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坤辉:因地制宜搞农业 特色产品兴产业

2021-12-13廖雅婷孙超超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1年4期
关键词:陈坤甘南农户

文/廖雅婷 孙超超

作为一名“80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的陈坤辉入伍当过兵,退伍后回乡当起了医生,最终他选择停薪留职,在家乡成立合作社,开发高原土特产品,从事电子商务,带动了当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发展生产。

特色养殖,开启合作之路

“我的家乡很美,它值得更好。”这句话道出了陈坤辉对自己家乡的那份真挚感情。他出生于临潭县甘沟村,该村地处临潭县北部峡谷地带的冶力关大景区地带,全区海拔2200~3800米,年平均气温3.2~6.7℃,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空气新鲜无污染,但就是这样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却面临着发展难题。

从部队退伍回乡当医生的陈坤辉,在日常工作中深深感受到“空心村”带来的问题:老人小孩留守无人照顾,土地牧场荒芜,村庄没有一点活力,更谈不上发展……经过一番思索,2013年,陈坤辉与甘沟村的几名农户合作,共同成立了临潭县双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之所以发展农牧业,是考虑到临潭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位于青藏高原边缘,饲料来源丰富,有天然牧草,还生长着贝母、虫草、藏红花等野生药草,有三条河流经过,水源充沛牧草茂盛,是天然的养殖场。

陈坤辉认为要想做好,就得有自己的特色,搞养殖办养殖小区,就要养具有当地特色的物种,藏羊、牦牛、蕨麻猪成为了最佳选择。

在合作社经营的第一年,他们发现牛羊的粪便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牲畜的健康,更会影响周边环境。为此,他们虚心学习,与相关专业人员交流后了解到,牛粪、羊粪稍作加工可作为肥料直接施到田地里,这样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节约肥料,还为农作物增施了天然肥,可谓一举多得。

因此,合作社将标准化养殖小区升级为标准化种植养殖小区,选择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青贮玉米、药用作物、油菜等,做到因地制宜。当然,陈坤辉走“甘南特色产品”之路的步伐并没有就此止步,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不断丰富经营种类,陆续开展了蜂蜜、鸡蛋、肉制品加工等项目。

联合合作,实现共同富裕

沿着打造标准化种植养殖小区的目标,合作社采用“省扶贫产业产销协会+合作社+科普示范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发展。

1.合作社主导,科学管理,安全生产。目前,合作社有员工23人,其中种植技术员3名,饲养员9名。此外,合作社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引入县动物防疫中心派驻的帮扶技术员3名,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派驻的农技师1名。合作社自有土地60亩,并以每亩275元的价格流转青贮饲料种植基地146.4亩。同时,积极开发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利用农产品电商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微店等渠道,将产品销售到大江南北。陈坤辉为此还积极参加了“乡村振兴千人计划”新农人研修班第5期、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聚力强社”农民合作社领军带头人培育计划,不断充实自己,学习不同的经营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2.家庭农场参与,农户合作,共同致富。在经营过程中,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合作,带动了一批当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发展生产。例如土蜂蜜项目,合作社选取具有良好养蜂环境的10~20户符合要求的贫困户,为其提供养殖培训,负责病虫害的防治,对特别困难的农户,还免费赠送1~2箱蜜蜂。蜜蜂日常养殖由农户自行负责,到产蜜时节,合作社统一回收并负责摇蜜,保证蜂蜜质量。农民有了工作和收入,产品质量也有了保障。2016年起,合作社联系鼓励养殖区附近的农民群众种植育肥饲草料930多亩,柴胡136亩,油菜402亩,当归810多亩,并与其签订收购合同,参加的农民当年就比当地其他农民人均收入提高700多元。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合作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带动养殖农牧户23户,种植户145户,其中精准扶贫户113户。在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种植养殖特色的基础上,实行区域化布局,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体系。2014年,合作社被临潭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合作社;2015年,被甘肃省科协和省财政厅确认为科普示范基地;2016年,被评为甘南州示范合作社;2019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如今,合作社存栏牦牛1793头、羊1574只、雌牛86头、肉牛106头,2020年经营收入达260余万元,利润返还63万余元。为了确保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陈坤辉也在积极开发周边产品,如从岭藏鸡蛋、甘南藏式牦牛干等。

勇于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但在最严峻的时刻,陈坤辉践行着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危难时刻体现了应有的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坤辉和农富源小杂粮合作社等8家合作社理事长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和临潭县红十字协会对接,对全县近千家合作社发起捐款捐物倡议,三次捐款共计23.74万元,捐物折合9万多元,弘扬了正能量,树立了农民合作社的良好形象,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此外,陈坤辉个人先后为临潭县的三个州级疫情防控点及10多个单位捐送口罩4600份,以及消毒液、酒精、电子体温计等防疫物资和牦牛奶粉、方便面、羊肉等生活用品折合6.36万元。同时,对即将返校的学生和老师捐赠一次性医用口罩2000个,给一线执勤人员捐赠医用N95口罩400个,切实助力甘南全州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0月,陈坤辉被甘南州人民政府评为疫情防控先进标兵。

不畏艰难,为梦想持续发力

几年来,合作社成员凝心聚力,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面临着资金、人才等不少问题。例如,建设初期,由于合作社处在村庄边缘,土地、水、电等成为了当时急需解决的难题,经过多次与农户、村委会协商,最终还是陈坤辉自己筹资从村里接通水、电,又向农户流转了46亩土地,磕磕绊绊地建起了标准化养殖小区。

对于这些难题,陈坤辉没有气馁,他表示,成功没有尽头,生活没有尽头,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对人们的考验没有尽头,在艰苦奋斗后所得到的收获和喜悦也没有尽头。他希望自己能够为美好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也许微不足道,但相信积少成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相信多年后自己的家乡依然能“风吹草低见牛羊”。

如今,除担任合作社负责人,陈坤辉还成为甘南臻品农业科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甘南农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对于未来,陈坤辉有自己的想法,通过现在的“省扶贫产业产销协会+合作社+科普示范基地+家庭农场农户”模式,继续扩建标准化养殖场,引进藏羊、牦牛、奶牛、蕨麻猪养殖和青饲料、中药材种植,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同时,继续在电子商务上发力,做好电商公司和农旅公司,让更多的甘南特色农产品走出高原,走出甘肃,走向全国。

猜你喜欢

陈坤甘南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去甘南》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Microwave frequency downshift in the timevarying collision plasma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陈坤演绎“小鲜肉”的完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