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班牙民族乐派作曲家格拉纳多斯的《戈雅之画》

2021-12-14

黄河之声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多斯和弦声部

程 雯

一、格拉纳多斯与戈雅简介

恩里克·格拉纳多斯,是西班牙著名的民族主义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幼时开始专业系统地学习钢琴演奏及作曲技法,22岁开始创作并陆续出版自己的作品,代表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钢琴独奏曲、组曲、说唱剧①等。他本人也是一位“跨界”的艺术家,自身是一位功力深厚的画家,绘画风格也与戈雅相似,这也是他创作《戈雅之画》这套组曲的另一诱因。

格拉纳多斯的钢琴音乐作品,以兼具西班牙民族音乐元素与浪漫主义并存的风格著称,进一步推动当时的音乐创作突破狭义古典主义的创作“规则”,以如同书画般美的意境融入音乐作品之中,非常注重对旋律性的表现,和声运用复杂且富于色彩变化,对演奏技术的要求也级进华丽与绚烂。他的作品还多糅合了西班牙另一代表乐器——弗拉门戈吉他的演奏手法,兼具对本土探戈音乐的探讨,对后世的西班牙音乐乃至整个欧洲音乐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是西班牙最知名的浪漫及现实主义画家,在他创作生涯的初期,是以为教堂创作宗教画谋生的,后因工作原因转而为西班牙皇室创作大量风格更为明快的装饰画,这些都对其后期大成的画风奠定了基础。他的画作被后世认为能够同时体现出“宗教”与“现实”主义色彩,在绘画艺术领域可谓开创了一个先河,也为后世画作的创作开辟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二、钢琴组曲《戈雅之画》的创作背景

格拉纳多斯创作钢琴组曲《戈雅之画》的灵感来源,是源自对戈雅的两幅画作的欣赏。两幅画作相同之处是同一位女性模特,表情与肢体动作都一样,但不同之处就是一为裸体,另一则为穿着衣服的。在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下“裸体”画作是绝不为主流社会所接受的,人们的思想处于教会的严酷压迫之下,所以戈雅的这两幅画作也是在某种层面上表现出对宗教桎梏的反抗。

格拉纳多斯的《戈雅之画》副标题为“Los majos enamorados”,意为“热恋中的玛霍”,这个“majos(玛霍)”在西班牙语中与“maja(玛哈)”一起,是当时社会对社会底层青年男女们的俗称。他们更崇尚自由的生活,追求自我认可,代表的阶层是社会底层民众的思想,也被后世称为“玛哈主义”。戈雅和格拉纳多斯都是受这种思潮的影响,向往这种不受压迫和控制的自由爱情,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在当时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生涯时期都在抵制宗教思想的桎梏,才在灵魂上进行了结合,让作曲家创作出了这套传世钢琴组曲。

在创作这套组曲的构思过程中,格拉纳多斯是先将两幅画作亲自手绘在自己的草稿纸上的,每天看着这两幅图来激发想象力和创作思维,对这套钢琴组曲进行全情投入的创作,历时一年的创作及反复修改,作品才告完成。组曲由六首风格不同的小作品组合而成,看似不一的曲风和旋律个性最终汇拢成一首思想统一的组曲作品,富于浪漫且激情的情绪。作品甫一问世,即获得一片好评,被称为“可与舒曼、肖邦、勃拉姆斯的优秀作品相提并论的杰作”②。

三、《戈雅之画》的作品分析

(一)变奏曲式特点的体现

《戈雅之画》的变奏曲式③代表小作品有两首,《火焰凡丹戈舞》和《少女与夜莺》,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第一首是舞曲风格的作品,延续了前面小曲中对西班牙舞曲节奏的特征,从曲式上来说属复三部结构,现将曲式结构分析如下:

从曲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除引子外作品有两个循环的A-A’-A”部分,中间夹着一个插部,调式调性的变化在各个变奏部分有所不同,增加了重复乐思出现时的变化,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

