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下社区博物馆的现况与发展

2021-12-09罗丹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1期
关键词:展示空间历史文化街区

摘要: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变迁和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文化遗产是城市深刻的历史烙印。各古城的老城区都存在大面积的传统文化街区,由于存在时间久,在居住环境、空间格局、功能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以传统文化街区为研究背景,以国内不同城市的社区博物馆为例,意在探讨在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中建立社区博物馆的意义、特性、展示方式、运营模式、现况、未来发展前景与发展方向等多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社区博物馆;展示空间;历史文化街区

一、建立社区博物馆的意义

在城市老城区的传统文化街区中,有着许多极具特色和历史韵味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城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让这些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社区文化博物馆的建立则可以很好地促进传统古建筑向社区博物馆转型,解决了古建筑维护、修缮、开发面临的问题,完善和丰富博物馆体系,节约了新建一所博物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

二、社区博物馆的特性、展示方式、运营模式

传统文化街区的古建筑高度凝结着城市文化的精华,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地标。传统文化街区与社区联系紧密,社区居民的饮食习惯、风俗文化都是本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并与城市协调发展?通过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案例,笔者认为建立社区博物馆是促进历史文化街区文遗保护和社区、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考察国内外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及古建筑的建设,从社区博物馆的规模、性质、展示内容、手法、管理经营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三、社区博物馆的现况

时至今日,世界上有27 000多座博物馆,其中近50%的博物馆馆龄不超过50年,其类型、范围涉及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各个方面。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博物馆发展历程尚属短暂,但成绩令人瞩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总数已超5 000家,较新中国成立初期增加了足足14倍,其中对民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达到了总量的87.97%(图一)。综合性、企业性、主题性的社区博物馆各自蓬勃发展;生态城市博物馆、智慧城市博物馆等新型综合性博物馆逐步兴起,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博物馆建设,形成“博物馆热”,民营博物馆数量已达全国博物馆的30%。如今,加快非国有博物馆建设是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尽管现阶段博物馆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譬如,博物馆建设速度与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不匹配、展示设施单一、展示方式陈旧、配套服务落后、传统文化街区与城市发展更新不协调、资金短缺、缺少合作渠道、运营方式不完善等。

在众多问题当中,古建筑、古街道與社区、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尤为突出。社区博物馆是传统博物馆的重要补充。古建筑、古街道本身就是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本地历史精华的体现。因此,将二者结合,在保护传统文化街区的同时,努力发掘当地文化特性,加快传统文化街区向具有当地特色的社区博物馆的转型,这既是对博物馆体系的补充,也是对古建筑、古街道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1]。

社区博物馆所具有的优势,如相对灵活、体量较小、居民参与、内容通俗等,是大型博物馆所不备的优势,对我国博物馆体系是很好的补充与完善。同时,社区博物馆的空间载体一般为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而此类载体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是本土传统文化精华的浓缩与延伸,将其发展成社区博物馆,是对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修葺-保护-再利用”。这种方式既可以节省建造一所大型博物馆所需投入的大量时间与资金,还能更直观地体现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国外社区博物馆现况

博物馆的发展正在经历着快速现代化的过程,社区文化博物馆以一种新型的现代形态逐渐走进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视野。社区博物馆理论体系主要由博物馆学与社会学两大学科交织组成。国外的社区博物馆经历户外博物馆、保护区博物馆、生态区博物馆等几个重要阶段,最终发展成系统的、成熟的社区博物馆理论体系。

1.美国

美国的社区博物馆发展历史相对较短。1967年,美国著名博物馆学者肯尼斯·哈德森(Kennes Hudson)[2]首次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在《有影响力的博物馆》一书中介绍安纳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并预言安纳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将会成为“未来最有影响力的未来博物馆”[3]。美国的社区博物馆在展览策划上,除了展示社区历史文化遗产外,还格外关注当代社会问题。

