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钢琴曲《童嬉》创作特点与演奏技巧

2021-12-14黄嘉清

黄河之声 2021年18期
关键词:织体哈尼族踏板

黄嘉清

引 言

民族音乐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人类情感,体现了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哈尼族创造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它充分体现了哈尼族文化的内涵和哈尼族的民族精神,哈尼族民歌的种类丰富多样,其中云南哈尼族童谣“然咕差”是古老的哈尼族儿歌,它曲调的欢快、短小,音域不宽。根据云南哈尼族“然咕差”里的《赶街曲》主题音调由朱践耳创编而成的钢琴曲《童嬉》,无论是对原民歌主题音调的继承、曲式结构的布局安排,还是和声、复调、织体、调式、调性等音乐材料发展手法的综合运用等,都体现出了作曲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创作方法和思想理念。

一、《童嬉》的音乐创作特点

每一首完整的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各种节奏节拍、织体等音乐特点。正是有了这些要素的组成才能使一首曲子富有灵魂、富于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丰富主题,呈现出它原本的美。这些要素的组成也体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以及作者对曲子主题的一种独特的理解。让演奏者感知到作者的丰富情感。

(一)曲式结构与调式调性的特点

1、曲式结构特点

《童嬉》全曲161小节,是一首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1],附加引子与尾声,D商开始的引子部分短小精悍,整个引子部分都是运用了“la、re、mi”三个音组成。用倚音的形式出现,一方面起到了吸引听众好奇心的作用,一方面又直截了当得把小孩子顽皮的一面表现出来。接下来又转换用分解和弦的形式组成,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巧妙得把小孩子变化迅速,捉摸不透的性格特点体现出来。A部主要是三段体结构,最有意思的是A1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到最后才出现对比段B段。C段采用引子的核心音调发展,低声部引入长时值音,这首作品从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就是激情快乐的,而这一部分就好像给整首曲子起到了一个稍微缓冲的作用,同时也为再现部的出现而蓄满了能量。让人忍不住在想是小孩子玩累了稍作歇息的场面。再现部虽然没有完全一模一样再现A部的材料,却也没有离开过主题旋律以及主干音“la、re、mi”尾声部分高声部采用不断反得相同的音型,低声部的临时变化音及不断的力度变化,把情绪慢慢地推到最高点最终以一个和弦琶音的形式柔和地结束。让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受,仿佛还沉浸在欢乐的曲调中。

2、调性与和声结构的特点

A部开头以D商调式进入主题,发展到A1段(44小节—57小节)时在原基础上变化了许多,但已为转到C商调式作了铺垫,宫音从之前的C音变为了bB音,这种两种调式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新的听觉享受,在当时的音乐写作技法方面是一次大胆的创新。C部的调式变化比较复杂,它的高声部旋律是D羽调式,低声部旋律是bE宫调式,bE音同音反复一直持续。到97小节处以一组全音阶的形式慢慢下行连接到下一个部分。再现部依然回归到了D商调式直到了结尾。

《童嬉》的和声布局则比较简单,整首曲子的和声完全都是为了乐曲中的儿童的音乐形象而服务的。和声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运用了大量的四度、五度的配置。尤其是在尾声部分,从140小节到159小节都是如此,开始在140小节是高低声部旋律相距五度的旋律,然后发展到了旋律声部之间纯四度进行,后面又发展成高低声部旋律作纯四度平行进行。

(二)旋律与织体的特点

1、旋律上的装饰与加花

《童嬉》这首曲子就是在哈尼族童歌《赶街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中,在《赶街去》的旋律中加上复倚音的点缀,显得比较华丽且精巧。再加上低声部旋律的分解和弦织体伴奏以及节拍的变化给这段旋律增添了一丝调皮活泼的气氛[2]。

2、织体的变化

从第一小节到第42小节的织体形式多以分解织体为主,旋律的主干音“la、re”“mi、la”等以四度上行或者下行的形式分解织体对主旋律进行伴奏。使得旋律更加丰富。43小节到第77小节就改为了柱式织体的伴奏,能够起到很好地填充主旋律的作用,43小节到56小节运用八度柱式与卡农复调的形式勾勒出一条与主旋律相互呼应的旋律线,同时用这种技法来营造出小孩子相互追逐打闹的氛围。61小节到77小节柱式织体级进下行与休止符完美的结合,高低声部旋律弹奏时不断拉开的空间感使得情绪逐渐高涨,81小节到107小节的高声部旋律都是以琶音的形式进行,低声部旋律都是运用同音反复的方式进行,后面的结尾也是以同音反复的方式慢慢地结束。

(三)节拍与节奏特点

1、变换的拍子

《童嬉》这首曲子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拍子的变换,全曲一共运用了2/4、3/4、4/4、5/4、1/4、5/8、4/8、3/8、2/8等九种拍子。单是这样还不够,这九种拍子还得进行频繁地转换,甚至一两个小节就得换一次拍子,这种频繁地变换拍子使得节奏重音不断变化,打破了原本节奏的音乐律动,在听觉上可以起到模仿了小孩子调皮的心性以及喜欢玩闹的心理特点的作用,同时也给音乐添加了发展的动力[3]。

