则欣赏中国画;就西洋画来说,有的学生欣赏油画,有的欣赏版画……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需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作品的理念、背景、派别等相关信息,提高学生在审美判断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欣赏与评述”课的教学中,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将美术教学的特点与学生的审美相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发现、感受美的存在,最终创造美。

【参考文献】

[1]王妍之.让小先生谈欣赏——“小先生”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19).

[2]龚飞.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体会[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

[3]袁小娟.审美教育,艺术熏陶——基于美术专业素养的农村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8).

【作者简介】

岳敏(1975~),男,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发向:中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初中美术培养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