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浦东派琵琶演奏的艺术特征
——以《养正轩琵琶谱》为例

2021-12-14

黄河之声 2021年18期
关键词:指法流派浦东

姜 楠

引 言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日益提升,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也随之得到发展。琵琶艺术因此也在国内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国人的大力推崇。我国琵琶艺术主要有五大流派,分别为无锡派、崇明派、浦东派、平湖派、汪派,本文以演奏风格独树一帜的浦东派琵琶演奏艺术为主要内容展开研究。在演奏技法上,擅长夹扫、双飞等。在表现风格上,浦东派琵琶艺术有着别具一格的音色及行韵,通过指法的巧妙变化,形成鲜明的演奏风格。另外,在乐曲处理方面,手法细腻,韵味十足,彰显了浦东派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养正轩琵琶谱》属于浦东派重要典籍,演奏者通过对文献深入研读,可以领略琵琶表演艺术中,属于浦东派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浦东派流派形成

流派,在艺术界主要是指派别,派别的划分可能是指学术思想层面,也有可能指的是艺术创作方面。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各个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各自独特的演奏特色、形式以及标志性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有鲜明的区别是形成流派的重要前提,如果不具备这一特点,流派便不能被区分,进而丧失流派的特殊性。琵琶流派确立的条件主要有四个:第一,琵琶演奏技法的特殊性,除了基本技巧外,必须要有独到之处,借此区别于其他流派;第二,乐曲处理不走寻常路,存在独创之处,让人可以感受到不同;第三,师承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第四,广大听众接受度高,能认同喜爱。如果具备了上述特点,意味着流派的生命力强盛,浦东派琵琶艺术正是因为拥有这些独特的标志,才能在众流派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与其他流派的区别,获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在浦东派的典籍里,对琵琶技艺要求甚高,想要深度探讨该流派的技艺风格,就要从《养正轩琵琶谱》入手分析。

乾嘉年间,鞠士林的琵琶演奏技艺冠绝江南,有“江南第一手”之美誉。鞠士林终生致力于研究琵琶技艺,最终形成了自己风格,并创建了浦东派。鞠士林弟子众多,都是琵琶演奏名家,有鞠茂堂、陈子敬等。在众多弟子中,陈子敬擅长武曲,据《南沙杂志》记载,弹奏锣鼓的技法归根溯源就是从陈子敬开始的。曹静楼是第三代传人,作为陈子敬的弟子,擅长琵琶锣鼓技巧。浦东派有一名曲《婆媳相争》,为了烘托演奏氛围,用弹奏模拟锣鼓声,将吵架场景中婆媳争吵的画面描绘的非常生动。另一弟子倪清泉更是技艺出众,在琵琶演奏中,有着异于他人的天赋,擅长用大套琵琶,形成了浦东派新的艺术特色,大套琵琶风格特殊,不同于普通丝竹与评弹中使用的小套琵琶。正是由于几代人的传承,浦东派善奏武曲的口碑一直延续至今,气概也由此得以弘扬。《养正轩琵琶谱》影响深远,是琵琶曲谱类的重要文献,由陈子敬的再传弟子沈浩初花费较长时间编著,书中除把顾曲须知等进行了系统描述外,还重点强调了演奏技法的创新,例如:右手指法、锣鼓符号等。林石城,同样是浦东派传承人,曾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在琵琶教育生涯中,完成了对《养正轩琵琶谱》的系统性调整。

二、演奏技法分析

浦东派琵琶演奏,对弹奏指法要求较高,把位符号、弦序记号等基本方式与汪派并无太大差异,弹、挑等右手的演奏也大同小异,因此不具备成为浦东派鲜明特色的条件。想要分析浦东派的特点,在演奏技法上,需要将重点落在浦东派特殊技法上,通过细致研究发现,浦东派特殊技法有夹扫、双飞等,这是其他流派不具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实际演奏中,浦东派轮指方式较为特别,通常采用下出轮①。

左手指法属于浦东派的特色,其指法类型众多,其中包括虚按、吟音等。在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浦东派技法在行韵更是融合了其他流派的演奏技巧,并在其中加入浦东派的韵味特色,从而衍生出新的技巧。正是因为浦东派琵琶演奏造诣非同凡响,才能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且长久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