从第9小节开始是作品的主部主题(到39小节),与变奏第一主题(A’)的40-60小节是典型的变奏形式,比主部主题在和声对位方面更丰富多变,演奏时要注意突出右手高音区的旋律线条,同时淡化填充声部的音色及层次,以此来与第一变奏的三个伴奏声部的对位形式进行比对,尤其是43小节开始的A’中声部的动机原型与高音区的模仿进行,继而次中音声部对中声部的动机模仿,再到接下来一个小节低声部对次中声部的模仿,手法独到且巧妙,展现出了作曲家灵动的创作手法。

从61小节开始的主题变奏第二部分(A”)所使用的变奏元素更多,运用了很多“装饰性”的写作方式,除了同样保留了主题A部分的素材外,结合着装饰音和和弦外音,让织体更为饱满及充满变化,推动着旋律声部运行得更为流畅,且与主题A部分产生了明显的对比。

我们再来分析组曲第四首《少女与夜莺》,这是全套组曲中音乐情绪更为郁郁寡欢的一首作品,从其音乐表现力上与前一首的火热、明朗产生出了明显的比对。这也是一首变奏曲式的作品,由一个主题和四个变奏加尾声结束:

主部19个小节是带有复调织体特征的主调性质音乐,四个相对而言互相独立的声部之间,类似“四声部和声织体”般地存在,在10、11小节的高声部三连音节奏型和次中声部的倒影手法中均可看到。

变奏第三部分(A3)从46小节开始使用的记谱手法是三行谱表同时进行,这是为了告诉演奏者在这里需要格外注重对主旋律延展性和歌唱性的表现,尤其大跨度音域进行的伴奏声部更是将“夜莺”这种最擅歌唱的鸟儿灵动的嗓音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对色彩性和弦的运用

本首作品中对色彩性和弦的运用也出现在多处地方,比如属和下属和声组的变和弦,复合和弦的运用等。在《窗口诉请》这首作品中,29-32小节就使用了附点二分音符的持续根音声部加右手高音区的大跳和级进写作手法,营造一种起伏不定而又变化丰富的线条感,上下两条声部线错开八分音符的时值进行切分节奏的有序运动,横向进行上则展现出了下行二度“模进”态势。总体的纵向和弦使用了b5Ⅴ43—Ⅰ的解决,让低声部持续进行的根音更显“坚定”、“扎实”之感。之后在37-40这四个小节中再现了上述和弦进行的运用,典型的属变和弦带给听众以不断变化的新鲜感,在调性上也显得不那么稳定,而是有些游弋的感觉。

(三)对吉普赛调式的运用

对吉普赛调式的运用可在《窗口诉请》中看到,开头的前五个小节即展现出了模仿吉普赛大调式音阶的运用:吉普赛调式音阶最明显的特征就在于二级和六级的降半音处会出现两个增二度音程,再结合作曲家一贯的创作风格,我们就可确定这里使用到了bB吉普赛调式。

(四)作品中对转调手法的运用

在《戈雅之画》这套组曲中,有多处采用了转调手法,比如《少女与夜莺》中的第38小节开始,就连续五个小节使用了转调手法,这里体现出的是“共同和弦转调”。另外还包括使用过等音转调和模进转调等手法,比如《爱与死》中就使用了模进转调手法,通过旋律的模进变化,分别让调式在“G-F-bE-bB-bA-bG-bB”中产生着不断的变化,如果用三小节一组的旋律来进行分析的话,我们会发现这里产生的是连续下行大二度模进,以此推演出了调式方面的连续二度下行模进,这样的旋律写作手法,可以带给听众以不间断的丰富变化感觉,赋予旋律更多的延展性以及可听度。

