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识瘀症
2021-12-11■高峰
■高 峰
中医认为,血液应该在经脉里顺畅运行,如果血离开经脉而积存于体内,没有及时消散,或是运行不畅而阻滞于经脉及脏腑之内,都属于瘀血。为什么血液运行会“离经叛道”或阻滞?这要从影响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说起。
1.瘀血的原因
(1)气虚致瘀 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意思是说,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结石等各种致病因素均会引起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气虚或气滞,进而影响血液的运行,重则形成瘀血。
(2)血寒、血热致瘀中医理论有“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的说法,即血液充盈于经脉之中,在寒温适宜的条件下才能正常运行。血寒则血液运行迟缓,阻滞于经脉形成瘀血;血热则会耗散体内津液,导致血液黏滞、运行不畅。换句话说,血寒、血热都可致瘀。
(3)外伤致瘀 外伤也会直接形成瘀血。例如跌打损伤,轻则伤及肌肤,重则伤及内脏,致使血离经脉,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体外,从而形成瘀血。
2.瘀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当血成瘀停留在人体不同脏腑时,将会导致相应脏腑功能失常,出现各种病症。
(1)瘀血在心 表现为胸闷、心前区刺痛,或痛引左臂内侧、唇舌青紫。
(2)瘀血在肺 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咳血或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3)瘀血在肝 表现为胁肋刺痛、久见肿块,若兼有脉络滞塞的情况,还会有腹部脉络怒张、面色青黑等表现。
(4)瘀血在胃肠 表现为胃脘处固定部位刺痛怕按、大便色黑如漆。
(5)瘀血在子宫 表现为痛经、小腹刺痛怕按、经色紫暗有块,或崩漏血下。
(6)瘀血在脑 表现为头痛、头晕、痴呆、语言不清,或癫狂发作等。
3.如何防治瘀血
要想防治瘀血,就要针对瘀血形成的原因,加以规避和改善。
(1)加强运动 运动是最简单有效的活血方式。每天抽出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明显改善不适症状。传统健身术,如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都有助于血液的正常运行。
(2)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有利于推动血液运行,改善瘀血的程度。常用按摩穴位有膻中、间使、太冲、气海、三阴交、膈俞、血海、合谷等,每个穴位分别按揉3~5分钟,每天做 1~2次。做完后,可以把双掌搓热,在局部揉搓,能够更好地调理局部气血。或者艾灸三阴交、血海、曲池、足三里等穴,每天灸1次,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同样可以改善瘀血情况。
若瘀症较为严重,通过以上方法仍无法得到缓解,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可根据病情让中医调配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按疗程坚持服用,对病症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