三、演奏风格分析

就演奏风格来看,则更能体现浦东派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浦东派与汪派是共存的两大流派,但是演奏风格差异还是较大的。浦东派强调的是基本功能力的深度培养,因此对基本功训练强度要求较高,并且注重音色变化,同时行韵的变换处理也是浦东派的重要特征。在实际演奏中,根据乐曲需求,对细节展开细腻的处理,音色上也追求对音乐情绪的贴合,在音量的强弱对比上也更加突出,情绪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演奏时音色更具穿透力,意境上讲究“堂”“松”“脆”“爆”四个字。即,琵琶弹奏保持在高音区时,要使发音明亮,提高琵琶音色的辨识度。“堂”是指在低音区,琵琶所发出的声音要浑厚,有助于营造良好视听感受。“松”是指力量在指间聚集,触弦要靠指尖力量,而与之相关的手臂、手腕等,需要绝对放松。除此之外,所产生的音色,需要满足颗粒感要求,不仅要保证松弛,左手还要控制好余音,余音不仅要强,而且还要长。同时对“松”的演奏要求也相对更高,越高超、越熟练的演奏技巧,对于“松”的体现也就更纯粹。“脆”特指发音清脆,在演奏乐曲时,弹奏、过弦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拉、有杂音。“爆”是指发音有爆发力,在演奏时富有冲击力。在实际演奏中,浦东派右手触弦技巧也独具特色,无论是触弦的角度,还是触弦的力度,都十分讲究,这一点和其他流派具有明显不同。除了角度和触弦力度外,还分为用指甲触弦或直接用肉触弦,但实际用肉触弦演奏的情况较。这两种触弦方式在音色上有明显不同,对于处理不同风格乐曲有不同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弹弦点弹奏,也可以形成鲜明的音色对比。一般来说,弹在近复手系弦处,能够产生一种较为刚硬的音色,而若是弹在远离复手处,则会产生温润、柔软的音色,音色听起来相对柔和。借助这样的技法转换,可以确保音色在柔和、刚硬之间随意切换。浦东派著名演奏家林石城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将弹弦点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一般情况下,常用的长轮、弹挑等演奏技法在中间区域弹奏,而根据乐曲审美的不同需求,在弦的不同位置能够弹奏出不同的音色。弹奏位置分别为,“上”一般指的是约在弦的九至十一品处,在此处弹出的声音音色相对柔和;“中”的位置通常在弦的第二十三品处,音色较清柔、透亮,适合演奏情绪饱满的乐段,应用率较高;“下”的弹奏区域一般在距离复手上方二公分处,在这一部位弹奏出来的音色更加坚实、有力,适合弹奏情感坚定、激昂的片段;这种变化奏法在各类乐曲中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文曲中的十分普遍,在丰富乐曲的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能够强化听觉效果,增强听众的临场感。

四、演奏的艺术特征

(一)音色、行韵的变化发展

在演奏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音色及行韵的变化对乐曲情绪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看作演奏艺术的灵魂和作品艺术魅力所在。在实际演奏过程中,音色的变化对比可以说是作品情感变化的重要体现,具体通过音色、旋律的变化,使作品在旋律的发展中完成不同的情绪转换。而在琵琶不同流派中都对行韵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在演奏中通常会大量使用滑音,来体现中国民族文化中强调的“意韵”,使作品在演奏的同时,也根据不同流派和不同演奏家的特点,产生不同的“神韵”。在作品风格诠释中,通过右手不同的演奏技法,为乐曲不同的乐段注入更适合其内在审美意蕴的“神”,配合不同的力度和演奏位置,对音色、韵味进行调整,并借助按音、吟音等多种技巧丰富乐曲表现力,借此起到升华乐曲主旨的作用。这种极具艺术魅力的音色及行韵的演奏手法,是浦东派不同于其他流派的,独具特色的重要标志。

常见的基本演奏技法有三种:

1、右手过弦指法的灵活使用。主要是通过调整过弦的角度、力度等要素,来使演奏更加贴近作品的表现需求,一般用指甲或用肉过弦。值得一提的是,弹奏的位置不同,琵琶发出的音色会有明显差异。虽然从表面来看,只是在弹奏位置上做出细微的调整,但在实际演奏中却可以影响音色效果,尽管是相同的手势,由于发力和弹奏位置的不同,也会制造出不同的弹奏效果。例如:做弹与挑“\/”这些基本弹奏技巧时,需要用到指甲,借此来突出琵琶的音色,用以实现琵琶弹奏出“脆”音响效果;勾与抹“()”、扣的同时大指勾食指弹,再用指甲和指肉配合弹奏则会发出虚实之声。

2、右手弹挑、长轮指法的运用。利用右手弹挑等基本技法的演奏,来满足作品的情感需求,对琵琶演奏员的基本功有着较大的考验。除了右手弹挑外,长轮等技法也十分重要,主要表现在弦的上、中、下演奏区域,通过不同的位置调节,作出对应的音色改变。对于不同乐句、不同时值、不同强弱的需求,弹奏出来的音色以及对于情感的诠释也明显不同,如《夕阳箫鼓》中的一个选段“晚眺”(谱例1)就极具代表性,通过长轮的演奏,配合右手弹奏区域的转换,使音色在柔美与秀丽之间不停转换,增强傍晚时分,夕阳余晖的意境美。