在这部组曲的第一首,《情话》(也译为《爱的告白》)中,第一主题的和声进行是建立在非常传统的“T-S-D-T”这种转换下的,这种和声进行甚至贯穿了呈示部和展开部两大部分,也从侧面印证了格拉纳多斯是一位植根于传统而古典作曲风格下,兼具着进取和拓展之心的优秀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不但能随处可见地看到调式调性的转变,还可发现他大量地运用了包括属变、下属变和弦,色彩性和弦以及高叠和弦等手法进行创作,尤其在旋律横向的进行过程中,偶尔展现出的半音进行声部令得旋律层次变得更富于叠加性和丰满性,可谓是为听众塑造出了一个极为立体化的音乐形象,纵向、横向旋律及和声变化丰富,加之多变的调性,为作曲家同类作品都树立起了良好的标杆作用,也为后世作曲家的进一步开拓作曲技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作品对西班牙音乐节奏特点的运用

《戈雅之画》这套组曲中,一共分为六首相对独立的曲子,在节奏上都有一个共通点——使用的都是三拍子节奏,众所周知这种节奏是极适合做舞蹈音乐用的,不论是早期流行于欧洲上层社会的圆舞曲还是波兰民间传统的玛祖卡舞曲,都是三拍子的节奏韵律。在这套组曲中,分别使用过包括八三拍、四三拍的节奏型,也是由此而进一步印证出了典型而又鲜明的西班牙民族音乐风格,在作品进行中的节奏特点方面,还大量使用了包括三连音节奏型在内的复节奏、切分、附点等等,体现出的都是西班牙民族音乐中的舞蹈元素,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作曲家那鲜明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复节奏”,在专业的作曲圈里来说,复节奏又通常被称之为“不对称”节奏,实际写作手法是在相似的乐句中出现不同声部时使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写作,通常出现这种情况时对演奏者来说都是小小的考虑,比如对“一组八分音符对一组三连音”、“三连音对一组四个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对五连音”等等。这种创作音乐的手法最早是在肖邦的作品中大量出现的,经常可以看到左手九个音要对照右手27个音这种“不对等”的节奏演奏,也由此而衍生出了对作品处理时“rubato”的节奏变化。《戈雅之画》的第一首《情话》中就出现了这种复节奏的情况,其余五首作品里也或多或少地出现过类似节奏型。

复节奏的出现可以为作品带来更丰富的情感变化节节奏韵律改变,贴合“西”式的舞曲节奏风格,《情话》中289-290两个小节,320-322三个小节都出现过这种情况,演奏时的难点就在于要保持节奏“准确”度的同时,不能缺失对作品流传及完整度的把控。在该曲346-348小节中,为了展现音乐在这里的激动紧张的张力,右手出现了大量三连音,随着渐强推动音乐逐渐向高潮部分递进,这里的二对三也是演奏时的重难点,左手要沉着稳重,把控好与右手的配合,做到内在而含蓄地展现音乐所蕴含着的“力量”。

三连音的节奏在这套组曲中经常出现在有表现舞蹈画面的地方,以及连续弹奏三连音节奏的地方。比如《情话》的第3-4小节和第15小节,《少女与夜莺》的第10、第23小节等,这里出现的三连音,演奏中要求的是清晰灵敏的触键,弹出的音色要通透迅捷流畅,带给作品的是更深层次的西班牙浪漫主义风情的描绘。从《情话》的106小节开始,连续六个小节还出现过连续三十二分音符的三连音,其处理要较之十六分音符连续三连音更加明朗,音色要更晶莹剔透,触键就不能每次都下键到底了,可以触键2/3深的位置,表现出作品灵动活泼的感觉。

结 语

格拉纳多斯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西班牙民族乐派起到了推动及领军作用,也为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音乐的发展大大助推了一把。《戈雅之画》是作曲家从同为西班牙优秀艺术家的戈雅画作取来的灵感,他们都是被历史铭记的优秀艺术家,这套钢琴组曲也是格拉纳多斯创作生涯中口碑最佳之作,作品浪漫唯美,塑造的音乐形象清新动人,研究分析该作,会为笔者今后的学习及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 1898年格拉纳多斯的西班牙式说唱剧《玛丽亚·德·卡门》在马德里成功首演并获取如潮好评。

② 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345.

③ 指由代表基本乐思的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化的重复或展开所构成的曲式。

猜你喜欢

多斯和弦声部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撒谎的奥多斯
哭泣的蝙蝠
论爵士钢琴教学中的声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