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智慧托管提效益 多元合作促共赢
2021-12-13
河北省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积极构建“土地全程托管+全程机械化+农事综合服务”以及现代农业信息化体系,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盘活闲置土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耕作,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智慧农机发展智慧农业的新路。
河北省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5月,现有成员161人,固定资产2167万元,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81台(套),储粮库、冷藏库、储藏窖各1座,育苗大棚50个。合作社有村级土地托管服务站45个,农业服务队185人,托管土地3.8万亩,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13.48万亩,服务农户2.8万户,涉及沙河市11个乡镇122个村。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明晰出资收益,规范民主管理
一是丰富成员出资方式。合作社鼓励农户以农机、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成员出资进行量化。对于带机入社成员,参考市场价格将其自购机械按新旧程度进行折价,经成员大会评估确认后,股份量化到成员账户,机械使用权归属合作社。对于带资入社成员,直接把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对于带地入社成员,将其土地经营权参考市场价格,按土质优良程度进行估价,经成员大会评估确认后,量化为成员股份,土地经营权归合作社。按照成员出资类型划分,合作社带机入社成员占64%、带资入社成员占33%、带地入社成员占3%。
二是合理分配盈余。合作社每季度末从本季度的可分配盈余中提取10%公积金和5%公益金,主要用于开展培训、作业人员保险、购置固定资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剩余盈余的60%按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返还给成员;年底前,将剩余盈余的40%按出资额比例为成员进行二次分红。合作社资产共分为1100股,2019年每股分红3486元。
三是民主管理,服务成员。
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章程的规定加强规范管理,设立成员大会作为本社权力机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成员大会,决定重大事项。经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长、理事和监事,制定日常管理和监督等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理事会会议,监事长组织召开监事会会议,形成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
优化规模经营模式,提升经济效益
合作社实行统一作业、统一调度、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统一维修的“五统一”经营模式,全面推进土地全托管、半托管、单环节托管,为购、耕、种、管、收、销各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了村委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和农民三方合作共同体。
一是在成本投入上,合作社将原有的小地块集中连片,实现整建制托管和规模化种植,每百亩土地可以提升3%~5%的种植空间。小麦的生产环节包括播种、浇地、植保、追肥、收获,托管前全流程农户平均每亩地需要投入720元,托管后只需投入555元,亩均节省投入成本165元。玉米的生产环节包括播种、浇地、植保、追肥、收获、秸秆还田、耕整土地,托管前全流程农户平均每亩地需要投入765元,托管后只需投入605元,亩均节省投入成本160元。
二是在收益分配上,合作社按照本村同等级地块的上中等收入的平均值来确定托管农户的收益。农户每亩地可获得最低保障收入500元;合作社通过提供农机和农副产品购销服务获取利润;村集体负责监督合作社托管全程作业,每季作物收获后每亩地获得监督服务费30元。例如,2019年合作社在下郑村托管土地1860亩,小麦平均亩产518千克,销售价格为2.24元/千克,小麦亩均收入1160.32元,实现小麦总收入215.81万元。玉米平均亩产540千克,销售价格为1.8元/千克,玉米亩均收入972元,实现玉米总收入180.79万元。下郑村小麦和玉米实现总收入396.6万元。收益分配环节,村委会按30元/亩获得监督服务收益5.58万元、占比1.41%;合作社提供农机农事服务获得服务费215.76万元,占比54.4%;农户获得收益175.26万元,占比44.19%,851户农户不用下地就实现了942元/亩的收益。
合作社在立足农机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展苗木繁育、中药材种植等项目,已建成工厂化育苗大棚50个,育苗面积11250平方米,实现苗木销售收入360万元;种植中药材1000亩,实现药材销售收入636.2万元。合作社每天可提供160个工作岗位,其中成员25人、非成员135人。每年5月苗木繁育基地低价提供给1600户农户种植金叶榆、紫叶矮樱等品种小苗,11月回收成苗,使农户每亩增收4000元。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促进持续发展
合作社规模化、集约化的耕作方式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创造了条件,广泛使用免耕播种、秸秆利用、籽粒收获、保护性耕作、灭草灭虫等技术,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以玉米种植为例,合作社采用精良的机械播种技术,撒种均匀、深浅一致,分蘖快而壮,亩增产60千克、增收120元左右;收割玉米时,使用新型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可一次性完成收割,直接装袋即可销售,节省成本20~30元/亩;秸秆打捆每亩可回收1.5吨左右,每吨卖160多元,除去成本每亩增收150元。三项合计每亩可为农民节本增收300元左右,让农民看到了农机化作业的高效益。
合作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职业学校、科研院所的联系,面向农户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联合邢台市现代职业学校在合作社建立实训基地,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知识,定期邀请中国农机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专家教授,结合农事季节为农民面对面进行培训。带动236户农户购置大中型农机具,与48户种粮大户建立合作关系,使周边村组农机手、种粮大户、普通群众1300多人掌握了农机操作技能,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脑袋富起来。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服务品牌
合作社坚持以信息化引领服务,引入农机合作社管理云平台,推行“不见面”技术服务、管理服务及作业服务,实现了机手、农户、合作社互联互通。依托云平台,合作社可实现手机远程调度、监控作业情况,用北斗GPS定位地块分布、作业轨迹等,可随时查看作业面积和进度,实时跨区作业管理,还可对机手进行作业量统计、评价考核和费用结算,分析作业面积、作业效率及收益等。云平台的使用,使合作社更加高效、精准地对接服务农户,有力提升了合作社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高了合作社的管理效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合作社坚持“服务第一、效益第二、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始终以低于同期市场作业的价格开展农机综合服务,对资金暂时有困难的农户暂缓收费。2016年邢台“7·19”特大洪灾期间,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合作社慷慨解囊,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农户的口碑,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打出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优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