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哥窑瓷器产生源头及其技术研制与创新实践

2021-12-14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哥窑龙泉窑礼器

徐 星

龙泉市星辰瓷业有限公司

哥窑真品七八百年,深得世人珍视;收藏家们,更是情定哥窑,谓一生得一哥窑足矣。哥窑作为瓷器中的名品,拥有一件足以傲视群雄。哥窑瓷器往往器形端庄、釉色酥润含蓄、静谧中散发出不饰粉黛、洗尽铅华、趣味盎然的天然美。哥窑瓷器自然天成、质朴无华、简约含蓄、淡雅中透露高洁、平实中寓含真趣,有一种返朴归真的审美韵味,极易触动人们的内心深处,让人一见倾心。哥窑瓷的与众不同,备受世人青睐,但是明清至今一直被仿烧,但其工艺均无法媲美无可比拟的宋代哥窑。

一、哥窑源头颇久远

从庆元黄坛、龙泉金村等窑址出土的瓷器看,具有唐代瓷器的饼足、施半釉、泥点垫烧等典型特征。唐代龙泉窑虽然规模不大,但是龙泉窑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瓷土,已经显现出龙泉窑不同凡响的特色。

北宋时制样须索。现代考古研究也证明龙泉自北宋以来,“制样须索”,就开始按照“制样”为北宋朝廷烧制大量瓷器。从龙泉窑区发掘出的大量仿青铜器青瓷礼器,就是当年曾经为北宋朝廷烧制的青瓷的明证。

宋徽宗他借助礼器来象征昭示自己的仁孝,极力提倡礼器制造,于是“革千古之陋,以成一代之典”“垂法后世”;而青瓷色彩上与青铜器接近,代替传统祭祀器具较为理想,所以需要烧制大量青瓷礼器。加之宋徽宗很讲究艺术,要求朝廷亲自制造用于祭祀的礼器,还在大观元年(1107年)专门设仪礼局予以统领;在大观二年下诏访求古礼器,并敕命编制《宣和博古图》朝廷礼器制造之用。所以宋代人一方面千方百计谋求提升瓷器的艺术性。龙泉窑需要烧制出大量仿青铜器的青瓷,如青瓷鼎、青瓷卣、琮式瓶、出戟尊、三足尊、弦纹尊、爵杯、青瓷觯、青瓷匜、觚式瓶、簋式炉、鬲式炉等等。就需要“制样须索”,因为朝廷烧制青瓷礼器等的器物要求甚高。

直至南宋高宗赵构,仍然对陶器礼器祭祀活动非常重视。绍兴十三年(1143年)命秘书省修订并颁发《宣和博古图》,绍兴十四年建礼器局,由邵成章主管,号邵局,龙泉大梅曾经有“邵局”的住所,还有“邵局”的石碑。南宋叶寘的《坦斋笔衡》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宋徽宗)政和间(1111-1118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也就是说北宋宋徽宗时代就认为龙泉窑青瓷有特色,可作青瓷模仿的范本,只是民间烧制不注意美观,有些粗厚而已。这也正是南宋时期在龙泉设立“邵局”,督造宫廷用瓷的重要因素。

二、哥窑技术基础实

《青竹茶具》徐星

现代考古发现,哥窑瓷器在龙泉北宋时期已有出现,但龙泉民间普遍因哥窑传说认定为南宋开始。倘若哥窑真正是南宋时代产生,那么,其产生的基础也是具有厚实的基础的。

1.南宋龙泉窑瓷釉创新。北宋覆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至杭州,北方人口南迁,汝窑、定窑等名窑的制瓷技术传至龙泉。龙泉青瓷自南宋开始,融合南北青瓷烧制技艺,实施了瓷釉配方改革,龙泉窑瓷釉上有几大技术突破。一是发明了薄胎厚釉技术,二是创造出独一无二、惊艳世界的粉青釉、梅子青釉等单色釉的巅峰之作。