谱例1:《夕阳箫鼓》节选

通过研读《十面埋伏》这首作品,就浦东派琵琶演奏风格来说,其最大的特征在于通过简单的音符组合,利用娴熟的演奏技法,和上下翻飞的音色变化,烘托出浓厚的音乐氛围,传递生动的情感、情绪。并在此基础上,配合左手吟音技巧,刻画出更加真实、宏大的场景,增强听众身临其境的感受。音色的强烈变化也能够营造出更加耐人寻味情感韵味的,这样的处理方式也在其他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借鉴,同时在弹挑技法中出现频率较高,并且在长轮中也常被运用。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演奏技巧应用和处理方法,能够使原本枯燥无味的长轮乐曲出现情绪上的起伏,更具趣味,强弱的对比,也使虚实结合的处理方式更加鲜明,丰富了作品的音响效果,如谱例2所示。

谱例2:《十面埋伏》—“吹打开门”片段

如谱例2所示,尽管长轮在“上”区域演奏时难度很高,杂音较难控制,但为了呈现出更好的音响效果,只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调整,也能够将音色控制的更加贴合乐曲的审美需求。浦东派的琵琶艺术重点强调对不同指法间的组合与科学运用,并且注重演奏过程中对于不同位置的变化的精准把控,配合独属于浦东派琵琶艺术的弹奏手法,呈现浦东派琵琶艺术音色、行韵之美。

3、左手指法的运用。用左手按弦,并且辅助拨弦的指法,不仅可以变换音色,也更能抒发乐曲情感。左手指法众多,具体技巧有捺、带、擞等。通常在实际演奏中,由于这类指法对基本功要求高,都是左手指肉发音,演奏出来的音量较弱,因此又被称为虚音弹奏。虚音是与实音相对,实音为右手弹奏,而虚音则是由左手弹奏发出。在乐曲中,往往会有乐句需要通过虚实结合演奏方式来展现作品的内在意蕴,灵活运用虚音和实音之间的搭配,配合右手演奏音量的控制,做到“虚实相生”,使作品展现出富有浦东派艺术思维的表现力。一般来说,这种演奏手法在传统文曲中应用较为广泛,是呈现乐曲魅力和表现乐曲内在情感的有力手段。

(二)文武套曲中的审美内涵

浦东派琵琶演奏,其艺术特征除了体现在音色及行韵的变化上,还体现在文武套曲的审美内涵上。现有文献表明,在琵琶流派中,和其他流派传谱相比,《养正轩琵琶谱》理论更加成熟,该琵琶谱撰成时间较晚,因此可以说是“集百家之长”,将各种流派技艺进行融合发展,最终形成更具科学性、完整性的曲谱文献。通过研读《养正轩琵琶谱》能够发现,该文献记载了大量浦东派的演奏技法。

右手技法主要有“撇”“双飞”“大摭分”“单双勾打”“夹弹”“夹扫”及其汇组指法;轮四条弦、滚四条弦并作不同的“弦数变化”等。左手演奏技巧主要有并二、三、四条弦;颤音、张力滑音的“推”“挽”“纵起”等技法在运用时作大、小、快、慢的各种组合“吟”的细致区别。这些技巧的应用使文武套曲在其不同的情感表现需求上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也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及审美意蕴找到了新的传承的路径。其中《陈隋》《月儿高》《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传统文武套曲更是通过这些技法将浦东派代表性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养正轩琵琶谱》更是提出了“弹文套宜缓,弹武套宜紧。文套可用它乐合奏,并能谱入唱词,武套则只有独奏,不可入唱。文套长于表情,武套长于状物。文套可以涵养性情,武套可以激发志气,故其性刚者,宜习文套,性柔者,宜习武套。”又说“文套宜圆熟而声清,抑扬而拍准,其缓处须有余音,在子弦者推进之,在中、老、缠弦者摆动之,若在相上则重按之,亦得余音流出,尤操琴之有吟猱也”等观点。也正是这样的艺术思想,使浦东派琵琶演奏艺术形成了自成一派的风格特色,其别具一格的艺术追求,也成为这一派系指尖流转下的文武套曲更具艺术品位。

结 语

综上所述,浦东派琵琶演奏艺术不仅包含大量独特的演奏技巧,同时也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艺术特征和艺术思想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演奏家大量的实践和钻研的宝贵经验,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和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中的艺术瑰宝。我们当下不仅要将这一文化传承下去,更要在其基础上延续其创新的精神,以传统演奏技巧为根本,推陈出新,突破流派局限性,使其赋予新时代特征,在艺术传承基础上,持续挖掘浦东派琵琶艺术魅力。将其富有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浦东派的艺术特色传承发扬下去。■

注释:

① 下出轮:小指先出,然后是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

猜你喜欢

指法流派浦东
18世纪键盘音乐的演奏指法选择(下)
小提琴演奏中的指法选择
钢琴演奏指法的合理选择
bB 调大号指法研究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浦东从先行者到引领区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前有深圳、浦东 今天的雄安新区潜力有多大
浪淘沙·浦东上海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