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分析
2021-12-09王雪梅
王雪梅
(周口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河南 周口 466000)
原发性EB病毒感染多发于青少年及儿童中,主要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眼睑水肿、转氨酶升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通过儿童之间的唾液传播[2]。目前,该病的治愈率虽然较高,但对于原发性EB病毒的认识仍较为缺乏,EB病毒的发病机制目前还尚无明确的定论[3]。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6例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其实验室检查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认识,为相关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6例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主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中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4];②外周淋巴细胞计数≥5.0×109L-1;③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伴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②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1.3 信息采集由院内制定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156例患儿的临床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特征信息。采集的临床信息包括患儿的姓名、性别、就诊日期、临床诊断、年龄、眼睑水肿、发热及热程、呼吸是否困难、肝肿大、扁桃体渗出等。患儿实验室检查特征信息包括血常规、肝功能、EB病毒血清学指标等。
1.4 实验室检查采用贝克曼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美国)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占比、淋巴细胞计数等血常规指标。采用LIAISON索灵(意大利)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分析患儿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学指标,如EB病毒衣壳抗原IgM(Epstein-Barr virus capsid antigen IgM,EBV-VCA-IgM)、EB病毒核心抗原免疫球蛋白G抗体(Epstein-Barr virus core antigen immunoglobulin G antibody,EBV-NA-IgG)、EB病毒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G抗体(Epstein-Barr virus early antigen immunoglobulin G antibody,EBV-EA-IgG)和EB病毒衣壳抗原IgG(Epstein-Barr virus capsid antigen IgG,EBV-VCA-IgG),试剂盒由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 结果
2.1 患儿的年龄分布情况156例患儿中男74例,女82例;年龄0.7~12.8岁,平均年龄(4.5±2.2)岁。患儿年龄1~5岁占70.51%(110/156),患儿年龄6~12岁占29.49%(46/156)。
2.2 患儿的临床表现156例患儿中,扁桃体渗出100例(64.10%),皮疹19例(12.18%),颈部淋巴结肿大148例(94.8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典型三联症(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咽扁桃体炎)116例(74.36%),呼吸困难15例(9.62%),发热142例(91.03%),眼睑水肿98例(62.82%)。142例发热患儿中,热程1~7 d占比为91.55%(130/142),8~14 d占比为7.75%(11/142),15~20 d占比为0.70%(1/142)。
2.3 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型淋巴细胞占比≥0.10的患儿有140例(89.74%)。血常规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伴有淋巴细胞增多的患儿138例(88.46%),既未见到异型淋巴细胞又未见淋巴细胞增多的患儿仅为12例(7.69%)。
转氨酶升高的患儿有68例(43.59%),61例患儿随访期间(共随访2个月)恢复正常。转氨酶升高的第1天开始计时,1~3周内恢复正常的患儿占比46.15%(72/156),3~6周内恢复正常的患儿占比为53.85%(84/156),第7周患儿均恢复正常。
ALT升高的患儿占43.59%(68/156),其中轻度升高的患儿占82.35%(56/68,ALT为40~<160 U·L-1),中度升高的患儿占11.68%(8/68,ALT为160~<400 U·L-1),重度升高的患儿占5.88%(4/68,ALT≥400 U·L-1)。AST升高的患儿占33.33%(52/156),其中轻度升高的患儿占73.08%(38/52),中度升高的患儿占23.08%(12/52),重度升高的患儿占3.85%(2/52)。
EBV-VCA-IgG阳性患儿占84.62%(132/156),EBV-NA-IgG阴性患儿占98.72%(154/156),EBV-VCA-IgM阳性患儿占96.15%(150/156),EBV-EA-IgG阳性患儿占30.77%(48/156)。EBV-VCA-IgG及EBV-VCA-IgM均为阴性的患儿占4.49%(4/156)。
3 讨论
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与儿童淋巴瘤、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原发性EB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幼儿[5]。目前临床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6-7]。
EB病毒潜伏期较长,患者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本研究中结果显示,年龄<5岁的患儿感染EB病毒的可能性较大,可能与患儿年龄小、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力较弱有关;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多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炎。分析可能是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攻击人体B淋巴细胞,激活体内免疫反应[8]。临床上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患儿的发热症状。年龄<1岁的患儿感染EB病毒占比较低,可能与婴儿接触外界环境少有关。既往研究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EB病毒的感染人群多为青少年[9]。本研究结果与之不同,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背景、地域差异、生活方式不同等[10-11]。本研究发现血常规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伴有淋巴细胞增多的患儿占88.46%。EB病毒攻击B细胞,T细胞随后被激活转变成异型淋巴细胞,因此,多数患儿表现出异型淋巴细胞增多[12]。张建华等[13]研究指出转氨酶出现异常升高可能与机体肝功能损伤、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部分患儿转氨酶升高,但多数为轻中度转氨酶升高,给予及时的治疗很容易使患儿的转氨酶指标恢复正常,提示患儿感染EB病毒后,肝功能出现一定程度损伤,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其及时对症治疗能够改善患儿免疫功能。EB病毒感染机体抗体的产生存在规律性,急性感染期产生VCA-IgM抗体,之后产生VCA-IgG,临床上VCA-IgM、VCA-IgG诊断EB病毒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14]。本研究中原发性EB感染的患儿EBV-VCA-IgG、EBV-VCA-IgM阳性率均较高,提示对感染EB病毒患儿病毒学血清指标EBV-VCA-IgG、EBV-VCA-IgM等进行检查,可辅助诊断EB病毒感染[15]。
综上所述,原发性EB感染的患儿中,年龄<5岁的患儿感染EB病毒的可能性较大,出现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概率较高,多数患儿的转氨酶升高均为轻中度,EB病毒血清学检测多表现为阳性。