2.南宋朝廷“邵局”督制。南宋时期朝廷在龙泉窑区设立“官窑”,“邵局”人亲自驻守督造,龙泉大梅口曾经有“邵局”管理人员的住所,并有“邵局”石碑。因龙泉窑当时,受“官窑”影响,兼得“邵局”督制,故“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开创出一代辉煌。

三、文献古哥窑即龙泉哥窑

古代文献上最早提到哥窑瓷器是元代孔齐的《静斋至正直记》,其书记载:1355年冬在杭州时,从一个卖哥哥洞窑瓷器的人手上买到一只香鼎。其“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但是有识货的人,对此瓷器有怀疑,这时,刚好荆溪王德翁也说:“现在这段时间的杭州哥哥窑瓷器,很像古代官窑瓷器。不能不小心细细辨认啊。”文中提到的“古官窑”就是指宋代的哥窑和为朝定点廷烧制的专烧窑场。文章接着说,在龙泉庆元看见一只“寻常青器菜盆,质虽粗,其色亦如旧窑”,这里的“旧窑”一样是指早于作者年代的宋代哥窑。宋代龙泉庆元一带曾经烧制出惊异世界的哥窑瓷器。虽然元代龙泉窑普通民间常用瓷器“质粗”,但依然能够看出其色如“旧窑”,即前文的“古官窑”。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龙泉一带的哥窑青瓷,从宋代开始烧制,直至元代依然在烧。无怪乎龙泉一直流传着哥窑弟窑的传说。

四、哥窑成功在创新

哥窑人前期的烧制技术并不高,但是他们却大获成功。原因有三:

1.富有悟性的新发现。古人以木柴焙烧青瓷,其完美与否全仗火候控制,在那种情形下,烧窑时出现一些瓷裂现象在所难免。而要善于利用釉裂开片的天然形式美进行装饰,却需要悟性和技巧。在宋代,烧窑技艺真正好的,应该是弟窑,真正掌握龙泉青瓷烧制的诀窍,所以能烧出釉面不开裂的精品瓷,在那时代要做到这点实属很不容易。而哥窑的技术开始时应该没那么过硬,所以常常烧制出瓷釉开裂的瓷器。因为釉料的膨胀系数高于胎体的膨胀系数,就会在高温烧成过程中,出现釉和胎体粘合依附关系上的问题,所以常常出现釉面开裂。不过他们在烧制的探索过程中因常常出现裂釉,继而反复研究,偶然从中发现釉裂开片具有装饰的自然美和形式美。瓷匠们感到自然开裂的哥窑瓷有一种天然的审美意蕴,如蟹爪纹、鱼子纹等颇为美观。

2.积极探讨大小开片的窑裂规律。哥窑人在烧制实践中掌握了瓷土釉料的不同,出现的裂纹不同;懂得青瓷釉裂的原理,掌握了釉裂开片的规律,加之在不断烧制实践中总结出烧制哥窑的技巧,从而专门烧制哥窑瓷器,从而大获成功。

3.创制金丝铁线。哥窑人烧窑时可能因为某次高温烧结时,瓷胎中的有色元素及氧化铁红熔解到刚好因膨胀而开裂的釉层缝隙中,出现了有颜色的裂纹线。这一偶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敏感地捕捉到又一创新的机遇。哥窑人从此有意识地积极探索烧制出有色纹线的哥窑瓷器,以此作为青瓷釉面的装饰艺术。这一变弊端为新奇的绝妙创新动机,促使哥窑创新理念,摸索烧制出奇妙的金丝铁线哥窑瓷。哥窑的创举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哥窑从此名扬天下。

总之,是哥窑瓷器在烧制成功之前,已有丰厚的青瓷烧制技艺基础;同时,哥窑人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在实践中探索实验,才在青瓷烧制领域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从而大获成功。哥窑瓷成功创作就像一颗夜明珠,只能远远观看,就能感受到它特有的审美光晕,哥窑的魅力,让人们七八百年难以释怀。

《节节高》徐星

《颂》徐星

猜你喜欢

哥窑龙泉窑礼器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浅谈玉器的祭祀性到装饰性的演变
先秦玉璜的发现与鉴赏
“礼器”对高校德育教学的启示浅析
以碎为美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