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21-12-14赵福君商珊珊
赵福君 商珊珊
(石河子大学,石河子 832000)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大环境随之发生变化,注重统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传统本科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创新综合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造成应用型专业存在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应用能力欠缺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瘸腿”现象,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1]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要在教育教学中理论实践两手抓,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提出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2]。成果导向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基础制定学习培养目标。与传统教育相比,成果导向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更加迎合社会实际需求,更加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
“平面设计”是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以平面、色彩、立体等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手绘和软件操作训练为抓手,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以新时代设计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人岗匹配度。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成果导向教育概念界定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以目标成果为导向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设计。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斯派蒂于1981 首次提出[3]。斯派蒂、布兰迪等美国教育家认为,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基本前提是所有学习者都能充分掌握,教学设计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编排设计[4]。其教育的目标既要满足当下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又要面向未来社会对教育的期望。李光梅认为成果导向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受教育者获得可观成果并得到全面发展。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系统强调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和能力培养[5],包括专业技能、方法和情感等综合能力。在此模式中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导向标准和目标,人人都能在自己的目标领域中取得成功[6]。
成果导向理念自提出以来在教育领域普遍应用于工程、医学、生物学等方面,在高等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当前高校平面设计课程存在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绘画基础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教学信息化程度低等情况。部分教学中未明确目标,导致学生的学习存在盲目性。将成果导向教育应用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在实际学习中提高学生软件应用能力、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让“平面设计”教学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契合,有利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职场的能力。
(二)成果导向教育的理论基础
成果导向教育的理论基础有布鲁纳的教学理论、成就目标理论和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等。布鲁纳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提高教育对象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进而改善教学活动效果是OBE 教育理念关于能力培养的直接理论来源。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发展分类理论对教育认知的表述成为OBE 成果描述的标尺[7]。成就目标理论认为人们对自身能力持有态度不同导致成就目标的差异,影响个体能力的发展。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是以学生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导向,强调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基础设计平面设计课程既能满足学生能力提升要求,又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在应用中根据教育对象的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能力、技能要求设置教育目标,确保教育对象在毕业时达到要求,具备所需的岗位能力。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一)OBE教育模式框架(图1)及模型设计
图1 OBE教育模式整体框架[8]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遵循反向设计原则,即从最顶峰的目标成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传统的正向设计以课程为导向[9],忽视了专业需求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能力不足,实践操作水平低,不能满足社会行业需求。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应以未来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学生能力发展和学科定位为基础[10],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根据学校现有教学、师资条件和具体学习成果确定课程体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根据市场对平面设计师的需求和学校的课程定位,以平面设计专业最终和阶段性预期学习成果为依据,结合学生个性发展设定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考虑学校现有软硬件设施和师资设计“平面设计”整体的课程体系,体系内部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循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反馈和调节,根据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循环。
图2 基于成果导向的“平面设计”教学设计模型[11][12]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平面设计”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成果导向教育指导教学理念,包括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考核体系的指导。对教学内容的指导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价值取向以及课程资料四个方面。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全面充足的课程学习资料,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根据已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实际应用和操作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软件应用能力,让学生能熟练使用Adobe photoshop 软件进行图片综合处理。对考核评价体系的指导包括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等四个方面。以能力为出发点,学习过程考核注重对作业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和考评。学习成果考核应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主题设计,如针对某一产品进行宣传海报设计等。
2.成果导向教育整合和强化教学内容,以三维目标为原则,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改进。理论性知识重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专业知识,以问题解决形式引起学生思考,展示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范例,展示优秀创意作品,引导学生注重学思结合,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创新方法,进而发现、总结规律,培养创新思维,并应用于实际创作中。操作性知识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基础,手绘能力培养和软件操作能力培养都离不开循序渐进地训练,以课堂任务和课后作业形式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巧。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审美情趣、艺术素养、艺术道德和创新态度等,创新态度指对创新和创意作品的理解、坚持和尊重。