2、节奏特点

第10小节到第29小节以及第117小节到123小节这两处明显运用了复节奏的技法,高声部旋律与低声部旋律不一样的节奏型相互进行,低声部旋律的节奏型还延续到了下一拍,高声部旋律不管旋律如何进行,低声部旋律丝毫不受干扰保持同样的节奏型进行着,同时复节奏的运用可以达到改变节奏重音,切割节奏的目的,突低高声部旋律的不同,在体现了演奏者高超的技巧中同时也使得音乐生动有趣,感受到每个音符跳动的美感。用音乐的技法来突出孩子嬉戏打闹的有趣的特点。在这首曲子中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曲子中有多处利用了柱式和弦的织体形式来敲击节奏,然后由作曲者标上重音记号,也称为人工重音[4],在57小节到60小节、123小节到128小节、134小节到136小节都运用了这种形式来推动音乐的发展,这种技法多出现在中国的乐曲中,用来模仿中国的打击乐器,这种技法的使用最大一个特点就是突破了原来的节奏重音。

二、《童嬉》的演奏技巧

一个完美的作品背后必然有许多众人看不到的努力与汗水。在钢琴演奏这一领域上也是如此,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蹴而成,这是一个不断需要积累反复练习的过程。因此,技巧尤为重要[4]。

(一)装饰音的演奏

《童嬉》的音乐中有许多装饰音,其中有一种是倚音,这首作品开始的引子就以倚音的形式出现,倚音作为装饰音的一种又可分为单倚音与复倚音,两种倚音同时出现在引子中。主要描述儿童活泼的音乐形象。

弹奏这些倚音时既要迅速又要准确。首先要将手和手臂放松,尤其手指更要放松,并且手指的灵活性要好。其次倚音所占的时间非常短,要求短促、轻快、均匀、清晰,不能模糊。要把这一部分单独抽出来练习。

《童嬉》的音乐中还有另一种装饰音是琶音,琶音是和弦的另一种形式,也是分解和弦的一种,弹好琶音手指要积极主动弹奏,做到迅速、灵敏、准确。手腕必须灵活地协调配合。要保证每个音落下去的力度要均匀,音乐的线条要连贯,要弹出流畅,不卡顿的感觉。

(二)双音的弹奏技巧

双音在钢琴中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技巧,它能使音乐饱满充足,能改善单一旋律带来的空洞感。并且它还可以使情绪更为强烈,在推动情绪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在《童嬉》的最后一个片段,慢慢地加入双音的弹奏,使情绪不断上升到达一个高潮点。弹奏双音时候要注意避免声音不整齐,首先要放松手腕和手臂,然后手指要站立好,不要出现塌指的情况,其次弹奏双音的时候一定要把手指放到琴键上,要把着力点放在手指尖上,然后一起落键,两个音同时响起。

(三)踏板的处理

在钢琴演奏中最常用的就是延音踏板,延音踏板又可分为重音踏板、预备踏板和音后踏板这三类弹奏方法。《童嬉》中运用的是重音踏板,即在强拍上踩下。踏板的使用也是有着一定的技巧的,右踏板用右脚轻轻地放在踏板上,然后不需要把踏板踩到底,差不多踩到二分之一就可以了。如果踩得太重,会容易产生杂音,从而影响到钢琴的音色。

(四)力度与速度的处理

速度即音乐进行的快慢程度,《童嬉》开始是每分钟132—138拍的速度,结尾处出现的rit(渐慢),象征在缓缓渐慢的过程中结束。速度要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还有前四小节引子要运用的Moderato(中板)的速度等,中板的速度属于一种不快不慢的速度,大概是每分钟88拍的速度,演奏者在训练的时候搭配节拍器一起训练,从慢速开始练起,对好节拍器,有序地进行练习。

(五)跳音的处理与表情术语的处理

在80小节处出现了一个表情术语espress(有表现力的)。表情术语在乐曲中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提示演奏者要富有情趣地弹奏这一部分,加入自己对这首曲子的感受,渐渐的与乐曲相融合,把自己最擅长的部分自信地表现出来。弹奏中不能太过于生硬,带有感情地演奏

结 语

朱践耳先生以自己优秀的创作能力给中国的音乐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刚好体现了朱践耳先生兼容并蓄的特点。同时朱践耳先生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朱践耳先生作品《童嬉》从创作特点以及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使得我们更深一层了解《童嬉》以及背后的意义。并通过这一首作品来让大众认识民族音乐,证明了民族音乐并不是一个个体独立的存在,它是可以融合的并且还能保留它原本的魅力。因此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我们更有必要去收集大量民歌并且把它们发扬出去,让更多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能了解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乐趣。■

猜你喜欢

织体哈尼族踏板
多族群杂居区节庆音乐文化的认同阶序——以元江哈尼族传统节庆“喍奢扎”音乐展演的当代转型为例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学校您好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勤劳的哈尼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