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童谣,守规则
2021-12-11宗薇
宗薇
摘要:在幼儿园中我们要求孩子们遵守很多的基本规则:见人要问好、做错事情要说对不起、人多的时候要排队……我们经常发现,孩子们总是会反复,因此我们的说教也必须不断反复,不仅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反而使自己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基于以上问题形成,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小班幼儿为主,借助有趣、有意、形象、易懂、朗朗上口的童谣,以内容选择为基点,以童趣表演为载体,以同伴互助为合力,以家园共建为拓展,促进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良好规则意识形成与建立。
关键词:规则意识 小班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建立存在问题
小班幼儿动作发展是先于语言;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标准,会出现争抢玩具等现象;喜欢模仿、重复大人的动作或语言。基于以上幼儿年龄特点,针对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建立进行了相关评价,发现小班幼儿在规则意识建立的过程中主要聚焦以下问题:1、规则内容明确了解不清。小班的孩子尚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不知道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错的。2、规则遵守内化建构不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缺少良好的自控能力,需要成人反复、不断地提醒。3、规则建立脱节单一不全。由于幼儿的记忆是短暂的,他们往往在认识事物的时候需要不断重复,缺乏关联性。
二、童谣助力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建立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
因此,结合我园的童谣特色,将童谣融入到日常的规则中去,具体做法如下:
1、以童趣表演为载体——多样形式童谣表现,凸显幼儿规则明确
小班幼儿在规则建立的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反复地提醒。这是因为小班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持续短,需要教师通过更多不同的手段来刺激、强化。
比如,小班的孩子对于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但是,他们的持续性短。这种喜欢来得快,去的也快。没过几天,我们会发现幼儿在排队时讲话、东张西望,、掉队等的情况又出现了。这时,我没有对其进行批评指正,而是拉着孩子们的手鼓励他们和我一起念诵儿歌:“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真糟糕”。我随意的问着小宝贝们:“你们喜欢谁?小花猫还是小螃蟹?”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小花猫。”我点头称赞说:“是啊,小花猫真有礼貌,走路的时候一点声音都没有非常安静,这样就不会吵到其他的朋友了。”孩子们纷纷点头同意。“那我们一起来学小花猫走路吧,看好前面的小朋友,可别学小螃蟹走路横冲直撞哦。”于是,一只只可爱的小花猫在我的带领下一边轻轻地念诵儿歌,一边安静的走路,生怕吵到其他的朋友。以后,以后小朋友排队时讲话、掉队,排不整齐的情况我就用儿歌来提醒他们。在自由活动的时候一些宝贝还会模仿老师学生的游戏。一个孩子作老师,其余孩子作小宝宝,只见老师带着宝贝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拍着整齐的队伍散步。在小舞台中,孩子们也非常习惯模仿童谣里的角色,在一边念诵一边做相应动作的同时,感受表演的乐趣、加深对童谣中规则的认知。
不同的表现形式的童谣,能够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规则,强化规则意识。
2、以同伴互助为合力——同伴互助童谣拓展,合力幼儿规则共建
由于小班幼儿的动作发展先于语言。因此,他们的社会性交往能力比较弱。他们通过规则类童谣的渗透,引导能力强的孩子利用朗朗上口的童谣来提醒自己的同伴,促进他们规则意识的进一步明确也提高了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能力。
在引导孩子排队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一排队就会条件反射般念诵起“走路要学小花猫”的儿歌。有时候孩子们的队伍非常整齐,我想念一点别的儿歌,可是就是这些小家伙,他们会带头“走路要学小花猫……”的念起来,真是拿他们没有办法。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这群能力强的孩子来提醒同伴?尽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这个要求未免有些高了,但我还是决定试一试。我和宝贝们进行了一次谈话,请他们想一想当朋友没有好好排队的时候可以怎么样?有的孩子说要告诉老师;有的说可以提醒他;有的说走得慢一点等等他……孩子们七嘴八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提醒说:“如果要用兒歌来提醒,你会说什么?”小宝贝们马上就想到了小花猫的这首儿歌。当我看到小施边走边碰玩墙上的画时,我说:“你们看,小施要变成小螃蟹了,他走到队伍的外边去了。”其他宝宝大声地对他说:“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不要学那小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小施一听,大哭起来,“我不要做小螃蟹,不要做小螃蟹。”我马上说:“快点到队伍里来,我们都不做小螃蟹。”于是在小施的印象中产生了小螃蟹走路不神气,走在队伍外边就会变成小螃蟹的,所以一定要跟着前面的小朋友走。慢慢的孩子们也基本能够遵守排队的规则:脚步轻轻地走、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掉队。
幼儿之间相互传诵规则类的童谣。帮助他们共同认可规则,遵守规则。
3、以家园共建为拓展——家庭共建童谣延伸,强化幼儿规则意识
由于幼儿在规则意识建立过程中是单一、脱节的。只依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和家庭教育共同结合,帮助幼儿建立更全面的规则意识。
我们会通过班级的qq群,学前网等发布规则类的童谣。提醒家长日常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如洗手、大小便、排队、过马路等,和孩子一起进行吟诵。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强化规则。渐渐地,家长们也开始喜欢上童谣,主动利用童谣来规范孩子的行为,甚至幼儿的家长根据需要自编规则类的童谣。
通过家园互动的形式,帮助幼儿意识到不仅仅在园内要遵守规则,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遵守相应的规则。
当然,孩子们从对童谣感兴趣到理解童谣中的内容到最后能够将童谣内化到实际的行为习惯中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而是将童谣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慢慢的让孩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3]华爱华.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