3.平面设计师需具备的各方面能力对教学进行反馈和强化,包括设计理念、设计能力、设计产品是否符合大众审美和技术规范等。根据市场变化及需求对教学目标提供持续改进的方向,在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均应有所体现。设计理念应在符合技术规范和结构强度的基础上以客户为中心,尊重客户需求。设计产品首先应结构完整稳定,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在色彩、造型方面符合大众审美和客户需求。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观察和记忆能力及反应能力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培养目标就是教育培养总的质量目标和规格要求,其立足当下,面向未来[13]。平面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中外艺术设计及其应用能力,掌握全球设计潮流和传播能力,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在相关机构、院校或以个人身份开展专业研究、教学及传播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应同时满足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外部需求包括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内部需求包括学校的学科教育定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定位等方面。
1.社会层面。平面设计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营造社会创新创造氛围,鼓励实干精神。
2.企业层面。2019年教育部制定出台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充分考虑就业,以设计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要求和培养。
3.学校层面。就学校而言,根据“平面设计”学科定位及教学大纲,结合市场需求及行业和学生个人能力提升要求对专业进行供给侧改革,对培养目标进行改革设计,以提升专业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4.个人层面。本科教学既要为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奠定基础,也要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在设置课程培养目标时应面向未来,突出培养学生今后工作岗位应达到的水平以及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流程(图3)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进行设计[14]。课前教师将教学目标细化,结合成果导向理念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收集、制作相关教学资源并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并告知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以供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上,教师深入讲解课堂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发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交流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课后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职业导向需求发布创新作品创作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作品创作,按时交作业,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交流、与老师沟通。
图3 基于成果导向的“平面设计”教学流程设计
1.课前自主预习
教师结合课堂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收集课程优秀案例,制作完成并上传相关课件、教学视频和扩展性学习资源,发布基础学习任务。学生课前进行在线学习、交流和讨论。本环节是新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料,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课中协作研究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问题情景及学习任务。教师讲解重难点,理论性知识以问题形式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操作性知识在教师讲解演示完毕后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形式进行教学。学生聆听教师讲解后进行研讨交流,产生对理论知识的独特理解并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既能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又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最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课堂完成情况分别对课堂和学生的能力进行总结性评价,可以考虑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估、生生互评等形式,同时学生以评估结果为依据自我反思。
3.课后创新发展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布置课后创新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创新作品,纸质版作品线下提交,电子版作品通过教学终端上传,教师评阅打分后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反馈结果进行调整,总结反思不足之处,巩固提升课堂内容。教师结合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判断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是否满足教学目标要求,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教学设计。
(四)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图4)
图4 基于成果导向的“平面设计”教学评价体系设计[15]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应以教学目标为起点,指导课程学习任务、创新作品和评价改进环节,同时学习任务也是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反映[16]。创新作品以学习任务指引为基础同时体现了学生在任务中的能力发展,结合教学目标与评价改进形成教学评价体系“输入—执行—评价—反馈—改进—输出”的完整闭环[17]。在闭环的基础上“课程目标—课程建设—结课作品—师生互评自评、展评”形成课程大循环,“单元目标—单元教学—单元作品—师生互评自评”形成单元中循环,“课堂目标—课堂教学—课堂作品—师生互评自评”形成课堂小循环,将目标成果层层分解至每堂课,使每节课的目标与成果都以最终的教学成果为导向。平面设计课程结课作品应以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对作品进行评价,学生每节课的产出作品以及最终的结课大作业评价与学生学习效果相挂钩。每节课、每单元的作品在班级进行师生间的展示和评价,评价原则以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除师生互评自评外还应进行展评,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收集归档上传至校园平台,鼓励学生进行评价和评分[18]。
三、结论与展望
成果导向理念的出现与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选择,为包括平面设计在内的诸多课程提供了新的教学着力点,在我国高校各类课程中的应用愈加广泛[19]。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聚焦学生作品产出、能力产出,提倡毕业生应通过高等教育具备职业所需的各项能力,充分为未来做好准备。本文将成果导向理念融入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成果导向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将课堂教学目标可操作化,加强课前、课中对教学目标的强调,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操作技巧、创新思维和能力,重点关注学生的创作成果产出,以产出为导向结合职业能力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评价[20],力求学生能基本达到初级设计师水平。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于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将会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日后会对模式图应用于教学中的效果进行检验,总结实际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不断对模式图进行调整与完善,力求做出较为清晰明朗的普适性教学模式,为“平面设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