2.法国

法国是最早建立社区博物馆的国家之一。法国建设社区博物馆的首次实践是在“法国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中进行的,自此,法国博物馆建设的实践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4],改变了原始的保护策略,博物馆的建设重点也从展示建筑文化转移到博物馆与人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社区博物馆是法国克勒索蒙特索矿区社区博物馆。该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过程完全由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并负责,其形式充分体现了社区博物馆文化功能的可行性,成为首个由社区居民独立运营的社区博物馆。

3.日本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进行与古建筑相关的修缮工作,并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对古街道进行翻新,从而催生了社区建设和地方振兴的活动。日本的社区建设最初是由外国专家学者牵头,从当地社区运动开始的。他们最初的愿景是保护古老的街道房屋以及相关的自然、文化景观,许多小型博物馆亦是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被建造起来,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关注也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复兴。日本社区博物馆建设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当地居民主导,由内至外运营的博物馆。

(二)国内社区博物馆建设现况

与国外社区博物馆相比,我国的社区博物馆建设相对较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1986年,《中国博物馆》发表了关于生态博物馆的文章,介绍了里维埃的《生态博物馆演变的定义》,社区博物馆的概念才真正被引入中国。2011年,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促进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的通知》[5]。自此,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一轮的社区博物馆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社区博物馆的发展。一些国内专家学者围绕社区博物馆这一主题展开活动,并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在我国,关于社区博物馆的研究和实践仍屈指可数。现有理论研究多数侧重于概念、特征的研究以及核心理论的形成。研究建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下,社区博物馆应被用来保护社区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二是社区博物馆应被用于历史街区的保护。这些研究仅限宏观方面,微观方面很少,展示空间、发展模式等领域尚属空白。

较传统博物馆而言,社区博物馆是一种体量较小的主题性博物馆。此类博物馆在展示空间上主要依托历史建筑、历史街道等载体,展示空间不仅限于室内,可拓展到室外,展示内容与当地社区的传统民俗、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社区居民的参与亦是此类博物馆区别于传统博物馆的重要特征。

四、我国社区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议

目前我国社区博物馆的发展还相对薄弱,但潜力不可估量。就目前而言,我国社区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思考。

(一)以社区资源为主塑造社区博物馆

社区资源包括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产业文化等。建设社区博物馆,应先对周边的社区资源进行调查、整理,联系社区情感、形成市民互动,从而推动社区整体的发展。

(二)让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博物馆的设立与管理运营

社区博物馆的建设需要社区居民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唯有社区居民先了解地方资源,进而以社区资源为荣,自发爱护,方能创建真正的社区博物馆。

(三)由内而外经营社区博物馆

建设以推动社区生活文化、生活环境为主题的社区博物馆。居民及外部参观人员可以学习与体验本地生活文化,参与工作坊、主题活动、学士沙龙等,体验当地文化特色,从而依靠口碑形成品牌效应。

作者简介

罗丹,1990年生,女,汉族,广东韶关人,专任教师/助教,艺术设计硕士,广州华商学院创意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研究方向为展示艺术与理论。

参考文献

[1]邓宽宇,杨秋莎.谈古建筑保护单位向小型博物馆功能转型的认识[J].四川文物,2013(6):89-94.

[2](美)肯尼斯·赫德森.有影响力的博物馆[M].徐纯,译.屏东: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2003.

[3]陸瀛.社区博物馆理念下的文化遗产旅游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4]国家文物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工作成就[EB/OL].(2017-06-02)[2021-11-15]. http://www.ncha.gov.cn/art/2017/6/2/art_2006_141391.html.

[5]单霁翔.探讨社区博物馆的核心理念(上)[J].北京规划建设,2011(2):94-98.

[6]聂欢欢.社区博物馆空间发展模式[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展示空间历史文化街区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洛阳老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思考
论现代展示空间设计
展示空间设计中的情节策略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与虚拟空间研究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旅游体验背景下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发展策略探析
浅谈交互性展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